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新建饲料厂的总平面布置规划

新建饲料厂的总平面布置规划

    我国饲料工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大型企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态势明显, 只有规模化才能具备更佳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按照农业部颁布的 《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 (草案) 》 , 新建浓缩饲料、 配合饲料、 精料补充料生产企业的设计生产能力不小于10 t/h (年产单班2万吨、 三班6万吨) , 实际上许多大型企业新建饲料厂设计生产能力都在20 t/h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100 t/h以上。对于这些大型饲料厂每天进出原料、 成品都有成百上千吨, 生产过程中原料、 成品的搬运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如果企业物流管理不畅, 时间、 空间浪费大, 物料混乱, 重复搬运, 流动路径不合理, 废弃物回收不力等, 不仅无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还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合理的平面布置和物流规划, 先进的原料、 成品存贮、 输送系统, 高效的内部物流管理, 保证生产过程中物流顺畅, 可大大降低搬运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饲料厂总平面布置的繁简与生产规模及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型饲料厂, 要正常运行, 不仅要建设配备合理的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的生产车间, 还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立筒库、 原料库、 成品库, 及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变配电室、 机修车间、 锅炉房、 材料库、地磅房等辅助设施, 还有办公楼、 化验室、 宿舍等办公及生活设施。这些建筑设施的布置形式, 影响饲料厂的生产管理和效率, 厂内物流是否合理是贯穿及衡量总平面布置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特别是饲料生产车间、 立筒仓、 原 (副) 料库、 成品库等主要建筑应按生产流程布置, 尽量缩短从原料到成品的运输线距离, 避免物料往返运输, 同时原料、 成品、 人流等应有各自路线, 力求避免交叉, 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建筑物的间距还必须满足防火、 卫生和安全等要求。新建工厂由于受征地条件限制, 其厂区周边界限多呈不规则多边形, 应尽量将生产区布置在厂区中部, 充分利用周边夹角场地布置辅助设施, 以满足生产要求。目前饲料厂原料库、 加工车间、 成品库等主要建筑物的布置主要采用分项连接布置和集群组合布置两种形式。分项连接布置就是生产车间、 原 (副)料库、 成品库等彼此独立建设, 将主车间与各仓库通过通廊、 地沟或天桥连接起来, 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组合形式。这种布置方式各建筑物均有较好的通风、采光性能, 但占地面积较大, 加工过程中物料运输作业线路长, 搬运费用高、 不经济。集群组合布置是将主车间、 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进行有机组合完全建设在一起, 彼此之间用墙隔开, 具有场地利用率高, 运输作业线路短, 功能单元安排灵活等优点, 但是车间的通风、 采光条件较差。

     新建饲料厂生产区域最好采用集群组合布置, 缩短从原料到成品的运输距离, 降低厂内运输成本, 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原料的接收储存尽可能采用筒仓接受系统, 实现大宗原料的机械化进料, 部分成品采用散装, 大大减少厂内物料搬运量,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 同时还可以减小库房面积; 立筒仓仓容、 房式原料库和成品库的面积要根据生产规模、 储存期、 原料的配比、 单位面积或容积的存放量、 房式库地面面积利用率等合理估算,控制合理的库存量, 既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又要降低投资成本、 饲料储存成本; 要对房式原料库、 成品库进行区域规划, 将不同品种物料的位置最优化, 缩短出入库移动的距离, 降低搬运的成本; 房式原料库、 成品库应配备托盘、 叉车、 皮带输送机等搬运器具和设备, 提高搬运效率, 减少用工量,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新建饲料厂合理的平面布置和物流规划, 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物流顺畅, 降低厂内运输费用, 减少用工成本, 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

上一篇: 关注2014“两会”之畜牧话题:全新的畜牧产业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