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曹卫红 王玮
江苏兴化市畜牧兽医站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肉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 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肉鸡饲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快速致富十分可靠的途径。 饲养肉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只有掌握好各个饲养环节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从以下五方面就肉鸡饲养技术进行论述。
1品种
白羽肉鸡品种很多, 但都是在考尼什和白洛克的基础上按各自的遗传特性和血缘关系选育出来的。 目前,肉鸡的遗传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长速度逐渐接近其生物学极限 。 生长周期从1940 年的 95d 缩短到现在的 42d, 料肉比从 3.84降低到 1.8~2.1。 世界主要肉鸡品种有: 美国的AA、艾维茵、科宝、哈巴德、塔特姆、印第安河,德国的罗曼,英国的罗斯,法国的明星,加拿大的宝星,和荷兰的海布罗、海佩克等品种。AA 肉鸡 42d 体重可达 1.86kg, 料肉比 2.14;49 日龄体重达 2.6~2.7kg,料肉比 1.95~2.05,成活率达 98%。 罗斯 308 肉鸡 45d 平均体重可达 3kg以上,42 日龄料肉比 1.7,49 日龄料肉比 1.85[1]。艾维因肉鸡 49d 公母混养出栏重 2.55~2.75kg, 料肉比 2.0~2.1,成活率 97%以上。 科宝肉鸡 40~45d 体重达 2kg 以上,料肉比 1.9,全期成活率 97.5%。
2疫病
鸡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重在预防,平时预防工作做的越好,养鸡场受疾病的威胁就越小。 鸡病防治必须采取全面、多方位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从饲料、良种、防疫、设备和管理五大方面认真地做好工作,特别要切实加强防疫工作,一旦发生疫病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监控,适时通报;严格消毒,防止病原扩散;紧急接种疫苗,进行必要的治疗;病死鸡的安全处理。
导致鸡发生疾病的原因很多, 其中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的传染病对肉鸡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最大, 主要有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病毒性传染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和禽痘。 病毒性传染病危害大,大部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靠的办法是预防接种疫苗。 细菌性传染病: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 磺胺类药物与某些抗生素对细菌性传染病都有效。 但大肠杆菌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增加了成本。 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 如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 经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 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 寄生虫病: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仔鸡常见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原虫病, 以 3~7 周龄的鸡最易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推广网上养鸡可以减少鸡感染球虫的机会, 发现球虫病时应饲喂抗球虫的药物。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耐药性与药物残留问题又日趋严重。 近年来,应用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既可防治球虫病,又可解决药物残留问题。
3营养
3.1营养需要
肉鸡要求高能高蛋白水平的饲料,各种养分齐全、充足且比例平衡。 任何微量成分的缺乏都会使鸡出现病理状态。 各种肉鸡营养需要量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按生长阶段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表 1。
3.2饲养方式
地面平养, 也叫厚垫料平养,垫料应有 10~15cm 厚,材质干燥松软,吸水性强,不霉变、不污染。 常用的垫料有切短的玉米秸、破碎的玉米棒、小刨花、锯末、稻草、麦秸和干砂等。 经常抖动垫料,使鸡粪落到垫料下面。 水槽及料槽周围的潮湿垫料要及时更换。 饲养后期必要时应再加一层垫料。 肉鸡大部分时间伏卧在垫料上,垫料的质量对肉鸡的生长和胸、腿部发育十分重要。 垫料潮湿板结容易发生胸囊肿而降低肉鸡商品等级。 由于鸡与粪便接触,鸡容易发生球虫病。网上平养采用方眼塑料网铺在金属地板网或竹夹板上,由于离地饲养,鸡不与粪便接触,这种方式容易控制球虫病,因而得以广泛使用。 肉鸡体重大,活动量小,大部分时间伏卧,若选用一般的铁丝网,容易发生胸囊肿和腿病,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屠宰品质。
笼养能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和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但因鸡笼网底硬,鸡活动受限,鸡胸囊肿和腿病较为严重,商品合格率低,推广应用不多。 近年有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饲养试验证明,采用多层大笼饲养,在笼底铺上塑料网饲养肉鸡是可行的。 由于地价日趋昂贵,笼养可以增加单位面积鸡舍肉鸡饲养量,是今后肉鸡饲养方式发展的方向之一。
4管理
4.1密度
肉鸡适于高密度饲养,但究竟密度多大为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 在垫料上饲养的密度应低一些,网上饲养密度应高一些,通风条件好密度应高一些, 夏季鸡舍温度高则饲养密度应低一些。 环境控制鸡舍到出场时最大收容量为每平方米 30kg 活重,若出场体重为 20kg,则每平方米最多容纳鸡 15 只。
4.2温度
肉鸡育雏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温度控制系统:区域育雏和整舍育雏。 区域育雏以伞状或辐射加热器加热, 这种育雏方式雏鸡可以离开热源区域到温度稍低的区域, 自己选择比较舒适的温度区域。 整舍育雏,热源覆盖的区域很大,因此雏鸡较难选择自己喜欢的温度。 整舍育雏时,整个鸡舍通过强制的空气加热器对鸡舍进行加温,目的是使整个鸡舍或空间达到同样的温度。 不管采用区域育雏还是整舍育雏系统, 都是为了尽可能早的刺激雏鸡采食和活动。 提供雏鸡最佳的温度是饲养肉鸡的关键, 雏鸡行为是育雏温度正确与否的最佳指征。 整舍育雏时,尽量避免高温高湿,如果温度适宜,雏鸡一般 20~30 只为一个群体,而且不同群体间的雏鸡相互运动。 育雏时,应不间断地为雏鸡提供饲料和饮水。
育雏温度从 31~33℃开始,一周降 2℃或 3d 降1℃,直至温度降至 21~23℃为止,以后保持这一温度。育雏温度应保持平稳,并随育雏时间适时降温。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又往往被人们忽视。 育雏人员每天必须认真检查和记录温度变化,细致观察鸡的行为,根据季节和雏鸡表现灵活掌控温度。
4.3湿度
育雏第一周舍内应保持 60%~65%的稍高湿度。 因为此时雏鸡含水量大, 舍内温度又高,湿度过低容易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鸡的健康和生长。 两周以后鸡体重增大,呼吸量增加,应保持舍内干燥,注意通风,避免饮水器漏水,防止垫料潮湿。 尽量避免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的恶劣环境出现。
4.4光照
肉仔鸡的光照制度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光照时间较长,目的是为了延长采食时间;其二是光照强度小,弱光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保持安静的状态。 保证肉仔鸡光照制度的这两个特点,则有利于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另外,光照程序的制定应简单易行,复杂的光照程序运作成功较为困难。
4.4.1光照时间
第一种方案是在进雏后的前2d,每天光照 24h,从第三天起实行 23h 光照,即在晚上停止照明 1h。 这 1h 黑暗只是让鸡群习惯,一旦夜晚停电不致引起鸡群骚乱,集堆压死。 第二种方案是实行间歇光照法,在开放式鸡舍,白天采用自然光照,从第二周开始实行夜晚间断照明,即喂料时开灯,喂完后关灯;在全密闭式鸡舍,可实行1~2h 照明,2~4h 黑暗的间歇光照制度。 据称这种方法不仅节省电费, 还可促进肉鸡采食, 鸡生长快,腿脚结实。
4.4.2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在育雏初期要强一些,以便于采食饮水,而后逐渐降低,防止鸡过分活动或发生啄癖。 育雏前两周每平方米地面 2~3W,两周后 0.75W 即可。 开放式鸡舍要考虑遮光,避免阳光直射或过强。
4.5通风
肉鸡饲养密度高,生长快,所以通风尤为重要。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鸡舍内产生的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尘埃和病原微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热量。 良好的通风对于保持鸡体健康、羽毛整洁、生长迅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影响舍温的前提下尽量多通风。 即使在冬春季节也要保证通风的量, 选择正确的进风口和进风方式,采用最小通风 2h 密闭 1h,每天 2~3 次。
5预防
肉鸡体质弱,抗病力下降时容易发生疾病。 因此, 在提高鸡免疫力的同时,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育雏前最好用甲醛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应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肉鸡发生疾病时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是呼吸道疾病,可适当应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药物,减少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做好防疫工作。 免疫预防是利用疫苗经一定的途径引入鸡体, 以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使其由原来对某一传染性疾病易感变为不易感。 免疫预防方法可分为群体免疫法和个体免疫法。 群体免疫法主要有经口免疫法(喂食免疫、饮水免疫)、气雾免疫法等。 这类免疫法的最大优点是省时省工,但有时效果不够理想,免疫效果参差不齐, 特别是幼雏更为突出。 个体免疫法包括滴鼻、点眼、涂擦、刺种、注射等。 这类免疫法最大优点是免疫效果好,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肉雏鸡用疫苗种类较多, 要做好免疫预防就要选“GMP”厂家生产的疫苗。 科学安排接种时间,把新城疫、法氏囊、鸡痘、传支等病毒类疫苗按程序接种相应疫苗, 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预防相应传染病。 正常免疫前 1d、当天和后 1d 不要带鸡喷雾消毒,防止造成免疫失败。 推荐免疫程序:4日龄用肾传支疫苗滴眼,7 日龄新城疫疫苗饮水,12 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21 日龄禽流感疫苗肌肉注射,30 日龄再各自加强免疫一遍。
上一篇: 如何做好肉鸡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