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调研过程中发现, 河北省虽是我国七大奶业优势省(区、 市)之一, 但其对于奶牛粪污的处理大部分相对简单, 仅仅是不加处理地堆积到田间地头或是空旷地, 等到施肥季节再撒向田间。当前河北省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
1循环经济意识需进一步强化
通过走访了解到, 养殖户对奶牛循环经济要么理解上存在偏差, 要么根本不了解, 不知道。养殖户对相关环保法规不了解, 环保意识淡薄, 有的即便了解,知道其重要意义, 但也不愿在环保治理设施上投资。同时, 有些养殖户年龄较大, 文化素质较低, 环保意识、 法制观念淡薄, 对奶牛粪尿造成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养殖户中有 60%的人认为养殖污染无所谓, 70%的散养户对奶牛产生的粪便不作专门处理, 40%的规模养殖场对产生的粪便仅仅是集中存放。这种对奶牛粪污的简单处理造成周边环境恶劣,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地。
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与紧迫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 或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 使循环经济的外延无限扩大, 造成任务不明确。
2奶牛粪污处理方式单一
河北省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到 58 581 个, 奶牛粪便通过沤制用作肥料的比例为 86.78%, 用作沼气的比例占 10.67%, 开展饲料等其他利用的仅占2.61%, 利用奶牛废弃物开展深度加工的非常少。在已建有沼气工程的养殖场, 由于冬天北方气候寒冷,沼气池温度达不到标准, 沼气产量不足;夏季温度较高, 沼气产量也较高, 但由于沼气利用方式单一, 仅用来作为照明、 做饭的燃料能源, 生产出来的沼气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鉴于沼气池以上技术方面的原因, 造成粪便处理率不高, 设施闲置现象严重, 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发展。
3环保饲料和除臭技术滞后
目前河北省养殖户对环保饲料知之甚少, 并未普及与推广, 仍采用传统的饲料加工工艺, 包括粉碎、 混合和制粒等, 均会影响奶牛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 造成饲料使用效果的差异。2010 年, 河北省完成秸秆青贮 1 810 万 t、 氨化微贮 255 万 t[6 ], 虽然河北省秸秆青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秸秆青贮、 氨化池处理能力与河北省秸秆产量还不相匹配, 还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 这已严重影响了河北省的环境质量。同时在奶牛养殖过程中, 随意添加各种药物添加剂, 不注重科学性, 既不利于食品安全, 又会通过粪污中氮、磷和重金属元素的排放对当地水源、 土地造成污染。河北省的养殖场(小区)普遍不注重除臭技术的应用。粪污露天堆放, 蚊蝇滋生, 鼠害严重, 使得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不清洁的养殖环境, 可引起口蹄疫、 猪肺疫、 大肠埃希杆菌病、 炭疽、 布氏杆菌病、 真菌孢子病等疫病的传播, 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同时养殖小区排出的大量粉尘携带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微生物, 这些尘埃和微生物随风扩散, 进一步加大了其污染和危害的范围, 不仅会造成雾霾天气, 还会使人和动物感染眼睛和呼吸道疾病。
4政府监管不到位, 资金投入不足
奶牛养殖行业门槛低, 奶牛养殖专业户数量众多且分布面广, 规模养殖场的选址、 污水排放、 粪便处理的管理和环境监控难度较大。虽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针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 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早就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用于规范集约化、 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但在养殖过程中, 大部分奶牛养殖场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更没有建场许可证及粪便废弃物处置的申报审批, 客观上造成了奶牛养殖场户没有排污处理的考虑。另一方面, 与其他行业相比, 河北省奶牛养殖业还是微利行业, 相当部分的奶牛养殖户不愿也没能力在环保治理设施上足额投资。一些养殖场建成能源环保工程, 却常常因容积不够, 工艺不完善, 或者因机械动力运行成本高, 无法正常运行而达不到治理效果。
上一篇: 2014年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发展概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