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猪周期”的循环规律通常为: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增——猪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猪价再次上涨。按照以往的经验,走完一个完整“猪周期”通常需要三年时间。当前猪价持续下跌,此前市场熟知的生猪行业“三年一轮回”的“猪周期”失灵。今年以来,本该在消费旺季上涨的猪价反而罕见地、出乎意料地持续下降,令各方大呼“看不懂”。按照以往“猪周期”的规律,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猪价完成一轮大幅上涨算起,2013年末至2014年应该迎来新一轮猪价上升周期,但上升周期并未出现,不断下行的猪价宣告了“猪周期”的失灵。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猪周期”失灵的一个关键因素是2011年以来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由于2011年猪价大幅飙涨,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丰厚,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行业外的社会资金,武钢、联想、中粮等企业均投入了规模化养殖的队伍。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量加入平滑了“猪周期”。
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而言,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养殖量较大,可以保持相对合理的利润水平,抗风险能力远高于中小养殖户,其补栏与否也不再视猪价的高低而定,而是持续、均匀、稳定进行,甚至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时,效率较高的规模化企业会加大补栏力度,从而促使中小散户退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春节之后,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同时,反映补栏积极性的仔猪价格反而连续5周上涨。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改变了生猪市场的供给节奏和格局,也悄然改变了“猪周期”。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使生猪行业的产能波动和价格波动更趋平稳。伴随大量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崛起和中小散户的逐步退出,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上升,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上一篇: 胡萝卜对高寒地区高产奶牛饲养的营养价值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