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高职院校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探索

高职院校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探索

陈永亮, 康永刚, 孙朋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养禽与禽病防治》 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传统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直接对应家禽生产的每个工作岗位。面对行业、 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家禽生产所必备的理论知识,更具有较强的家禽养殖与疾病防治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以江苏省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为平台, 抽选本校长期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教师与企业生产技术专家组建了课题组, 潜心探索、 研究该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其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 在此将课题组成员对该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过程及体会做一下总结。

1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意义
1. 1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学生可能学了两三年都学不会的知识或技能在企业短时间即可掌握。在学校里无心向学、 整天萎靡不振的 “后进生” , 到了工作单位居然变成了干劲十足、 头脑灵活的称职员工, 学生学习热情的低下、 专业教学效果的不佳是摆在教学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人员, 随着教龄的增长越发感到专业教学重复轮回、 索然无味, 对于课堂教学所配套的教材也很少, 很多教材中的内容只是本科课程的压缩和简单修编, 高职教育的课程特色不明显, 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一特点。
1. 2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必要
源于上述专业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 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这一观点的提出正逐渐被认可并付诸于实践。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选择、 组织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它能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割裂、 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是“当前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在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课程教材的开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教材作为课程结构和内容的载体, 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理念和实施方案的直接体现, 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同时也对教改成果的推广及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开发的过程
    在认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借助专业调研、 文献查阅、 理论总结及实践检验等, 一步一步扎实推进了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
2. 1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标准的修订项目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教材开发的前提和指导。课题组成立了“养禽业发展现状调查小组” , 通过各种途径对本地区养禽业及代表企业的技术人员、 本校毕业生及相关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采取会议研讨式任务分析法, 明确了当前家禽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需要;确定了该项目课程的主体内容, 设置了 5 大项目及其下辖的各个模块与工作任务;最后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对本校现行的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 体现强烈的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教改的理念。
2. 2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
2.2. 1教材编写的思路
    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遵照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的总体设计要求, 以家禽生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养禽岗位的工作要求与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家禽饲养工职业资格为依托, 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做到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一致, 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强调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与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双提高” 。
2.2. 2教材内容的编排
    课程项目的选择与排序总体以家禽生产过程为依据, 按照基础工作、 中间衔接到具体养殖依次展开, 分别设置养禽场的建设与品种引进、 家禽孵化以及蛋鸡生产、 肉鸡生产、 水禽生产等
5 个项目, 其下又包含 17 个模块并具体至 29 个工作任务。根据本地区的养禽业生产实际将家禽孵化、 蛋鸡生产及肉鸭生产确定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以“工作任务” 为基本单位的教材单元中, 依次设计了岗位需求、 养殖知识、 禽病知识、 相关知识、 课后作业、知识拓展、 技能实训等 7 个子单元。
2. 2. 3教材编写的特色
1)内容开发企业化。课题设计之初就把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 因此在教材开发中,力求做到课程目标与企业生产需求对接、 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对接、 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如在教材图片的选用过程中, 课题组专门赴中粮肉食、 广西桂柳等知名企业取景拍照;教材内容中大量引入了诸如 “孵化场裂纹蛋修补 ” 、 “肉鸭的发酵床高架养殖 ” 、 “水禽无水旱养” 等企业实用生产技术, 这些都使得该项目课程建材深深地烙上“校企合作” 的印记。
2)“养殖 ” “疾病” 一体化。为了真正实现家禽养殖与疾病防治的有机结合, 避免将畜牧与兽医的人为分割, 本课程中的禽病除个别特殊类型外不再单独设置任务或单元, 而是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 针对具体养殖对象、 生长发育阶段、 临床病因等的不同, 将当前家禽生产中的常见疾病分散于各个具体任务之中, 做到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两个方面知识学习的相互促进、 融会贯通, 具体统计见下表 1。
3)课程体系地方化。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服务的理念, 深刻分析本地区养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据当地养禽业的发展重点与未来趋势确定项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侧重肉鸭、 肉鸡、 草鸡和孵化这四大模块的开发, 重点设计樱桃谷肉鸭养殖、 快大型肉鸡养殖、 草鸡散养、 种鸭蛋孵化等教学单元, 赋予课程内容以浓厚的地方色彩。4)实训考核标准化。为了确保该课程的项目化改革能够体现 “工学结合” 的高职教学理念, 实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的课程设计要求,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养禽企业生产需要, 分别在教学任务中设置了对应的 16 个实训项目, 并对传统的实训目的、 操作步骤与实训考核等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特别是实训考核一栏中, 教师针对每个实训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实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单独制定了对应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 , 明确了考核内容、 操作环节与要求、 考核方法、 熟练程度、 操作时限等, 以“量化” 方式规范考核学生的实训操作, 切实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结语
    实践证明, 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全面实施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在此过程中, 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课题组成员在前后近 2 年实施过程中, 虽竭尽全力对养禽与禽病防治项目课程教材进行了开发与探索仍觉得有诸多方面需要创新与提高, 更需要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接受学生、 评委的检测并对教材做进一步的修订, 这也是学校在教材的 2 次开发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 东营市畜牧兽医工作会昨日召开

下一篇: 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