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外就餐的次数越来越多。国人外出就餐时受 “多点菜,显得我大方 ”“打包多没面子啊”等思想影响,导致了严重的浪费。据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节约无小事餐馆篇》统计,中国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费 20%,价值高达上千亿,相当于全国小学生 1 年的午餐费用。据统计,北京和杭州日产餐桌剩余食物就分别达到了 1 300 和 600 t,仅全国 100 多个大中城市餐饮业日产餐桌剩余食物就近 300 万 t。餐桌剩余食物指来源于各类餐饮企业的厨房下脚料和餐桌剩菜剩饭。餐桌剩余食物具有双重的性质,一方面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餐桌剩余食物具有生产量巨大、产生相对集中、含水率较高、富含营养及易腐败变质等特点。
目前,我国餐桌剩余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为传统处理和资源化处理。传统的餐桌剩余食物处理方式主要是直接饲喂、焚烧和填埋。直接饲喂虽然便捷,但是存在着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毒素感染人体的危害和同源性蛋白污染的隐患; 焚烧和填埋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污染环境。传统的餐桌剩余食物处理方式不仅无法发挥餐桌剩余食物的资源特性,而且易污染环境,浪费财力。据统计,广州市每年焚烧餐桌剩余食物支出 2 538 万元,填埋餐桌剩余食物支出 1 465 万元。而资源化的餐桌剩余食物处理方式,有生物制肥、厌氧发酵制气、饲料化加工和制造生物柴油等。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加工工艺及参数研究
目前餐桌剩余食物粉状饲料化产品加工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生物法。简单地说,物理法是将餐桌剩余食物先脱水然后干燥、灭菌和粉碎,最后制成粉状的饲料原料; 生物法则是先脱水,然后采取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发酵,最后制成粉状饲料。生物法相比物理法工艺较复杂且生产周期较长,目前多综合运用 2 种方法。常见的餐桌剩余食物粉状饲料化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分成 6 类,见图 1。
1 第1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
不经过固液分离直接进行高温发酵干燥。
代表城市: 北京市。
主要特点: 以餐桌剩余食物作为培养基,以玉米皮和次粉等为原料,调整底物碳氮质量比为 25∶1,水分 55% ~ 60%,pH4 ~ 9,以万分之一比例投入复合菌种,在 60 ~80 ℃下,进行 8 ~10 h 的好氧发酵,最后形成菌体蛋白。然后与其他活性菌及复合预混合饲料添加剂复配,形成所谓 “生物玉米” 。玉米皮和次粉可以吸收餐桌剩余食物中的部分水分,发酵和干燥同步进行。
2 第2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再经固液分离后,对固形物进行高温干燥灭菌。
代表城市: 西宁市。
主要特点: 通过常规干燥生成所谓 “蛋白饲料” 。采用间接高温加热、灭菌和干燥,使物料含水率降低至 8%以下。
3 第3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进行常压蒸煮灭菌,经过固液分离后,对固形物进行常规干燥。
代表城市: 宁波市。
主要特点: 采用常压蒸煮,餐桌剩余食物在90 ℃左右下蒸煮 20 ~30 min,可以灭活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和病毒。同时,使分子内的大部分结合水变成游离水,含水率控制在 80% 左右。实际上,第 3类与湿法制造鱼粉工艺相似。
4 第4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进行常压蒸煮灭菌,再经过固液分离后,对固形物进行发酵干燥,最后形成菌体蛋白。
代表城市: 深圳市。
主要特点: 采用常压蒸煮灭菌,可以灭活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和病毒。灭菌后,经过固液分离后,再对固形物进行发酵,然后进行常规干燥。也可以直接采用高温发酵干燥,即发酵和干燥同步进行。通过发酵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并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5 第5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进行高压蒸煮灭菌,即在高压密闭容器中进行灭菌,经过固液分离后,对固形物进行常规干燥。代表城市: 在研究范围内尚无企业采用该类工艺。
主要特点: 采用高压蒸煮灭菌,通过调节蒸汽压力和蒸煮时间,可以灭活所有致病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卵。有研究表明: 在蒸汽压力为 105 ~140 kPa,温度为 121 ~ 126 ℃ 的条件下,30 min 可使所有细菌和病毒灭活。
6 第6类
加工工艺: 餐桌剩余食物经过分选和破碎后,进行高压蒸煮灭菌,即在高压密闭容器中进行灭菌,经过固液分离后,对固形物进行发酵干燥。代表城市: 苏州市。
主要特点: 集成了高压蒸煮灭菌和微生物发酵的优点。由于采用高压蒸煮的方式,会增加废水的处理压力,降低了固形物的产量,因此,粉状产品的吨能耗会大大升高。
上一篇: 山羊全混合日粮 (TMR) 饲喂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