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肉羊养殖场疫病防治技术

规模肉羊养殖场疫病防治技术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从场内到场外,从场长到全场的每一位员工。它自始至终贯穿全场,各项工作均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把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纳入正常的管理,建设成为由兽医人员监督执行的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防疫体系。把防疫原则、制度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严格规程操作,才可避免疫病的发生,防疫制度才能得到确实的落实。
一是要有科学的防疫消毒制度,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杀灭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病原体。
二是要有人员进出登记制度,建立详细的进出登记和洗澡更衣记录。
三是要有驱虫免疫制度。

四是要有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二)切实搞好定期消毒
    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细菌和病毒,减少寄生虫,预防疾病的发生。要建立定期消毒的制度,严格执行《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
1. 大门口要设立消毒池和更衣消毒间,使羊场与外界隔开。消毒池中消毒液应选择耐有机物、耐日晒、不易挥发、杀菌谱广、消毒力强的消毒剂,并应经常更换,时刻保持有效,确保消毒效果。
2.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疫病发生时每周消毒三次。消毒药可用生石灰、烧碱、有机氯制剂、络合碘、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消毒,具体消毒程序 :清除场内各种污物,用流水把场内冲洗干净,再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以保证消毒质量。
3. 要做到外来车辆、人员一般不准进入生产区,特殊情况需经主管场长批准,并限定活动范围。进入羊场的一切人员都需毫不例外地更换已消毒的工作服、胶鞋,洗手后经消毒室严格消毒。来自烈性传染区的饲料不准直接进入羊场。饮用水保持卫生清洁,场内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防疫要求。

  
(三)认真进行驱虫健胃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要定期进行驱虫,一般坚持每季度分类驱体内寄生虫各一次,绦虫病应间隔 10 d 左右进行第二次驱虫,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具体用法 :内服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 15 m g,同时用 0. 1% 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 0. 2 m l肌注,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坚持每年的 3、4、5、8、9、10 六个月经常检查粪便虫卵,及时驱虫,或每半月驱一次虫,加强对羔羊的驱虫与防治。

   
( 四 ) 定期进行检疫监测
    规模羊场尤其是种羊场要定期对结核菌病、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监测,至少是一年一次,及时发现阳性羊,并进行扑杀处理,这既是保障羊群健康的需要,又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需要。凡发生流产的羊必须在一周内进行布病检测。

     
(五)全面进行预防接种
    使用疫 (菌 )苗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一是要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二是要制定免疫程序。目前主要做好羊痘、羊魏氏梭菌病、羊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对新补栏羊只及时进行补防。具体程序 :山羊痘疫苗用于各日龄,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只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ml;羊口蹄疫疫苗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每只肌肉注射1ml,每年春秋季各注射一次;羊魏巴二联苗用于2月龄以上,每只肌注3ml 。

上一篇: 畜禽规模舍饲养殖生物安全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