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3工厂化养兔饲料和营养的供给
3.1后备期 (80日龄至第一次配种)
后备期也称作育成期, 该阶段的兔子称作后备兔, 它是种兔的预备役部队, 对未来种兔的生产性能和生产寿命有重大影响, 但是, 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后备母兔的饲养管理, 认为其生长快速期已过, 既不妊娠, 更不泌乳, 养的好坏无关大局。其实, 该阶段饲养管理是否合适, 对于泌乳期的生产性能和繁殖寿命有重要影响。
人们不妨联想一下其他畜禽(如奶牛、 种鸡等)的后备阶段的饲养管理。李焱等(2004)认为, 奶牛生长期饲喂高能日粮会造成乳房沉积脂肪多, 乳汁分泌组织增生少, 最终导致今后产奶少, 生产年限短, 产奶效率低。生长期用较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养的奶牛, 虽然延迟了产犊年龄, 但是以后产奶会逐胎上升, 甚至高于高营养水平日粮饲喂组, 产乳效率也比高营养组高, 同时其在配种后自身继续生长发育状况较好, 初产体重也高于在犊牛期就采用高营养日粮的奶牛。黄炎坤等(2008)对罗曼褐祖代D系鸡育成后期体重与早期生产性能的关系的研究表明, 中体重组在试验期内产蛋率曲线变化更符合该品种的标准,大体重组开产早,但是产蛋率下降也早[5]。其他种用畜禽都非常重视育成期(后备种兔)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 但在家兔生产中往往被忽视。笔者认为, 育成期的生产目的不在于促进生长, 而在于 “控制” 体重或 “调整” 体况, 防止体重生长过快, 控制性腺的发育, 增强体格和骨骼发育, 最大限度地锻炼胃肠, 调控群体均匀一致,保证健康。而这一阶段调控适当, 就会保证种畜禽体重正常, 适时繁殖, 保证持续高产稳产, 防止高产期出现代谢性疾病和早衰, 被迫淘汰现象。种兔与其他畜禽的后备期相近。
根据育成期的培育目标, 结合高产肉兔的代谢特点, 笔者提出营养供给的基本方案:营养水平: 消化能9.5~10.0 MJ/kg, 蛋白质16%左右; 适当增加纤维成分是锻炼母兔肠道健康, 确保繁殖寿命的重要因素, 实践表明中性洗涤纤维 (NDF)40%, 酸性洗涤纤维 (ADF) 20%, 酸性洗涤木质素(ADL)>6%对提高繁殖母兔全期的健康指数较为有利。
此外, 维生素A、 D、 E等的有效供应对于促进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铁、 铜、 锌、 锰等微量元素是后备种母兔和种公兔不可缺少的。
3.2妊娠期
由于母兔的妊娠合成代谢增强的生理特点, 因此, 从后备兔而过渡到单纯妊娠母兔的营养需要低于哺乳母兔和边妊娠边哺乳的母兔。但是, 目前我国没有这类妊娠母兔的专门饲料, 生产企业也很难为它们设计配方, 往往使用统一的母兔(妊娠母兔和泌乳母兔通用)饲料。因此, 对妊娠母兔的营养供给生产中采取控制喂量的措施来实现, 而这种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日喂饲料 150~170 g(根据母兔的膘情、 体重、 体况和妊娠时间而定), 尤其是妊娠的前2~3周必须控料, 此后要适当增加喂量。而对于泌乳期再妊娠的母兔, 要区别对待。
3.3泌乳期
泌乳母兔的管理和饲养是工厂化养兔的核心。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母兔乳营养最高, 干物质含量最高 (26.4%) , 其蛋白质含量10.4%, 乳脂12.2%, 矿物质2.0%, 能量8.4~12.6 MJ/kg。高产母兔每天泌乳量达到200 ml以上, 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 母兔泌乳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较高, 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是维持的4倍以上。为了满足能量的供给, 应尽量提高饲粮的消化能水平, 一般在10.88~11.3 MJ/kg, 粗蛋白质水平应不低于17.5%, 以18%左右为宜。氨基酸需要平衡, 确保母兔自由采食状态。兔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特别是钙、 磷、 钠、 氯和维生素A、 D等, 因此, 泌乳母兔对其需要量也增加。由于泌乳过程中泌乳量、 乳成分的变化, 在实践中应注意泌乳母兔营养需要的阶段性、 全价性和连续性。泌乳早期稍低(1~5 d),中期提高(6~23 d), 后期降低(24 d以后)。若与中期比较, 前后各降低5%~10%的标准即可。
对于高产母兔来说, 尤其是对于像伊拉母兔, 带仔10只左右, 即便以上营养水平的饲料和自由采食,也往往不能满足营养需求, 造成体重降低过快, 不仅影响其生产性能, 还会造成泌乳期人工授精不能受胎。而根据我国农村家庭兔场的经验, 补充高能高蛋白饲料(如煮黄豆、 煮花生), 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 给特殊母兔制定高营养精料补充料, 不失为一种妙招。
3.4育肥期
育肥兔子的饲养和饲料供应, 直接影响育肥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根据生产经验, 断奶应激期(断奶后一周左右), 适当控制饲料(自由采食的85%), 或降低营养水平(能量降低10%, 蛋白降低1个百分点), 这些措施对于减少腹泻是有帮助的。而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更佳。
度过应激期之后的其他时间可以采取自由采食。如果断奶到2.5 kg体重采食饲料控制在5.25 kg以内, 使料重比达到3 ∶ 1,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生产来说, 基本达到理想目标。
4营养供应不适带来的危害
营养供应不足或营养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生产中以繁殖母兔表现最为激烈, 同时育肥兔也很敏感。
4.1泌乳母兔 “大胃病”
家兔有根据饲料中的能量含量高低自行调节采食量的能力。但是, 当高产母兔采食过多的饲料, 由于过食超过其胃的正常容纳能力时, 会使胃容积不断扩张, 以至于胃壁肌肉的回缩性基本丧失, 便产生 “大胃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母兔的泌乳中期, 尤其是投喂的饲料能量偏低而纤维较高的情况。母兔死亡后解剖发现, 胃占据整个腹腔的大部。
4.2围产期综合症
“围产期” 这一名词在人和其他家畜上早已被认可, 由于动物的不同, 围产期的范围有所不一。但在家兔上很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研究[6-10], 但我国尚未发现有人报道。笔者在长期的家兔生产实践中发现母兔同样存在如其他家畜那样的 “围产期” 生理代谢特点。非常容易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为此, 笔者将母兔产前产后各3~5 d称作母兔的 “围产期” 。产前3~5 d称作围产前期, 产后3~5 d称作围产后期。当饲料和营养供应失调, 或饲养管理不当时, 往往在围产期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 进而导致产前瘫痪或产后瘫痪、分娩停止或分娩期死亡, 产死胎和弱胎, 产后无乳、 产后停食、 产后死亡等一系列的病症, 统称为围产期综合症。因此, 围产期是母兔最危险时期。
4.3免疫低下症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影响高产种兔的免疫机能, 使种兔处于亚临床状态, 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这种情况往往被人忽视。当出现疾病后认为是由于病原菌引起, 而通过药物控制疾病效果多不理想, 只有同时提高营养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饲料中维生素含量不足的时候, 免疫低下症会更加明显。
4.4繁殖疲劳症
当工厂化养殖条件下高产种兔营养供应不足时,会影响膘情, 营养代谢失调, 影响生殖机能, 出现久不发情, 或配种后不受胎, 或受胎后产仔少。母兔产后泌乳力降低。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泌乳母兔营养负平衡的情况下。在采取周期性繁殖的工厂化兔场, 人工授精受胎率降低, 会极大影响生产性能和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