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宝应县养猪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宝应县养猪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梁永晔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畜牧兽医站


    近年来,宝应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较大提升, 作为全县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猪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压力,为此,笔者进行了精心调研,努力寻找适合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的有利措施。


1全县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生猪规模养殖场户960个, 其中年出栏50~499头的大户881户, 年出栏500~1 999头的猪场69个,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猪场有10个;国家级育种猪场1个,即兴泰扬州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猪产业群1处,即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 生猪发展基地2个, 分别是夏集镇相庄村和黄塍镇大陆村。 至目前, 全县生猪存栏30.9万头,同比增长9.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59万头,同比增长10.6%;生猪出栏43.6万头,同比增长8.1%;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6%,同比增长5.2个百分点。


2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2.1从零散养猪向规模化基地化转型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千家万户养猪的传统养猪模式被逐步淘汰, 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占主导地位。 夏集镇一方面加大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目前已有养殖园区3个, 园区内能繁母猪栏存3100多头, 占全镇生猪栏存的65%以上。 另一方面,以养殖大户、技术能手为核心,组建生猪产销合作社,通过统一种苗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开拓市场, 带领养殖户抵卸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引导养殖、联合养殖。 永红生猪合作社生猪栏存100头以上的有58户,年出栏商品猪13 000多头。 正兴生猪合作社一直坚持“六个统一”服务于社员, 合作社85户社员年出栏商品猪保持在12 000头左右。 黄塍镇生猪养殖基地江跳村、 大陆村生猪出栏15 000多头, 占黄塍镇生猪栏存的70%以上。 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的畜禽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生猪栏存2 000头以上有兴泰公司、 瀛宝公司、金来宝公司、丰源公司、野猪林猪场等5个场。
2.2品种由乡土化向良种化转型升级
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3年落户宝应以来, 已发展成为栏存生猪超万头的现代化大型种猪场, 在全省乃至于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获得了 “江苏省原种猪场合格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该场选育种猪除了采用常规的背膘和增重测定外,还采用体型评分+动物模型BLUP-EBV综合指数选种等一系列措施,并对 所 有 的 种 公 母 猪 针 对 应 激 因 子(HAL)及高雌激素受体因子(ESR)进行检测筛选。选育的父系种猪(兴泰杜洛克)体态美、四肢健壮,背膘薄、瘦肉率高,性情好、遗传稳定;选育的母系种猪(兴泰长白及大约克),生长快、体型高长,产仔多、哺育力强,母猪情期受胎率达86.2%, 母猪年产仔2.1胎以上,胎平育成8.5头以上,所产仔猪育肥周期为150 d, 比本地猪缩短30 d,料肉比为1:2.3,瘦肉率达72%,而且抗病率较强。自2004年以来,本县实施了以兴泰公司原种猪场、 宝应县家畜改良站为重点的生猪良种化工程, 大幅度淘汰本地劣质母猪和劣质种公猪,使全县生猪优良品种率上升至93%以上,基本达到良种化的目标。
2.3饲养管理由粗放型向标准化转型升级
一是饲喂标准化。 “一瓢糠、一盆水、菜皮、青草加泔水”的传统养猪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生猪生产。 目前,本县较大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均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 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方, 科学配置全价饲料,合理各项营养配置,以达到提高瘦肉率,提高出栏速度,降低料肉比的目的。 许多猪场还注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改善生猪肠道菌群关系,提高饲料利用率, 使饲料利用效益提高10%以上。二是疫病防治标准化。通过邀请扬州大学等专家举办各类科学养殖培训班、 现场剖析和多媒体电教等手段,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了养殖场户的科学防治生猪疫病的意识、水平。 同时借助3.15宣传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科技入户、咨询热线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畜牧兽医相关知识社会知晓率, 形成全社会关注的局面。各养猪企业、生猪专业合作社也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疫病防控和饲养管理, 通过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配合,有效控制了重大疫病的发生。三是生长环境标准化。各镇合理规划了畜禽养殖园区, 严防源头性污染。 单个场(区)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严格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的分区设置,合理布局。猪舍采用封闭式的建筑,安装换气扇、排风扇,有的猪舍地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猪舍温度、湿度、环境能够人工控制。粪污处理新建干粪堆积发酵场、 污水三级沉淀池或沼气池,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
2.4管理由人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型升级
目前,本县许多规模养猪场,不但建有标准化的猪舍, 而且还拥有一定的机械装备,实行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养猪。中大型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空怀母猪采用限位栏饲养,分娩母猪网床饲养,断奶仔猪高床培育。人工饲喂饲料、 人工喂水逐渐被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投料系统代替,不同猪舍的供暖和通风换气设施以及整个猪场的污水处理设施逐渐被更高级的养猪专业设备替代, 有的规模场还配备现代化的温控设施和现代化的监控管理设施。这系列的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既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损耗,避免疫病交叉传染, 又节约了用工成本。兴泰公司先后投资320万美元引进德国先进设备, 先后建成了自动温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监控系统、自动污水排污系统、 饲料加工给喂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这家拥有近千头种母猪、年出栏2万多头商品猪的养殖企业,总共只有20个员工,其中管理人员8人,生产线上只有12人,大大减少了饲养管理人员,节约了用工成本。
2.5由传统养猪向生态养殖转型升级
由单一养猪向农牧结合综合利用转变, 既是解决生猪粪便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西安丰镇的丰宝牧业,购置了粪污干湿分离机, 将堆积发酵后的猪粪进行干湿分离, 污水进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灌溉自家承包田,干粪便打包一部分自家农田用, 一部分销售给附近的农民或者种植业大户使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收入。 该场与扬州大学动物科学院联手进行“利用蚯蚓减量增值处理猪粪” 技术,取得了成功。 荣盛生猪养殖场实施发酵床养猪, 通过生物细菌发酵分解猪粪,垫料用于还田作为肥料,整个猪场干净、整洁、无异味。 范水镇丰源公司利用生猪的粪便作为沼气的底料进行发酵产气,再利用沼渣、沼液作为大棚蔬菜的有机底肥进行蔬菜生产, 施行猪-沼-菜、猪-林(果)-鸡等循环利用模式,畜禽废弃物得到了合理利用,污染达到零排放, 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农庄。 柳堡镇正东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沼气池处理粪污的基础上又建了两栋猪舍的水泡粪处理系统,将猪粪经过发酵后用沼液车吸取喷洒农田。 扬州金来宝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有1 200 m3的沼气池,每天可发8 h的电为猪舍供暖, 沼液无偿提供给农户肥田。
2.6由专业养殖向产业化经营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 全县许多规模养殖企业由单一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有的已形成了产、加、销等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现代化水平。如兴泰(扬州)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推进产业化经营, 该公司以宝应县生猪养殖协会为依托, 对基地和合作养殖户实行统一引种和供精、 统一育种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服务性收费一律优惠50%, 肥猪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至目前,通过协会带动农户2 072户,通过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带动农户2 325户,通过代养协议等方式带动农户1 706户。 通过保护价收购、订单生产等方式,促进劳动力转移人数在10 000人左右, 每年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在1 000万元以上。 该公司正在组织建设畜产品加工配套工程,引领加大科技投入, 组织生猪产品的精深加工,推出和打响“牧源”品牌。

3问题与压力
3.1“四大问题”
一是土地调整难的问题。尽管《畜牧法》规定畜禽养殖用地视为农地,国家对规模养殖用地有许多新突破,但是土地调整难仍然存在, 导致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难建。
二是粪污治理难的问题。 畜禽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粪污难处理, 仍是困扰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粪污排放量大, 规模养殖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大,养殖场户不愿投入。致使养殖场(小区)给周边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引发矛盾不断。
三是服务与发展要求不协调的问题。 人员结构复杂,业务素质不高,年龄偏大,人手不足,待遇不高等,造成服务队伍人心不稳,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市场对畜禽的需求呈现波动性、季节性,各地区间的价格差别也比较明显, 由于市场经常出现波动,尤其是缺乏保障机制,畜禽生产只能是有时赚钱有时赔钱。 许多抗风险能力差的养殖户, 最终含泪退出这个行业。
3.2“四大压力”
一是动物疫病的压力。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比重增加、 集中化程度提高、养殖密度增加,使得养殖业面临的疫病风险加大, 一旦发生疫情造成的损失更大。同时,区域之间调运畜禽数量的增加, 也加大了疫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特别是交通便捷,畜禽贩运范围更广,疫病防控难度加大,一旦发生疫情,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公共卫生。
二是畜禽产品监管的压力。近年来,畜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固然有监管不力的原因,但企业加工和农户养殖脱节, 投入品生产企业、 经营企业以及畜禽生产企业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 造成千方百计逃避监管,难以形成长效管理的格局。
三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本县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转型期、突破期和攻坚期。但畜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 资金来源单纯靠个人或政府出资,显然不现实。
四是完成示范创建任务的压力。 本县有条件的规模场开展了多项创建, 剩余的场户因为没有资金、土地等原因,不想进行改建或者扩建,满足于现状,加之示范创建的标准越来越高, 因而难度越来越大。

4建议与措施
4.1要高度重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由财政提供免疫注射劳务费补助。 人员应在现有乡村兽医、 兽医专业学校毕业生中,择优聘用。 镇公益性人员的工作、医保、 社保等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加强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 凡年度考核两年不合格的无条件予以解聘。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吸纳新鲜“血液”充实县、镇力量。加强技术培训,定期组织考察学习,构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全面提高素质。
4.2要大力推广畜牧生产典型的先进经验
经过多年的农业招商和产业发展, 本县已经涌现了一批现代农业的典型, 现在推广应用这些先进典型的经验尤为重要。 招商引资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外资,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更主要的是要招引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 经营理念, 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要让先进理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模式在本县发扬光大,通过辐射与影响,带动本地专业大户及产业的发展,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整体水平。
4.3要逐步增加对现代畜牧企业的支持
农业现代化寄希望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现代农业需要有自身的积累, 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生猪市场波动和疫病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这个产业的高风险性,更需要财政、信贷、保险等政策层面的更多支持, 也需要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大力帮助, 要特别重视发挥畜牧业专业服务人员的作用, 逐步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服务技能, 以适应现代畜牧产业的需求。
4.4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
结合省市相关要求, 根据全县的生猪生产实际,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深入开展“六项创建”活动,制定年度计划,确保十二五期末达到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
一是提升畜禽良种化建设水平。 抓好兴泰公司、家畜改良站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建设优质种源生产基地。
二是提高养殖设施化建设标准。 指导新建养殖场(小区、户)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和已建规模场的改建工作, 保证畜禽圈舍、 饲养的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需要。三是规范生产经营管理秩序。 制定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 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并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组织实施。四是完善疫病防控措施。完善养殖场(小区、户)畜禽疫病防控设施设备,健全防疫制度和措施。 五是强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 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推广小型沼气或者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集约化养殖场要配套大中型沼气池或专用粪污处理设施。 六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健全和完善养殖场(小区)计算机网络设备,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4.5要着重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强市场监测和调研的组织建设。通过监测和调研,借助相关媒体及内部宣传资料, 全面准确报道市场供求及畜禽及其产品、 饲料原料等物价情况,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正确宣传引导,指点畜禽养殖方向,引导农民和投资者合理投资, 指导科学生产, 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规避市场风险。 二是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合作社的功能,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饲养、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培植一批在苏中领先、 在全省有影响的畜禽及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 三是充分发挥农林系统优势, 借助系统网络和农民培训的平台,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四是支持和鼓励农村畜禽养殖的合作组织在城镇开设专卖店, 工商部门要支持养殖企业的畜禽产品直销, 准许他们在城区设立门市、网点,直接销售自有产品。 要鼓励本地大型超市实行农超对接,多多采购本地农副产品。企业要多方面、多渠道打响自有产品的品牌, 不断扩大市场影响,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

上一篇: 浅谈影响母猪产仔率下降和仔猪存活率降低的因素

下一篇: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初生仔猪寄养方法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