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一例规模化猪场母猪疥螨病感染诊疗

一例规模化猪场母猪疥螨病感染诊疗

孟晨光 蒋静思 危冰玉 申艳辉 袁安文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猪疥螨病在全世界的猪场均随处可见。 临床上发病通常从耳根部、 眼窝处开始, 进而蔓延至背部、前肢腋窝处、 躯干两侧以及臀部, 后肢内侧也较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皮肤丘疹、 剧痒, 病灶部位常常结痂, 由于剧痒导致猪蹭痒, 可致皮肤破损、 局部脱毛、 出血以及感染, 导致生长缓慢、 饲料报酬降低, 更有甚者由于妊娠母猪大幅度的剧烈蹭痒可导致发生机械性流产[1], 并且, 由于母猪自身患有疥螨, 在哺乳期间可将病原传染给仔猪, 造成大范围传播。
    本调查于 2013 年 11 月进行, 通过对某规模化猪场经产母猪的体表临床症状观察以及患区病料利用显微镜直接检查法来确诊,并按胎次进行患病情况的统计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某规模化猪场配怀舍母猪、 手术刀片、 生理盐水、 1.5 毫升离心管、 一次性 PE 薄膜手套、 显微镜。
1.2试验方法
1.2.1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对全场配怀舍中 317 头母猪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和采样镜检, 按照胎次和感染程度进行分类。胎次分为 1~2 胎、 3~5 胎、 6 胎以上; 感染程度分为轻度、 中度和严重感染[2], 具体感染程度判断标准及图例如下。
轻度感染: 猪只表现为蹭痒, 过敏性皮肤丘疹, 无局部皮肤的明显痂皮样病变 (图 1 ) 。
中度感染: 猪只表现为明显的瘙痒,感染区域出现一层干燥的灰白色角质增生病变,病区脱毛,蹭痒幅度较大,地面可见明显掉落的皮屑 (图 2 ) 。
严重感染: 猪只表现为剧烈的蹭痒,感染区域面积扩大,且病变皮肤表面为灰褐色的厚痂皮,持续蹭痒,体况相对消瘦 (图 3 ) 。


1.2.2采样及实验室检查
双手穿戴一次性 PE薄膜手套, 去除可疑猪只病变表面痂皮, 手术刀片沾取少量生理盐水,刀片垂直于病变表面刮取病料至皮肤微出血, 将病料装入 1.5 毫升离心管, 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将病料放于干净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加盖盖玻片, 轻轻按压揉搓盖玻片至病料散开, 置于显微镜下低倍观察, 发现可疑虫体换 40 倍物镜进行观察、 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母猪感染情况调查
    本次共调查了 317 头母猪, 其中感染疥螨病的母猪共 124 头, 占总数的 39.12%, 按胎次和感染程度进行划分, 结果如表1。
    调查发现, 该场母猪感染疥螨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 6 胎以上的母猪,高达40.98%; 其次为3~5胎的母猪, 占39.52%;较为低的是1~2胎母猪,为28.57%。 随着胎次的增加, 感染程度和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6 胎以上的母猪感染程度较为严重, 而 3~5 胎母猪作为全场的中坚力量母猪群体正处于感染程度的上升阶段,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接下来感染严重的就是该阶段母猪群,值得引起注意。
2.2母猪驱虫记录的调查
    该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驱虫计划为: 全年共驱虫4次, 每季度1次, 采用伊维菌素与芬苯达唑联合使用, 通过拌料进行全场猪群驱虫。根据对实际操作情况的调查发现, 该场全年实际驱虫只有两次, 即3月份以及8月份各1次。
2.3 实验室镜检结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虫体呈淡黄色龟状, 前端有钝圆形口器,背部隆起并具有波状横纹的鳞片和皮棘,腹部扁平,于腹面长有 4 对圆锥形粗短的肢体, 且前端的肢体呈钳状, 尖端有小齿, 躯体后半部分有杆状刚毛 (图 4—图 7 ) , 从外形特征上基本可以判断该寄生虫即为疥螨。


3讨论
    当前,全球公认的猪体外寄生虫危害最严重的即猪疥螨病, 感染率在 20%~90%不等, 不仅影响肥育猪的生长, 对母猪也产生重要影响, 如造成妊娠母猪体况消瘦, 营养不良, 影响胎儿发育, 进而导致弱仔数增加, 严重影响经济效益[4]。根据对该场驱虫记录的调查发现,原定全年 4 次的驱虫计划只实施了2次, 造成疥螨的传播范围扩大和感染程度加重。猪疥螨的发育过程包括虫卵、 幼虫、 若虫、 成虫4个阶段, 整个发育周期为 8~22 天, 这些过程都在猪的皮肤内完成。要想彻底驱虫必须掌握猪疥螨的发育过程及周期。针对该场疥螨的感染情况建议该场及时进行全场驱虫,伊维菌素与芬苯达唑联合拌料饲喂 7 天 (按所购产品说明书进行) , 并在之后的16~20 天左右再进行 1 次驱虫, 方法相同; 另外也可以考虑的方案是, 母猪单独注射驱虫剂, 辉瑞的 “通灭” 是不错的选择[5]; 与此同时, 坚持原有的驱虫计划, 每季度 1 次, 每次驱虫 7 天, 同时配合地面灭虫,需落实执行; 建议妊娠母猪在进入产房前 2~4 周进行 1 次体内外驱虫。 值得强调的是, 进行所有驱虫工作的同时一定要配合环境灭虫。
    猪场驱虫工作虽然不是很繁琐,但一定要确实执行, 作为管理者来讲, 细节决定成败。

上一篇: 2013年福建规模化猪场O型口蹄疫免疫情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