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曹兴元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一)不合理联合用药
处方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对于牛,同时给予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未能见到有较好的疗效。目前争论的焦点是联合用药抑制了大部分菌群,但导致耐药性后续的治疗更困难。如果首次给药后动物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那么是由于病原菌耐药或者是由于疗程短暂?首次给药后动物反应需要3~5 d。对于长效制剂,如辉瑞动物保健生产的头孢噻呋晶体游离酸,中文商品名为“易速达” ,有效期可持续 7 d。另外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含量为 300 m g/m l (梅里亚动物保健 ) ,与辉瑞的 200 m g/m l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文商品名叫做“德米先”不一样。另外辉瑞的泰拉霉素一次给药有效时间持续为 14 d。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当血药浓度低于一定水平时,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动物是否应该接受其他给药治疗方案呢?
(二)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美国规定给药顺序优先采取皮下给药,静脉给药,口服给药。肌肉注射给药要求必须给到颈部。泰乐菌素、红霉素和土霉素不得肌肉注射给药。注射部位不得在背部肌肉、特别是臀部肌肉进行,如果必须则只能在后腿给药。另外还有标签外用药和依照药品标签使用。
(三)禁药不禁
药物主要有 :已烯雌酚、醋酸甲孕酮、甲硝唑、氨茶碱等。
(四)治疗不对症
对于牛,药敏试验对于选择抗菌药物是否有帮助?取决于耐药菌株判断标准是否与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 LSI)己经批准了某些兽药对细菌的耐药性阈值,包括牛呼吸道疾病(BR D )病原和乳房炎病原。关于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的选择没有作用的依据是 :敏感细菌感染的牛导致的疾病用药后未能痊愈,而耐药菌株感染的牛却能够痊愈。
(五)影响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的因素
1.奶牛方面。见表1
2.病原方面。抗菌药物对以下常见的乳房炎致病菌治疗无效。化脓放线菌、杆菌、分支杆菌属、牛支原体、诺卡氏菌属、巴斯德 (氏 )菌、变形杆菌属、原壁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属以及酵母菌(抗菌药物治疗会导致自愈时间延长 )。
(六)乳房注入剂的应用
1.抗菌谱为考虑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因素。
2.不建议采用非乳房灌注剂通过乳房灌注给药。某些药物可能剌激乳腺组织导致炎症或损伤。
3.不建议一个乳区同时给予两种或以上的抗菌药物。可能存在配伍禁忌。
4.无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复方乳房注入剂。
5.氯唑西林疗效较差。
6.头孢噻呋与头孢氨苄相比,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差,对肠杆菌(产酶或不产酶)活性强。
7.很多制剂的成分均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因此为获得最佳疗效,要使感染部位中的药物浓度高于 M IC ,注意给药间隔时间。对于革兰氏阳性菌,高于 M IC 的时间至少要大于给药间隔的一半时间。对于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浓度在始终高于 M IC 。当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于 M IC 时,即使继续增加药物浓度也不会提高疗效。
8.如果想采取标签外用药方式,则依照标签的给药方案很难获得期望的疗效。延长药物浓度高于 M IC的时间比单单在给药间隔时增加给药剂量更有效。唯一例外的为 : 药物消除缓慢,也就是半衰期长,那么大剂量给药会使药物浓度高于 M IC的时间超过单次的给药间隔时程。
9.标签外用药后,也要相应的考虑延长弃奶期和休药期。
(七)抗菌药物的系统给药
1.对于急性轻度和中度乳房炎,不建议全身给药。
2.对于严重病例(临床症状表现发热、精神沉郁等,奶质异常、乳房肿胀) ,考虑全身用药。同时进行输液的支持疗法。
3.有全身症状的乳房炎病例通常由大肠杆菌或克雷伯氏菌感染引起,也有部分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
4.由于细菌培养至少 24 h 后才有结果,对严重的乳房炎病例治疗应以判断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感染为基础进行。
5.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研究显示,当出现全身症状时,乳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已经上升到峰值了。因此对于严重的急性乳房炎应全身给予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药物控制可能的大肠杆菌感染,同时乳房灌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
6.抗菌药物的全身给药有时为标签外用药。 需考虑休药期和弃奶期。
7.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由于耐药性而疗效不佳。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由于产酶菌株的增多而疗效不佳。
8.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耐酶,对于急性严重乳房炎病例,如果配合乳房灌注给药治疗、抗炎治疗和输液治疗,可大大降低奶牛病死风险。
9.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为治疗牛呼吸系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药物。用于治疗因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乳房炎导致的菌血症还存在争论。考虑到过高的 M IC 值,很难给予较高剂量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八)干乳期奶牛抗菌药物治疗
1.乳腺组织在泌乳期结束后
1 ~ 2 d 开始修复,持续 10 ~ 14 d。该期最容易产生新感染。
2. G + 球菌感染在干乳期进行治疗后治愈率可以达到 75% 。
3.慢性乳房炎干乳期的治疗有效率仅为 15 ~ 30% 。
4.干乳期选择性给药还是全部给药?干乳期全身应给药。皮下给予诺氟沙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效;替米考星低效 ;肌注土霉素和乳房灌注头孢氨苄无效。
5.抗菌药物替代品,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制剂。
6.多数制剂对干乳期 G - 菌感染无效。
7.治疗干乳期慢性乳房感染建议可以全身给药,给予乳房组织内分布较好的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九)人药兽用现象依然存在
(十)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常见奶牛抗菌药物休药期和弃奶期。见表 2
上一篇: 盖卫星调研草食畜牧业发展瓶颈问题
下一篇: 禽病实用中医临床辩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