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昌宁县田园镇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

昌宁县田园镇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

董怀萍 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田园镇位于昌宁县城,于2005年5月由原右甸、 达丙两镇合并而成,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 也是全县的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和集散中心。 全镇辖区国土面积256 km2,地理坐标为东经99°36′至99°46′, 北纬24°49′。 下设4个社区9个村277个村(居)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18 432户58 906人, 其中乡村人口10 516户33 908人。 田园镇耕地总面积35 136亩,其中旱地10 719亩。 地理呈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三个梯次分布,海拔1 562~2 442 m;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4.9℃,平均降雨1 253.1 mm,是一个宜粮、宜牧、宜商的农业镇。畜牧业是田园镇的传统产业,被列在全镇“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发展畜牧业,搞好动物防疫是第一保障。近年来, 田园镇动物防疫体系得到了强化,综合防治工作得到了加强,县、乡、村3级防疫体系逐步得以巩固和完善。镇畜牧兽医站把动物疫病防控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免、检、驱、治、改、监、灭”的综合防制措施, 严格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及流行。 但由于田园镇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农民文化、科技意识差别较大,加上邻县、邻乡对动物防疫所采取的方法方式不尽相同等原因,给田园镇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动物防疫效果和质量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现将其防控现状与对策介绍如下。


1田园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畜禽疫病预防注射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养殖户对畜禽疫病预防注射
工作意识淡薄。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养殖方式方面。 田园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 养殖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户家庭式散养为主,养殖数量少,管理粗放,养殖水平低,防疫意识差,规模化程度、饲养技术力量、疫病防范能力等参差不齐。因此,全面实施免疫等最基本的防控技术措施在田园镇面临以下
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且操作不便,特别是大牲畜的防疫注射,如果防疫时间正赶上春耕和秋季,则免疫密度降低, 因为畜主担心注射疫苗后的耕牛不能使役; 养殖者接受程度差,技术措施实施阻力较大;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 改变家庭粗放式养殖模式,全面走规模化养殖,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二是认识程度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都处在封闭、保密状态,致使社会整体防疫意识淡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公共卫生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出现了畜禽生产、经营者尤其是散养户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动性不够,畜牧产业内各自为政,共同防范动物疫病风险责任意识匮乏等现象。三是养殖观念方面。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思维的影响, 在家庭散农户的观念中, 畜禽养殖仅仅是副业, 而有些注重短期追赶市场行情养殖的农户注重的也只是当前的经济效益,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 养殖者“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有的随意抛弃病死畜禽, 甚至对无法医治的畜禽宰杀食用, 影响了动物疫病整体防控,农村动物防疫非常被动。
1.1.2基层兽医队伍科学文化素质
不高,责任心不强。全站的职工各项工作虽已定人定岗、责任到人,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特殊性, 没有把精力和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上, 有的注重经营创收或做其他的工作而忽略了防疫工作。 对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完不成单位分给的任务。 另外,2006年, 全镇先后有14名村兽医员参加了全县“兽医培训防疫员班”的学习,县畜牧局、 县兽医站的授课教师结合行业实际对他们进行了 《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实践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加之家庭负担过重、补助费低,注射费难收等原因,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全镇的防疫注射工作质量和进度。 每次开展动物防疫注射前都组织全站职工和各村动物防疫员进行培训,对疫苗的保存、使用方法进行了强调, 对开展时间和完成时间作了具体规定, 但部分村兽医将疫苗领回家后放置一边, 等忙完家中的农活才开展防疫,工作不够耐心细致,宣传和动员群众不到位,注射密度低,个别村兽医出现一人兼多职现象, 不能及时有效开展防疫工作, 拖长了全镇防疫的结束时间, 影响了各类防疫报表的统计上报。同时,由于体制、编制等原因,正规专业学校的毕业生进入不了防疫队伍, 导致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出现老龄化、文化层次低等断层现象,很难适应日趋严峻的动物防疫形势。
1.2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
1.2.1活畜市场检疫。 2003年起,全县范围内开始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全镇共设有6个畜禽产地检疫点。由于县与县之间的做法不统一, 相关执法部门配合不到位, 致使有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畜禽都能正常贩运和上市交易,免疫标识制度也无法推行,畜禽产地检疫报检点无人来报检, 形同虚设。随着《绿色通行证》的办理,使得贩运户所贩运的畜禽检疫证明都不用办理,增大了监管的难度,加大了疫病传入传出的危险性。 现在能做到的仅仅是活畜交易市场上的市场检疫。 因活畜贩运活动范围广,市场流通性大,上市的活畜无相关的检疫证明, 检疫工作人员能做的只是询问产地, 有没有接种过疫苗, 对转过几次手的动物连贩运户也不清楚。 在实施检疫过程中只能做一些常规的临床检查, 处于疫病潜伏期的动物无法检出, 从而加大了检疫的风险性。 2011年5、6月份,全镇共有新城、新华、马桥、宝丰、右文、达丙、九甲7个村(社区)252个村民小组1 258户养殖户饲养的2 253头生猪发病,1 292头死亡,其中仔猪死亡673头,能繁母猪死亡46头,其它死亡573头。 疫情呈现出来势猛、范围广、流行快、危害大的特点。因贩运户直接到外县收购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 运到活畜市场交易, 而镇活畜市场检疫人员被抽调到村上去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当天市场检疫出现空白,而上市的猪(外县贩入)已经感染或正处在潜伏期, 致使当天农户买回家的生猪呈零星散发的发病趋势。 由于市场检疫出现空白,对疫情发现较晚;加上普通疫苗不起免疫作用, 新的疫苗当时尚未研制出来, 无法开展紧急防疫注射工作,发病猪只能做一些常规治疗。农户对病死猪只没有全部做深埋处理等无害化处理,由于点多、面广,兽医部门无法全程监管,最后导致1 292头猪死亡。
1.2.2动物产品检验方面存在的问
题。 田园镇目前开展的是猪和牛的宰前、宰后兽医检疫,即屠宰检疫,宰前的猪和牛, 一般只能做测量体温和肉眼观察的方法。 猪的传染病监诊检查的病种主要有口蹄疫、传染性水泡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牛的传染病监诊检查病种有口蹄疫、炭疽。宰后检疫猪主要的病种有人畜共患病, 如旋毛虫病、猪囊虫病、炭疽病和其他猪群间传染的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水泡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高温”或“销毁”处理的印章后,由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的配合进行无害化处理。据统计,田园镇范围内从事动物屠宰行业的屠宰户共有144人,都参加过动物防疫知识及其他行业法律法规培训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但由于这些人初始学历低, 对动物防疫知识和法律知识理解不深,运用能力弱。另外,不到屠宰场屠宰的畜、禽类及从外地调入的畜禽类分割产品就无法实施检疫,潜在的危险性也是很大的。
1.2.3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动物疫病控制
田园镇东面的四角田村与本县漭水镇接壤, 达仁村的部分与凤庆县平河一带接壤, 南面的九甲村部分与温泉乡接壤,部分与翁堵乡接壤,西面的右文、宝丰、新华村与鸡飞乡、柯街镇接壤,北面的新城村与大田坝乡接壤。便利的交通, 动物及动物产品频繁流通,不利于动物疫病控制。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是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按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 确定每年动物防疫所需经费并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加以落实; 同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储务制度和动物防疫奖励机制,提高各级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 将行政领导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乡与村、村与组之间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动物防疫工作队,深入村组开展工作,提高防疫密度,确保防疫质量。

2.2认真开展畜禽免疫注射工作
畜禽疫病的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镇兽医站要根据县级业务部门制订的畜禽防疫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免疫注射工作方案,争取党委、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严格按照国家 “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以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猪瘟为免疫注射的重点, 同时加强鸡新城疫及禽出败和山羊痘的防疫注射和监测监控工作,认真落实县级下达的免疫任务,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注射要做到应免则免, 千方百计使免疫密度达到上级的要求。 对规模养禽户的监督管理应责任到人,挂钩到户,做好鸡苗的来源登记、证明查验,结合合理的免疫程序监督或直接帮助注射禽流感疫苗,建立好免疫档案,登记造册。 畜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应从疫苗的保管储存、 使用方法、 注射剂量等方面入手,要狠抓免疫注射质量,确保免疫工作取得真正的效果。


2.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
村兽医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只打预防针, 同时也要负责辖区内的牧医科技推广和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兽医站要管好用好村兽医员,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 必要时开展现场实际操作培训, 提高防疫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 县级下拨的各项防疫物资和经费,要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不折不扣地发放到防疫员的手中,争取财政等部门落实有关的文件精神,提高防疫员的补助标准, 千方百计稳住村级防疫队伍; 做好行政方面的帮助协调工作, 能放手做的工作让他们大胆去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而打开工作局面, 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辖区内更好地开展工作。

2.4落实动物防疫合格证制度
对规模养殖户及从事动物和动物产品贩运、屠宰、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进行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依法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服从行业管理,依法经营, 在最大范围内规范防疫的基础条件和生产、 经营者承担的防疫义务。


2.5加强检疫,以检促防
一是严格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继续把全镇内的6个畜禽产地检疫检点的工作开展起来。农户所饲养的动物,特别是猪和牛在免疫注射时必须佩戴耳标和填发相对应的免疫证明, 其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畜主要依法向动物防疫部门所在村的产地检疫报检点提前申报检疫。 接到报检后检疫员要对其畜主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实施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工作要到场到户,严肃认真,逐头检查,严格查证验物,严禁出现“隔山开证”的现象。 凭有效的动物免疫证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外县、外乡镇贩入的动物必须4证齐全才能上市交易,杜绝患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以检促防,以防保检,防检结合,达到无病健康的全程监管目的。 二是强化屠宰检疫。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在宰前检疫中, 应严格进行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检查畜禽来源,佩戴免疫耳标情况和证物是否相符等, 检疫合格无病的才准予入场屠宰。 对疑似患病动物要结合检疫结果进行急宰、 隔离观察或禁止屠宰等处理。 对病死动物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宰后检疫时,认真按照检疫规程来进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具 《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在动物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验印章,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要结合检疫结果,联合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 按规定监督屠宰户作无害化处理, 对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给予销毁, 严禁出现由于监管不到位或措施不力而使不合格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影响肉食品安全或引起动物疫病传播、流行事件的发生。

2.6加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动物疫病基本上都是从市场流通环节中发生传播和流行的, 严格来讲是属于“流通病”。对此,在搞好各类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工作的前提下, 要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 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利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 认真做好动物疫情观测和监测工作。 要以畜禽养殖大户、活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与外县、外乡镇接壤的村组及集镇和公路沿线为重点, 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 在每次防疫注射工作结束后, 有代表性地采一些受免动物的血清送检, 检测其抗体滴度, 从而来判断疫苗对该疫病的实际保护率; 平时有计划地抽样采集一些不同畜别的全血或血清送检, 用来监测国家和地方重点监测的对人畜危害较大的一些人畜共患疫病。 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疫情监测网络,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落实畜牧兽医防疫人员岗位责任制。站内职工分片挂钩到村,责任到人,负责动物防疫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工作,一旦发生疫情,不得瞒报、迟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发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7完善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基层畜牧兽医站要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和防控体系, 健全疫病控制应急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将疫情处置在萌芽状态的能力, 真正做到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疫点上,把疫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要加快改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和畜禽饲养方式, 鼓励兴办家庭式养殖场和规模饲养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同时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撑机构, 加强县、乡、村3级防疫队伍建设。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 今后有可能就是职业兽医, 必须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掌握动物防疫的相关知识, 履行有关防疫义务,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不要由于工作马虎而造成动物疫病的人为传播和流行。 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 乡、 村三级快速测报体系, 提高动物重大疫病的监测监控能力。


2.8加强宣传培训,走群防群控路线
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提高免疫注射密度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壮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力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 要充分利用门诊售药、 出诊串户和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画、宣传单、标语、黑板报以及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和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使全社会更广泛、深入了解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的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的职责和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这一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能自觉接受防疫注射, 更好地参与到疫病监测和防控中来, 形成重大动物疫病群防群控,提高整个社会防病意识,减轻动物防疫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为全镇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上一篇: 基层动物强制免疫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 中药鬼针草预防母猪难产的应用研究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