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如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有效发展肉羊产业

如何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有效发展肉羊产业

孙宝庆  何艳
佛坪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近年来,在市场肉食品消费结构调整力量的推动下,佛坪肉用山羊养殖凸现活力,专业户、合作社不断涌现,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利用草山草坡以及林下牧草资源,走出一条林牧结合,生态和谐的畜牧业科学发展之路,值得政府和专业技术人员思考。


1 发展现状
1987年畜牧业区划报告显示,佛坪县有草山草坡面积1. 37万hm2,占总面积的11% ,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24万hm2,占草山草坡面积的90% ,且草的质量优良,品种繁多,有31科283种。随着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工程的深入实施,佛坪县草山草坡和林下牧草面积进一步扩大,如果将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计算在内,牧草总产量可达18 250万kg,草食动物载畜量可达100 000个羊单位。2013年7月统计现有草食动物饲养量15 000个羊单位,占15% ,所以发展草食动物还有85% 的潜力,发展优势显著。结合佛坪生态立县、水源保护、清洁工程等实际,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已经成为佛坪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大势所趋。2013年佛坪肉羊养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至7月底统计全县肉羊饲养量3 714只,占草食动物饲养量的25% ,表现为80% 以上的养殖户分布在高山半高山地区,而河谷川道分布相对较少,几乎没有养殖污染。高山半高山区域地广人稀,天然草场、杂灌林面积大,有利于发展肉羊生产。
1. 1 资源优势
佛坪肉羊产品品质卓越,绿色无污染。肉羊优良品质的获得,与佛坪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是密不可分的。一是佛坪地处秦岭腹地,山清水秀,植被丰茂,崇山峻岭给肉羊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疫病防治天然屏障,加之佛坪县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符合发展无公害养殖业的基础条件。二是交通便利,108国道纵贯南北、西汉高速从境内通过、在建的西成高铁在佛坪设站,是连接西安、汉中、成都的重要通途,素有汉中“北大门”之称。三是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肉羊养殖的物质条件,丰富的灌木和林下牧草不仅是山羊喜食的饲草饲料资源,而且很多牧草富含兼具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的中草药。加之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人工种草,主要品种有黑麦草、紫花苜蓿以及红、白三叶。以天然草场为主,林下牧草和人工种草为辅的草场格局,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佛坪县为半农半牧区,农作物副产品产量大,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工程为肉羊养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2 品种良种化,养殖方式多元化
1.2.1 提倡适度规模养殖 佛坪肉羊养殖正处在由传统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的过度时期,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增加。2013年,存栏肉羊20只以上的2户;50只以上的7户;100只以上的6户,其中,适度规模养殖存栏占40% 左右。
1.2.2 品种改良步伐逐年加快 佛坪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萨能奶山羊、南江黄羊、布尔山羊等国际国内优良品种,参与当地陕南白山羊杂交改良,经过多年对比筛选,在品种组合方面,确定以布尔山羊改良为主。杂交改良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佛坪肉羊生长速度、个体重、产肉性能得以大幅提升,养殖效益得以彰显。
1.2.3 养殖方式多元化 ①散养模式。肉羊养殖是佛坪县传统产业,随着羊肉消费市场的刚性增长以及市场价格的稳步拉动,农户养殖积极性不断高涨,散养模式在佛坪肉羊养殖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②“合作社+基地,基地连农户”模式。以“佛坪县崎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大河坝杨德顺养羊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肉羊养殖合作社,正在探索“ 合作社+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有利于优良种公羊发挥最大配种潜能,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有利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运用,提高肉羊养殖科技含量;有利于统一肉羊质量标准,确保畜产品品质;有利于统一销售,凸显规模效益。该模式目前所占出栏份额约为10% ,预计2~3年内,将成为佛坪肉羊养殖的主流模式,并将引领佛坪肉羊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1. 3 养殖效益
1.3.1 成本优势 一是佛坪地广人稀,草山、草坡及杂灌林面积大,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可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和运输成本。二是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工资低,为发展肉羊产业奠定了成本优势。
1.3.2 效益情况 近年来,物价上涨,农产品成为主要的“领涨者”,相应的种植者与养殖者成为涨价利益的最大获得者。在山羊养殖中,正常年景出栏1只肉羊的平均利润为200元左右,2012年以来,羊价只涨不跌,农民育肥1只羊的利润已经上升到250~300元,高的甚至达到350元,市场、疫病风险较低,效益十分明显。
2 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2. 1 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办发〔2013〕47号)文件精神,县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将支持牛羊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全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建议县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肉羊养殖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建设主导产业,加大对畜牧主导产业支持力度,将肉羊养殖场圈舍建设用地视为农用地,用材视为自用材,简化相关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并从2014年开始,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专项资金,用于畜牧产业发展,把佛坪的肉羊产业做成在汉中叫的响、有位次的畜牧产业。
2. 2 疏通融资渠道
资金始终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投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只有整合所有资金要素,才能促进肉羊产业大发展。建议通过贷款贴息、小额信贷、奖补等方式支持肉羊产业发展。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肉羊产业建设。
2. 3 肉牛养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成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肉羊生产技术培训,确保先进技术大面积普及运用和转化增值。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制定专业人才引进、招聘优惠政策,吸纳大专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参与到肉羊产业建设一线。三是组织技术培训和外出学习,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引导养殖业主更新观念,掌握现代畜牧业新知识。四是制定“肉羊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激励措施和奖励办法”。鼓励县、镇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2. 4 健全良种体系
推进肉羊良种化进程,品种是关键。建议扶持建设一个良种扩繁场,培植种源基地,扩大良种羊制种、供种能力。并统一制定种羊单位指导价格。
2. 5 技术支撑
县、镇畜牧兽医站构成佛坪肉羊养殖技术支撑体系,负责肉羊养殖规划设计,良种引进及品种改良,技术指导、培训。
2.5.1 圈舍建设

在圈舍建设方面,在不改变圈舍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山区特点,依山而建,依势而建,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佛坪特色的肉羊标准化圈舍。
2.5.2 杂交组合筛选

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对比筛选,确定以布尔山羊改良为主,以南江黄羊改良为辅的肉羊养殖杂交组合。
2.5.3 饲草收储 

在确保农作物秸秆应收尽收的前提下,当野生杂草种子处于乳熟期、蜡熟期的季节,养殖户大量收储野生杂草,给山羊安全越冬储备足够的饲草料。
2.5.4 模式创新

学习、借鉴、推广肉羊养殖“12345模式”,既适合家庭生产,也适合公司化管理条件下的“大规模小群体”生产。即:1个不适宜外出务工的年龄较大的劳动力,引进2只布尔山羊纯种公羊,种植0. 2 hm2多年生优质牧草,养殖40只陕南白山羊基础母羊,年均获利可望接近5万元的小群体生产模式。该模式适合身体健壮的老年人经营,符合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留守的佛坪现状。40只基础母羊年产羔成活60~70只(1年按仅产1胎计算),春羔当年育肥出栏,正常年景可实现销售收入5. 8万余元,这个年纪较大的劳动力年收入可望接近5万元。


3 存在的问题
3. 1 科学依法养殖意识淡薄
部分养殖户认为只要有圈有羊,就可以养好羊了,不懂得羊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不进行选种选配,不注重饲草饲料收储、加工,导致高投入低产出,养殖效益无法彰显。
3. 2 品牌意识淡薄
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户,无一家通过无公害产地环境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不利于打造品牌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3. 3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雇用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养殖场少,绝大部分为家庭式经营,缺乏技术和人才储备,制约着养殖场户的长远发展。
3. 4 投入不足
养殖户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大部分养殖场户都缺乏扩大规模的生产资金,难以做大,缺乏长远战略目光。


4 展望
及时解决存在的不足,合理利用草山草坡以及林下牧草资源,走出一条林牧结合、生态和谐的畜牧业科学发展之路是佛坪县肉羊养殖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 2014年青海省都兰县藏羊养殖的现状总结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