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 不少猪场重规模轻规划, 重经验轻设计, 重建设轻环保, 致使许多猪场因盲目建设影响动物防疫,投资回报率低, 养殖经济效益不能得到较好发挥。本文从养殖场的规划、 选址、 布局、 设计着手, 就如何解决农村规模猪场的建设作如下探讨。
1预先规划
建设猪场前, 必须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详细咨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规划, 到城镇建设规划和国土部门如实了解当地 20 年内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使猪场建设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然后结合自身经济条件, 未雨绸缪, 通盘考虑, 确定养殖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全场布局, 储备足够的土地, 为猪场长远建设留下发展空间。
2科学选址
猪场建设前,要对建场地址进行多方考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和农业部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等法律、 法规的要求, 选择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 地形开阔、 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电力供应可靠、 排水便利的地方。远离居民聚居区、 屠宰场、 集贸市场、 交通干线、 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等, 距离种畜禽场应 1000m 以上, 距离动物隔离场所、 无害化处理场所 3000m 以上, 并且位于城镇居民区, 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合理布局
猪场朝向向南或南偏东、 南偏西 30°内为宜,以满足光照、 通风和防火的要求。按照每年出栏1 头育肥猪占地 2.5~4.0m2计算,确定养殖场占地面积, 并按照自上而下的风向将整个猪场区域分别设置为管理区、 生活区、 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分别独立, 整个猪场与外界用围墙隔离。引进猪、 病猪的隔离舍及粪污综合处理设施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且全场地势最低。生产区各圈舍布局依次按照配种舍、 妊娠舍、 产仔舍、 仔猪舍和育肥舍排列。猪场大门入口设与门等宽的消毒池、 喷雾消毒通道或紫外线消毒室,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 盥洗更衣室、 消毒室。
4精心设计
4.1消毒池
场区大门处消毒池设置与大门同宽、 长 4 m、 深 0.3 m 以上的水泥结构消毒池, 每个单元和每栋猪舍门口、 兽医室及病猪隔离区门口均要设置与门同宽、长 0.5~1.0 m 的消毒池。
4.2猪舍
每栋猪舍采用双列式人字屋顶,猪舍宽统一为 8.4 m,长度根据 地 势 实 际 情 况选择,顶高 4.2 m,檐高 3.0 m,檐口0.4 m 以上, 过道宽1.6m, 舍内墙高 1m以上,单个圈舍宽3.4m。种公猪舍面积 7~9m2, 并修建较大面积的运动场;妊娠舍建母猪限位单体栏; 仔猪舍和育肥猪舍长3m、 宽 3.4m, 面积 10m2。
4.3通风
每栋猪舍两边设通风换气口, 安装通风换气设备, 哺乳猪舍安装电热板、 红外线灯等增温设备, 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光线明亮、 冬暖夏凉、 干净卫生。
4.4净污分离
场内道路实行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互不交叉, 出入口分开。清洁道用于饲养管理员行走、猪群转圈和饲料的运输。污染道为粪尿、病猪和出栏生猪运输的专用道路。圈舍地面向排污口倾斜坡度在 15°左右,利于排水。
4.5绿化
各栋猪舍间距 5m 以上, 生产区各栋猪舍之间和场区空地种植花草树木用于冬季遮荫和缓冲防疫隔离。
4.6粪污处理
场内采取干稀分离、雨污分流、生态循环粪污处理工艺, 内设蓄水池、 干粪堆积发酵池、 沼气池、 化粪池、 毁尸坑, 大型猪场还应建设氧化塘、 砂滤池、 人工湿地等粪污处理设施。干粪经堆积、 发酵、 干燥无害化处理后制成有机肥供农田、 果园、 菜地利用, 可增强土壤肥力, 提高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结构。猪场污水采用沼气发酵处理后还田, 可为猪场提供能源, 真正实现粪污 “零排放” 。
上一篇: 猪瘟胶体金快速诊断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珍珠鸡的人工授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