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新模式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新模式

陈小江 叶建生 袁圣 王权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生产、 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应始终践行以服务“三农” 为宗旨, 以现代渔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扣水产产业链,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历经数年的建设, 形成有一定特色的高职教育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就改革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1构建水产养殖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新格局
    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是一种办学模式, 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 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 是工学结合的途径。传统水产养殖专业学制 3 年, 采用“ 5 +1” 模式, 即前面五学期在学校学习, 最后一学期毕业生产实习。根据水产专业具有季节性强(每年 4—9 月份为水产生产季节)的特点,本院于 2008 年开始探索工学交替“3 + 1 + 1 + 1” 模式。新生入校后, 前 3 学期学习基础理论, 掌握基本技能;第 4 学期在养殖基地开展生产实习, 以任务为驱动, 掌握实践水产养殖苗种繁育、 疾病防治等综合知识;第 5 学期(水产养殖休闲期)在校内选方向侧重学习, 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第 6 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及毕业论文设计。学院积极实践 “基础技能培养进实训室、 专业技能培养进企业、 理论知识传授融进技能培养过程” 和“ 1 本工作经历证书、 2 位指导教师、 多本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提升“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层次, 更好地培养学生技能, 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流程见图 1。通过麦克斯公司针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以及水产科技系自行设置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问卷调查表》 反馈信息, 经过 5 年的不断改革试验, 学生学习积极性、 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 得到水产用人企业单位及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2构建 “模块化、 流程化、 项目化” 课程体系
    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 以生产流程各环节所需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基础知识“必需、 够用、适用” 为原则,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 形成项目化、 流程化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 要做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认真从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 以“一技之长” 为本,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 删繁就简, 面对实际, 讲求实效。笔者将普通动物学、 组织胚胎学、 遗传育种学 3 门课程重组为水产生物基础;将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水化学、 淡水生态课程重组为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将微生物基础和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药品学重组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2010—2012 年, 学院累计投入 20 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完成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基于工学结合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ZCG5)” , 并完成池塘养鱼、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程资源库建设, 项目教材已公开出版并供2011 级及之后的水产专业学生使用。


3建立符合学生岗位实践的实习实训基地
3.1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
为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技能, 强化单项实践操作技能, 学院加大资金投入, 在校区建成微生物与病害防治实训室、 水产养殖模拟实训室、 水产生物基础实训室、 水质分析实训室、 生物饵料培养实训室、 水族实训室、 鱼类标本实训室;在江苏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拥有约 20 万 m2(300 亩)养殖水面水产实训中心, 配备现代化循环水养殖系统。2010 年, 水产实训中心被江苏省海洋渔业局批准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功申报并承担江苏省海洋渔业局三项工程项目、 泰州市科技项目的科研工作, 完成多个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养殖生产项目及实践教学任务。
3.2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 “工学结合” 的思路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现专业和企业及学生“三赢” 。本院与泰州水产养殖场、 姜堰特种水产养殖场、 姜堰市水产良种场、靖江水产养殖场、 江苏大洋观赏鱼有限公司、 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 南京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产学研合作, 签订了实训、 实习协议, 聘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 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技能培训任务。今后,应逐渐增加经费, 利用人才技术优势, 结合生产任务来完成教学实训, 在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同时,走 “互惠互利, 双向受益” 的校外基地建设之路。


4构建以 “任务驱动、 依托行业” 校企合作模式
4.1更新了依托行业企业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理念
本院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主动依靠行业、 积极参与行业, 与企业紧密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想社会之所想, 急企业之所需, 积极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4. 2任务驱动、 依托行业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剖析岗位所需的技能, 由学院与企业共同设置相关任务, 开发实践指导课程, 让学生在干中学, 学中干。以水产技术服务员为例, 除了需掌握养殖技术知识, 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销售技能;因此, 设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做好市场调查报告;2)掌握本区域重点养殖对象的苗种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3)解决客户技术问题, 掌握销售技能;4)门店财务及资产管理; 5)团队分工合作;6)认知企业。
4.3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 “ 3 +1 + 1 + 1”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 系部安排专业教师一同深入该企业, 参与制订生产计划及实践指导, 熟悉最新技术工艺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及时总结生产经验, 分析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高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做好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以课题立项的形式进行技术攻关, 培养其科研素质、 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5构建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学团队
5.1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将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课程设计、 课题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培养。按照分层次、 分梯队的能力要求确定培养要求,按照理论知识扎实、 职业能力过硬的标准组织培训工作。针对企业实践经验丰富而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重点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的培训, 如到全国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 在水产科技系内再次培训并建立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 支持帮助制度, 使专业教师都能学习到职业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 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建设, 学习并掌握项目或任务设计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对实践经验薄弱的新进专业教师, 系部建立“师徒帮扶工程” , 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校内实训基地从事养殖生产、 学生实习、 科研项目等工作 1 ~2 年, 然后对接到合作企业参加为期 3 个月的学习培训和顶岗锻炼, 将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起来。以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 按照生产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 熟悉企业文化, 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 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精品课程, 编写专业教材, 从而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5.2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素质
2008年, 本院水产科技系成立水产科技服务团队, 作为学院六大科技服务团队之一, 组织开展对成员的专业教学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重点培养, 合理引进, 安排教师到先进的职业院校培训学习, 安排年轻教师和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学习锻炼, 安排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 委派骨干教师兼任村科技副职等措施, 使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能力和企业沟通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6构建“工学结合” 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体系建设
6.1制订管理规定, 签订协议
明晰职责, 系部出台《学生赴企业顶岗实训管理规定》 , 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 企业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各方的责任:企业主要承担顶岗实习学生生产、 管理、 教育、 培训及考核评价。按照学院校外实习计划的要求, 结合企业岗位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并组织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提供学生饮食、 住宿的基本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 解决顶岗实习学生薪资补贴。学校派遣实习指导教师进驻企业, 与企业一同制订培养方案、 生产实习计划, 共同开发实训指导教程, 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安全教育、 实习指导和考核评价。
6.2构建质量体系建设
6.2.1构建实习考核新模式
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考核, 就是对学生的工作态度、 技术掌握程度等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劳动纪律、 工作表现、 职业技能熟练程度、 自学能力等多项指标。实习日志、 实习报告和小结也是实习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评价采取 “四结合” , 即阶段考核与结束考核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自评、 互评、 教师评定相结合。企业给出岗位评价成绩,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门店店长考核 + 业务经理考核 + 企业考核 + 实习日记与实习报告, 对应权重各占 25%;根据实习计划时间每一阶段考核一次, 取平均成绩。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课程、 技能学习情况、 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成绩。总成绩等于企业评价成绩(50%)加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成绩(50%)。考核合格等级以上者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证书》 , 考核优秀者获 《优秀实习生证书》 及奖金。通过新考核评价, 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 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6.2.2构建实习学生新型管理模式
由于企业比较分散, 有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规范统一管理。在合作企业设有 IT 系统、 腾讯通(RTX)、 客户管理(CRM)以及办公系统(OFFICEANYWHERE), 全方位保持沟通顺畅。学生将每天的生产实训过程分析总结并录入 OA 系统, 指导教师答疑解惑、 跟踪指导、 接受反馈并将分析总结质量纳入考核评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 解决实训中所遇到的各项难题, 加强沟通技能培训及实施激励。过程管理中还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发挥学生党组织作用, 在党员人数较多的实习点成立流动学生支部, 定期召开支部会议, 共同进步。二是实行“导师制” , 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建立师徒关系, 一位导师带几位学生, 便于及时沟通和交流。三是树典型, 宣传顶岗生产实习中业绩突出、 表现优异的学生, 树立榜样。


7小结
    水产科技系 2007 级至 2012 级学生均参与了教学改革,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其他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示范样本。在高职课程建设方面, 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学生的大量调研, 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并不断调整、 优化新人才培养方案, 池塘养鱼、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 2 门课程资源库建设顺利完成, 相关资源已上网, 学生可在网上自主学习;在教学科研结合方面, 2011—2013 年水产科技系共承担了校级研究项目 14 项、 泰州市级项目 1 项、 江苏省级项目 1 项。水产科技系教师发表科研核心论文 22 篇(SCI 1 篇, EI2 篇), 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9 篇;建成江苏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 项;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 篇, 三等奖 6 篇, 鼓励奖 3 篇。在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的论文评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等奖各 1 篇,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 1 篇。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第五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人才培养效果方面, 围绕学生职业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探索实践, 育人效果显著。2008 级及之后的所有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顺利取得水产疾病防治员、 水产养殖工、 饲料化验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了一批立足泰州、 辐射长三角、 面向全国的高素质技能型水产专业人才。在麦克斯公司独立调查中,水产养殖 2011 届毕业生在本校 53 个专业排名中, 就业竞争力指数为 97. 6%, 位居第二, 半年后月人均收入 2960 元, 就业满意度排名第三, 就业率达 100%,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 86% (排名第一), 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 97%。以上成绩足以证明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本校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水产行业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上一篇: 简易鉴别掺假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