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
去年秋季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发生重要逆转。需求疲软, 加上供给增加, 导致玉米市场由供需偏紧转向阶段性供大于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虽然目前畜禽存栏量高企仍将维持饲料需求,但新季玉米产量大增, 将对市场价格继续构成打压, 另外, 虽然近期国家又进一步明确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但目前临储政策尚未全面启动, 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呈稳中偏弱走势。
1饲料需求首次下降
据了解, 2013 年全国餐饮收入是除 2003 年“非典” 外创下的自 1991 年以来的最低值。餐饮业的低迷同时影响了肉类消费以及其上游的饲料消费和玉米酒精、 淀粉等加工产品的消费。从监测机构对全国 160 家重点饲料企业产量统计结果来看, 去年 1~6 月份, 抽样调查的 160 家企业的饲料总产量为 1 607.18 万吨,同比下滑13.2%,这是在近年饲料行业发展中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虽然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国内饲料销量好于上半年, 生猪及畜禽产品价格逐步上涨, 养殖效益不断回升, 受中秋、 国庆以及后期元旦、 春节传统消费旺季的带动, 国内畜禽养殖也逐步上量, 但仍然难以改变饲料产量下降的趋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9 月份统计, 国内饲料产量为 18789 万吨,较上年下降 668.7 万吨, 跌幅为 3.4%。从饲料粮的消费来看, 9 月份包括玉米、 小麦和稻谷在内的饲料粮总消费量为 1.54 亿吨, 较上年减少 292 万吨, 为 2008~2009 年度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
2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近年来, 由于需求旺盛, 国内玉米市场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市场价格不断攀升。2013 年以来, 由于饲料消费和深加工消费双双呈现下降趋势, 加之连年大幅增产和进口大幅增加, 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 开始由前些年的持续趋紧转为阶段性宽松。
2.1玉米产量再创新高, 市场供应充足
据了解, 去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 5.3 亿亩 (1 亩=667平方米, 下同 ) , 比上年增加 1%左右, 玉米产量有望实现连续 10 年增加,总产比上年增加 700 万吨左右, 增产幅度 2%~5%。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12~2013 年度国内玉米产量结余量 (年度结余量=年度总供给-年度总需求 ) 为 1831.4 万吨,这也是连续第二年出现大幅结余,较 2011~2012 年度增加 794.7 万吨。结余大幅增加说明我国玉米市场供需结构已经由 2010~2011 年度的偏紧转向过剩。
2.2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料和深加工
饲料消费出现多年以来的首度下滑, 导致饲料粮消费也出现下降。玉米深加工行业呈现持续亏损趋势,玉米酒精、淀粉等行业开工率较上年有明显下滑,对原料玉米的需求也出现下降。预计 2013~2014 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为 1.975 亿吨, 产量大于消费量 1700 多万吨, 库存量将进一步增加。
2.3饲料消费
2013 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使生猪养殖受到一定影响, H7N9 流感疫情的发生更是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玉米饲料消费也因此大受影响。深加工消费方面, 2013 年以来,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玉米深加工产品下游需求减少, 销售不畅, 玉米淀粉和酒精价格持续走低, 企业效益不佳, 开工率低, 限产停产现象普遍。许多大型深加工企业玉米加工量比上年同期明显减少。
而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 玉米进口量却在不断增加。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为 175 万吨, 2012 年进口玉米 520 万吨, 同比增长近两倍。2013 年 7 月玉米进口量 7.27 万吨, 环比增加 829%。 目前中国国内进口玉米完税价约为 2039 元/吨左右, 远低于国家 2 260 元/吨的收储价和 2 400 元/吨的中国现货均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指出, 由于国内进口玉米的完税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已成为常态, 随着进口压力的增加, 现行的玉米政策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预计在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 随着新季玉米大量上市, 农户可能面临卖难和储难问题,市场购销形势也可能由供需偏紧格局下的“一紧俱紧” , 转向供大于求形势下的 “一多俱多”局面。
3市场价格稳中偏弱
玉米市场的供需情况是决定未来一段时期玉米走势的关键。去年以来, 养殖业几度受挫, 饲料消费一直呈现相对偏弱的状态, 多数饲料企业均以低库存状态运作, 难以支撑玉米价格。近期,虽然在养殖业恢复拉动下, 玉米饲用需求有所恢复, 但因前期各地饲料企业多备有一定的玉米库存, 短期内企业原料库存仍在消化, 并不急于进行玉米采购, 因此, 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事实上, 在供求关系宽松的情况下, 去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就一直呈现稳中偏弱的态势。到10 月份, 全国玉米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 2.6%、 2.8%。新玉米上市后, 企业和贸易商入市收购较为谨慎, 各地开秤价大多较低, 东北产区开秤价不仅低于去年同期, 也低于国家临时收储价格。
由于东北产区新玉米大量上市, 市场供应压力明显加大, 短期内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为缓解供需矛盾, 保护农民利益, 国家发革委、 财政部、 国家粮食局、 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 2013 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 , 进一步明确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为: 内蒙古、 辽宁2.26 元/千克, 吉林 2.24 元/千克, 黑龙江 2.22 元/千克。
预计 2014 年, 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 价格走势有望稳中趋强。一方面, 随着 H7N9 流感疫情影响消退, 禽业生产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目前出栏一头肥猪盈利在100 元以上, 生猪养殖已基本处于正常盈利状态, 玉米饲料消费将恢复正常。另一方面, 深加工消费虽然低迷, 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 今年有望呈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从长期看, 玉米消费仍将持续增长, 当前相对宽松的供求关系又会逐渐向趋紧方向转变。因此, 国内玉米价格总体上将保持基本稳定, 建议农民对玉米市场不要过分悲观,应根据自身的存储条件决定玉米销售策略。存储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避开上市高峰,选择价格较高的时候出售; 存放 “地趴粮” 的农户, 应采取一些简易办法加设防雨雪装置, 改善通风条件, 防止霉变造成损失。企业和贸易商也不应过分看空玉米价格,应根据自身的存储能力和运输条件适时收购入库备用。
上一篇: 南充工业饲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下一篇: 农业部督查组检查江苏省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