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建水县冬春季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浅议

建水县冬春季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浅议

张春喜 云南省建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云南建水地处西南边疆, 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畜牧业生产大县。1993年成为省级商品猪基地县,2008年实现国家级生猪生产大县;2009年成为国家级肉肥猪外调大县。 2012年出栏肉肥猪108万头,外调肉肥猪90万头,占83.33%。 能繁母存栏5.3万头,年生产仔猪135.28万头,除自给有余外,向元阳等边疆县提供优质仔猪27.28万头。建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除全面推广科学养猪外, 抓好仔猪生产是主要的关键, 特别是抓好冬春季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是建水县的主要攻克指标。 现就建水县冬春季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搞好哺乳仔猪的饲养
1.1及时补铁、补硒
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必需的元素, 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 仔猪体内铁的储量仅够维持6~7 d,如不补充铁,一般在10日龄左右就会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生长停滞等现象。 因此,哺乳仔猪出生后2~3 d必须补铁。 一般肌注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1~2 mL。 在15日龄左右时再肌注1次。缺硒时,仔猪往往会发生下痢、白肌病等。 病猪多是营养中上等或生长较快的仔猪, 病猪体温偏低, 叫声嘶哑,行走摇摆,严重者后肢瘫痪。 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5 d肌肉注0.1%亚硒酸钠0.5 mL,断奶前后再注射1 mL。
1.2及时补料、补水母猪泌乳高峰在产后3周左右,3周以后泌乳逐渐减少, 而乳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仔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给仔猪尽早开食补料。6-7日龄的仔猪开始长臼齿, 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 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的行为,此时开始补料效果较好。在仔猪出生后7~10日龄开始用代乳料进行补料,补料的目的在于训练仔猪认料,锻炼仔猪咀嚼和消化能力, 并促进胃酸的分泌, 避免仔猪啃食异物, 防止下痢。
1.3训练采取强制的办法
1.3.1每天3~4次 将 仔 猪 关 进 补 料栏,限制吃奶,强制吃饲料,这样3~5 d后就会慢慢学会采食。
1.3.2将代乳料调成糊状,抹到猪的嘴里,同时要装设自动饮水器,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 因母乳中含脂肪量高,仔猪容易口渴,如没有饮水器仔猪会喝脏水或尿液 引起仔猪下痢。要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以及出水量是否减少等。


2哺乳仔猪的管理
2.1做好接产
接产时,接产人员的手臂应洗净,并用0.1%高锰酸钾消毒, 仔猪产出后应用清洁干布擦干口、鼻、全身的黏液(一头母猪一块布), 增强新生仔猪的活力,有的仔猪产出时呈假死状态,应急救之。 如人工呼吸 (将仔猪四肢朝上,两手分别伸屈两前肢和两后肢,促其呼吸) 或在仔猪鼻部涂酒精刺激呼吸。 母猪产仔结束后,要用2%的来苏儿或0.1%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阴户和乳房,肌注消炎针以免发生阴道炎、子宫炎和乳房炎
2.2做好断脐
断脐仔猪出生10~15 min内,在4~6 cm处用大拇指将脐带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用浸泡碘酒的线结扎后,用消毒剪刀剪短,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 此项工作在许多猪场会由于较为麻烦而单纯用扯断脐带来代替, 未进行结扎, 考虑到链球菌病在许多场都存在,进行结扎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开放的脐带断端会成为链球菌侵入猪体的门户, 许多猪场仔猪发生关节炎和脓肿与此有密切联系
2.3做好剪犬齿工作
剪犬齿仔猪初生时有8颗犬牙,由于无任何用处,还经常伤害母猪乳房,因此应剪掉。 用一把快剪刀在牙的中部一颗颗剪去,断面要平滑整齐,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 以减少细菌的感染。 剪齿时严防动作过快,伤及齿龈。
2.4合理断尾,断尾可采取以下方法:
2.4.1用专用断尾钳在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在补铁的同时直接在离尾根3-5 cm处断掉, 然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
2.4.2在初生时先用止血钳用力钳住尾巴, 后用剪刀在止血钳外方离尾根3~5 cm处切断尾部, 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
2.5早吃初乳
早吃初乳, 母猪分娩后头3d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 初乳含丰富的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酸性大且含有镁盐及抗体。仔猪吃足初乳,将使仔猪在获取丰富营养的同时获得被动免疫,并能帮助胎粪排出和刺激帮助消化,而且初乳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仔猪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因此,吃足初乳也是养好猪的关键因素之一。
2.6固定乳头
因为仔猪肠道吸收抗体的水平随出生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所以仔猪出生后6 h内必须全部吃到初乳,并固定乳头。具体方法是:仔猪出生后将其放入保温箱, 过30 min左右将仔猪放在躺卧的母猪身边, 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的仔猪再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强壮的仔猪放在后面乳头上,经过2~3 d的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就会自寻固定乳头吃乳, 从而使全群仔猪均匀、健壮、活泼。 特别强调吃足初乳后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以后每隔1 h放出吃初奶一次。
2.7防止踏压
母猪体大笨重、行动迟缓,起卧时容易踩伤或压伤仔猪, 特别是仔猪出生1~3 d更易发生。 因此应设保护栏或保育间, 采取母仔分开睡觉休息的方法,防止压死踏伤仔猪。
2.8防寒保温
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行动不灵活,所以容易受凉或被压而死亡。 温度低对仔猪的直接危害是冻死,寒冷又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 要为哺乳仔猪创造温暖的居住环境,如果使整个产房升温,一则母猪不适应 (母猪最适环境温度是18℃左右),影响母猪泌乳;二则浪费能源,不经济。可自制仔猪保温箱,提高保温箱局部环境温度,保温的具体措施:
2.8.1电热板保温:在保温箱放置节能电热板, 根据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保温效果好。
2.8.2红外线取暖:在仔猪保温箱或仔猪补料栏内装设远红外线保温灯,一般用150~250 w灯泡。将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 通过调节与地面的高度来控制温度。
2.8.3厚垫草保温:在保温箱铺上干燥的垫板或麻袋,然后再垫厚草,一般厚度应在10 cm以上,并在补料间的上方用麻袋覆盖,既保温又透气,但要勤换垫草以保持干燥。
2.8.4建火炕保温: 在相邻乳猪保育间合建一个火炕,中间隔墙为火,向两侧地下挖一个25 cm宽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抹草泥,该法成本低,在冬春寒冷季节区效果较好。
2.9做好哺乳仔猪的去势
乳猪去势, 商品猪场一般都在哺乳期间10~15日龄进行去势, 实践证明:7日龄去势造成的应激比10~15日龄去势小。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用5%碘酊消毒。寄养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进行寄养调整, 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 d,把大的仔猪寄出去, 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全身。
2.10适时补料
母猪从产后5 d开始泌乳量逐渐上升,20 d达到泌乳高峰,30 d后逐渐下降, 而此时仔猪的发育却处于逐渐加快时期, 单吃母乳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养分。 早补料能促进消化道和消化腺体的发育, 可避免仔猪乱啃赃物,减少下痢病患,减少死亡。 仔猪出生6~7 d开始诱导补料,10 d后逐渐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
2.11补充铁盐
对新生仔猪补铁, 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 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7~11 mg铁, 但100 g猪乳中不足0.2 mg, 不足仔猪需铁量的5%。 新生仔猪出生后2~3日龄在仔猪颈部肌注100 mg铁复合制剂, 以防止仔猪因贫血引起下痢。
2.12实行科学断奶
仔猪断奶日龄一般都在21~28 d。在计划断奶前5 d, 母猪就要逐步减料,以减少乳汁分泌,迫使仔猪吃料,减少仔猪应激。 断奶后转至保育舍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24℃以上, 一般断奶当天仔猪拒绝采食,第二天,仔猪因饥饿食欲猛增。在饲喂仔猪时,不可加料太多,每次只让仔猪吃八、九成饱。每天最好饲喂5~6次, 间隔时间以3~4h为宜。
2.13防止拉稀提高成活率
引起仔猪拉稀的原因主要有管理、 疾病等因素。 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 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仔猪黄白痢, 最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腹泻有球虫病等。预防拉稀措施除加强以上饲养管理外,还要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干燥,剩余饲料、垫草、粪便及时清除,同时加强环境消毒,至少每周消毒一次;注意空气的流通, 空气流通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防止呼吸系统及其他疫病的发生, 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吹猪体,换气口设在舍内较高对称位置,形成空气对流,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 并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等。

上一篇: 湖南省组织专家赴江西考察渔业发展

下一篇: 浅谈选择猪饲料原料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