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段志华 付红梅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
我国的中东部发达省区受土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 生态治理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 , “东畜西移” 给我国西部省区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好机遇。保山市位于西南边疆, 养殖业近年呈现快速、 多元化发展, 生产成本、 动物疫病、 生态危害、 市场供求、 畜产品安全等风险与日俱增。参照东部养殖业曾经发达的省区经验, 结合地方实际, 开展专业、 全面的养殖风险分析评估, 探索规避风险对策, 可降低养殖风险, 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 加快养殖业向规模化、 标准化、 节粮型、 生态型方向转变, 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
1保山市畜牧业概况
2012 年, 保山市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快速发展, 实现肉类总产量42. 3 万 t, 产值70. 1 亿元, 超过粮食、 林业、 甘蔗、 烤烟、 茶叶, 在农业十大产业中继续排名第一, 是山区农民创收、 脱贫、 致富的主打产业。全市生猪存栏 331 万头, 出栏439 万头, 外调活猪 223. 4 万头, 实现猪肉产量 35. 2 万 t;牛存栏 70. 9 万头, 出栏 23 万头;羊存栏 51. 8 万只, 出栏 36 万只;家禽出栏 1 303 万羽, 禽肉产量 3 万 t, 蛋产量 1. 36 万 t。全市畜牧业呈现发展快、 亮点多、 成效好的新局面。
2风险分析
2. 1生产成本
近年来, 诸多因素导致畜禽养殖成本剧增。一是用地难的困境非常突出, 土地租赁价格较高, 用于建造畜禽圈舍的用地审批困难, 环境评价要求高;二是设施设备造价高, 折旧快, 维护和维修的成本高;三是规模化、 集约化程度总体不高, 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提高;四是饲养周期长, 流动资金需求量大, 资金周转期长, 特别是鲜活产品滞销时, 面临的将是巨额亏损;五是种畜、 饲料、 兽药等投入品成本高, 鱼粉、 玉米、豆粕价格更高, 近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 当猪粮比价低于6∶ 1时, 就进入了亏损状态。
2. 2动物疫病
保山市地处西南边疆,外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167.78km,内与大理、怒江、德宏、临沧 4 个州(市)毗邻,澜沧江、怒江、龙川江流过境内,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动物疫病具有高发区域性流行风险。
2. 3生态危害
集约化、 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城镇化加速推进, 部分养殖场(户)已被城镇包围, 雨污分离程度低, 产生的粪污不能进行有效地处理和利用, 排泄物中的兽药、 微量元素及污浊气味等对生态环境污染具有较高风险, 易导致细菌、 病毒、 寄生虫等生物病原污染, 蚊蝇大量孳生, 水体、 土壤、 空气污浊等。
2. 4市场供求
全市畜产品主要以生产鲜活产品为主, 深加工滞后。养殖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缺乏营销经验, 市场规律难于把握, 畜禽大多被中间商以低价收购, 在屠宰、 零售环节价格倍增, 致终端消费者价格居高, 呈现养殖环节的纯利润远小于屠宰、 零售环节纯利润的现象, 使养殖场(户)获取微薄利润且承担主要风险。当饲料原料、 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 被动承担的风险极大, 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持续性和积极性。
2. 5畜产品安全
近年来, 保山市抽检饲料中的违禁药物, 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 黄曲霉毒素、 碱类, 养殖、 屠宰环节 “瘦肉精” 专项监测, 磺胺类、 氟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在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监控等均未检出, 但风险与养殖共存, 质量安全决不可掉以轻心。一是饲料产品抽检结果显示, 黄曲霉毒素 B1、 铜、 锌、砷、 铅、 铬、 镉等含量超标时有发生;二是兽药经营、 使用环节兽药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 动物保健药品和非强制免疫疫苗缺乏监管, 不科学防疫, 不合理用药, 不严格执行休药期, 滥用抗生素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三是鲜活畜禽交易、 流通较为频繁, 深加工严重滞后, 产品在屠宰、 运输、 加工、 销售等环节导致二次污染的风险也较高。
3对策
3. 1用活惠农政策, 多渠道发展生产保供给
保山市要同步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围绕强科技保发展、 强生产保供给、 强民生保稳定, 就要用活惠农政策, 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紧抓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推进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造、 良种引进、科学防疫、 粪污处理和贷款贴息、 能繁母猪补贴、 保险等;二是抓实生猪、 奶牛、 肉牛、 肉羊等良种补贴, 提高家畜生产水平;三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强制扑杀、 病死畜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补助政策;四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扶持项目;五是继续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六是运用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等。
3. 2狠抓动物防疫, 整村推进和程序免疫并重保质量
建议努力筑牢免疫屏障, 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的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一是积极争取充足资金, 保障动物防疫经费到位, 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保证村防疫员的劳务费及疫情处置经费。二是加大市、 县级标准化冷库建设、 购置冷藏车辆, 保障 “冷链体系” 持续有效运行, 确保疫苗运输、 储存质量, 杜绝疫苗浪费。三是坚持因地制宜, 全面推广 “321” 生猪免疫技术, 强制免疫病种散养户开展分片包干、 集中免疫、 整村推进、 适时补针的工作方法;养殖场、 养殖小区、 规模养殖户开展在动物卫生监督指导下进行程序免疫。四是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疫病检测, 科学防疫、 治疫, 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和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五是加强产地、 流通、 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 及时严格查处销售、 购买、 运输、 屠宰、 加工死畜、 病畜、可疑染疫畜的违法案件。
3. 3立足自然生态, 向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
保山市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在14. 9 ~21. 3 ℃, 气候条件较好。建议划定禁养、 限养区域。在自然生态较为优越的山区、 半山区、 江河流域进行优势产品区域规划布局, 建立技术、 信息共享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合作社团。选择水源、 交通、 电源便利, 周围无任何污染, 远离城镇主要交通干道 1 000 m 以上, 远离周围居民住宅区500 m 以上, 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的果园、 山林、 桑园、 茶园作为饲养场地进行生态养殖。探索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林下种草养畜、 冬闲田种草养畜等。可采用粪便干稀分离、 雨污分离, 干粪堆积发酵后用于果树、 蔬菜、 青绿饲料的有机肥, 稀粪和污水用于生产沼气, 沼液又用于浇果树或蔬菜, 即建立 “畜 - 粪 - 沼 - 果、 蔬” 一体化的处理模式。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粪污来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粪污实现生态循环, 解除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3. 4把握区域优势, 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求突破
保山市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畜禽良种资源丰富、 交通旅游区位优势独特、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大力发展山地牧业作为全市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节粮型特色养殖和构建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一是立足地方自然生态优势, 充分开发利用粮食作物、 秸秆及其副产品, 如玉米秆、 薯类、 芭蕉芋、 甘蔗梢、 甘蔗渣、 啤酒糟等, 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及农田种草, 保护利用好草原、 草场资源, 发展节粮型生态山地牧业。
二是立足丰富的地方畜禽良种资源, 保护开发利用好保山猪、 明光小耳猪、 槟榔江奶水牛、 更戛黄牛、 勐糯高峰牛、 龙陵黄山羊、 腾冲雪鸡、 隆阳麻鸡等地方良种, 建议编制地方良种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产品分级技术规范, 建立健全规模化生态养殖监督制度, 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等, 创立自主品牌, 探究深加工工艺。
三是立足旅游、 交通带动特色优势产品消费, 结合桥头堡建设区位发展优势, 推出深加工的特色肉、 蛋产品;也可开创生态旅游、 观光农业、 庄园经济, 以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
3. 5发挥技术支撑, 强化监测、 监管保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田园一直抓到餐桌, 监测监管应涉及种植、 养殖、 屠宰、 加工、 包装、 运输、 贮藏、 销售等多个环节,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牧兽医工作队伍任重道远, 一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规范,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强化生产控制, 促进健康养殖。二是加强兽药、 饲料、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确保检测技术与时俱进, 严把畜牧业投入品质量关, 剔除不合格畜产品, 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及预警。三是加强兽医卫生监督执法, 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并重, 强化追溯体系建设, 及时掌握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 严厉打击投机违法行为, 加强多部门协调、 联合执法、 跨辖区协作执法, 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防患于未然, 除患于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