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我国水禽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我国水禽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翟双双

   水禽主要是指鸭、 鹅、 鸿雁、 灰雁等以水面为生活环境的禽类动物, 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鸭、 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肉类消费大幅度提高, 而水禽容易饲养, 生产性能好, 肉制品符合人类需要,所以水禽类制品的消费也不断增加。 水禽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水禽养殖逐步从农户自繁自养的传统模式向专业化、 规模化、 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成为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水禽养殖模式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仍然以家庭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 饲养条件不达标, 疾病的防御体系不完善等, 水禽产业养殖环节中的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各种养殖模式都存在着问题, 某些养殖户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 阻碍了水禽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各种养殖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 为优化养殖模式, 提供了理论支持。
1 我国水禽养殖的不同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鸭的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 1. 1 稻田养鸭
    稻田养鸭是由水面养鸭演变而来,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 该技术在日本、 韩国、 越南、 缅甸、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一些亚洲国家与地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养殖模式,更接近野生状态,所选择的品种鸭要求生命力旺盛, 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这种养殖模式利于鸭捕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等。 金松爱等 (2008 ) 的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养鸭对三棱草、 鸭舌草、 眼子菜、 泽泻、野慈菇、 浮萍等水田最普遍的杂草防效达 100% ; 对负泥虫的防效达 78. 8% 以上;对潜叶蝇的防效达74. 1% 以上; 刘军等 (2011 ) 通过试验证明采取稻鸭共育的生产模式对防控稻田福寿螺的效果十分显著,当稻田养鸭时间到 40 天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93. 94% 。鸭的活动还可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鸭的粪便又为水稻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肥料。稻鸭共作的生产投资相对较少, 鸭的成活率一般可高达 98% 以上, 同时用该种养殖模式不用化肥和农药, 生产的稻米被誉为绿色有机大米, 在市场上被追捧并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养鸭技术能够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良性循环, 有利于稻株稳健生长生产有机稻和有机肉制品, 产品绿色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 孙兴全等 (2011 ) 通过研究表明, 1hm2稻鸭放养雏鸭以 300 只为宜, 7 月 24 日左右放养稻鸭甲烷温室气体最少。 但是这种养殖模式也有它的局限性: 其一, 规模较小, 仅适用于南方水田多的地区, 且受到稻田插秧和收割的影响, 不能进行全年性生产; 其二, 稻田养鸭不能太多, 数量严格受到稻田面积和单位面积承载力的影响; 其三, 稻田养鸭能抑制氨挥发和减少甲烷的排放,但是却增加了N2O 的排放。此外, 张帆等以常规水稻作为对照研究 “稻鸭共生” 生态系统 N、 P 循环, 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在目前的 N、 P 养分投入水平下, 土壤存在严重的 N、 P 亏缺, N、 P 输入对饲料投入依赖高, 自持能力较差, 鸭粪参与当季的稻田养分循环率分别为 10. 66% 和 28. 16% 。 因此, 我们需要对稻田养鸭的效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土壤肥力、 温室气体排放、 稻田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长期定位试验。
1. 1. 2 鸭鱼联合生产
    鸭鱼联合生产的养殖模式是我国南方水多的省份较常见的养殖模式, 是我国鱼畜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 鸭鱼共养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畜牧生产模式: 一般在鱼塘或者是水库岸边建造一个简单的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鸭舍, 在鸭舍和水面间建造一个运动场, 并在水上围出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鸭水上活动的区域。 鸭排入水中的粪便可以直接作为鱼的饵料,并且粪便中的有机物可以培育水质、 促进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并作为鱼的饵料, 从而减少饲料消耗。 两者互利共同发展, 符合生态规律。 鱼塘养鸭还可为鱼增氧; 有利于改善塘内生态体系营养环境。贾亚红等 (2002 ) 研究证明, 鱼鸭混养模式并未使水质有明显的恶化, 反而可以节约饵料, 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和鱼鸭寄生虫病的防治。 但是往往许多农户为了获得更多收益而加大养殖密度, 这将导致更多的粪便进入水面, 来自粪便的肠道有害菌利用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增殖, 造成水体有害菌污染并感染种鸭生殖道导致卵黄腹膜炎或 “蛋子瘟” 以及大肠杆菌病。此外, 革兰氏阴性菌死亡后释放的细菌内毒素会进入水禽血液循环, 降低其免疫力和生产性能。鸭鱼联合共养, 鸭的下水时间常常会受到鱼生长期的限制,在鱼苗投放初期不能让鸭下水。因此, 在鱼鸭混养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 鱼塘养鸭应合理安排场地; (2 ) 合理安排鸭的饲养量; (3 ) 合理放养鱼种; (4 ) 加强饲养管理。
1. 1. 3 地面平养
    地面平养模式是在饲养平地上人工挖掘小水池或提供水槽以供水禽洗浴。 英国樱桃谷农场通过
5 年研究推出了舍饲加水浴的养殖方式,使肉鸭既可以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又避免其它肉食动物和疾病的威胁。 朱国法等 (2003 ) 认为蛋鸭旱养具有受自然界约束因素较少、 对环境污染较少的优点。钟志新等 (2008 ) 的研究表明, 旱养模式对金定鸭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无不良影响。 地面平养还可以和间歇喷淋相结合, 江宵兵等 (2010 ) 对不同喷淋模式对旱地圈养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发现管道喷淋技术作为新技术, 生产性能较佳且节水效果明显。张诗玉等 (2013 ) 的试验结果表明, 地面平养组的杂交肉鸭各消化器官相对重量指数均要略高于笼养组,内脏器官的指数也显著高于笼养组。但是地面平养模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鸭粪便直接污染鸭体和鸭蛋, 增加了各种病原污染和发病的机会, 同时存在水池面积较小而池水易受有害菌污染的问题,需要经常换水以控制细菌和内毒素的污染, 而且要控制养殖密度, 否则将严重降低鸭生产性能甚至造成疾病。
1. 1. 4 网上平养 (高床架养 )
    网上平养的养殖模式是在水塘上或者地面上建造一个适宜高度的架床, 供鸭活动、 采食和休息,同时鸭排泄的粪便漏到地面人工清走进入沼气池发酵或者是水面供鱼利用。 该模式的优点: 一, 鸭能够与粪便脱离, 从而使鸭免除病原菌和毒素的危害;
二, 对季节、 气候、 环境的要求较少, 养殖期限很长同时方便打扫和消毒。研究表明, 网上养鸭可以提高成活率, 降低饲料消耗, 显著提高肉鸭增重率、 出栏重和饲料转化率, 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 降低发病率, 加快生长速度和提高产品质量。由于该种模式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可以适当提高养殖密度。 但网上平养的缺点在于增加养殖成本, 容易导致软脚病。网上养鸭的注意事项: (1 ) 选择适宜网上养殖的优质鸭品种; (2 ) 饲喂优质全价饲料; (3 ) 加强群鸭管理,提高肉鸭品质; (4 ) 饲养密度; (5 ) 适时上市出售。
1. 1. 5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物发酵床技术继在养猪和养鸡之后开始出现在养鸭领域,这是传统水禽养殖模式的一次转型, 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与用厚垫料养鸡相似,不同点在于厚垫料中加入有益微生物, 使其利用营养物质进行发酵生长和繁殖。 同时,微生物发酵产热以维持鸭舍温度, 还可以将粪便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有益微生物供鸭食用, 既促进鸭健康又提高饲料转化率。 刘蒙恩和刘秋侠 (2010 ) 发酵床养肉鸭的模式研究认为, 该种方法可以增强肉鸭的抗病力、 改善养殖环境, 提高鸭肉的综合效益。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禽舍清洁卫生, 节省饲料节约成本。 发酵床养鸭的优点 “三减, 四省” : 减少污染、 减少发病率、 减少投入; 省料、 省药、 省心、 省工。但是在应用该技术时要注意做好温度控制, 冬季做好防寒工作, 夏季要注意通风, 要做好湿度管理。否则, 极易影响鸭的健康。 同时, 要纠正发酵床不能消毒的错误观念, 对于空栏期的发酵床如有需要可以进行正常喷洒消毒剂消毒, 不影响发酵床的后期继续使用。 该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对鸭舍、 垫料、 资金等的投入要求比较高, 且菌种的适应性差, 从外地购买的菌种不一定能够适应本地环境, 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菌种。
1.2 鹅的养殖模式及存在的问题鹅的养殖模式和鸭有相同的地方,如地面平养、 网上平养以及笼养等, 以下是几种鹅常用的殖模式。
1. 2. 1 果园养鹅
果园养鹅类似于稻田养鸭, 都是利用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原理以达到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利用果园养鹅, 不施肥除草, 并辅助以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这样不仅能生产绿色食品还能增加收入。但是要注意果园养鹅量以每公顷 60 只为宜,禽舍应建在果园中部便于鹅向四处食草。 此外在果树喷药时应把鹅关在运动场内, 待过有效期后再放牧。
1. 2. 2 种草养鹅
种草养鹅是发展现代养鹅业的重要举措, 一般是秋种草冬春养鹅。 该模式的优点有: 投资成本小、风险小、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效益高; 不与人争粮,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药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对后作增产作用大。有试验表明,种草稻田比不种草稻田早稻产量高14% , 晚稻高 7% 。
1. 2. 3 林地养鹅
林地养鹅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发展林下经济建设, 以提高林地利用率, 解决林、 牧争地矛盾, 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促进林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充分考虑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吕春华等 (2009 ) 的试验表明: 林地养鹅是动植物两者互利的有机循环, 林下草是养鹅上好的无公害饲料。目前我国养鹅的几种模式同样存在着问题,品种选育工作落后; 对养殖区域的面积也即承载力有一定的要求; 对果树等作物喷药后产生的农药残留会对鹅的健康造成威胁; 鹅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等。
2 我国水禽养殖模式展望
传统的水禽饲养方式对环境污染大, 不利于水禽疾病防控和水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因此要以低碳经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 创新健康科学的水禽养殖模式。 近年来, 许多业内人士提及并推广 “健康养殖” , 但对此概念无一定论, 总的来说健康养殖包括了可持续养殖、 生态养殖、 生物安全等方面, 主要考虑动物健康、 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需采用良好的养殖环境、 管理措施及营养措施方能实现。肉鸭生物床饲养技术、网上饲养技术、生物床—网上结合饲养技术; 蛋鸭网上饲养、 生物床饲养、笼养技术在我国水禽主要产区得到快速推广,极大缓解了水禽养殖产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特别是降低了对水源的污染, 使用效果极其显著,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肉鸭饲养方式的转变, 特别重要的是提高了肉鸭健康水平、 成活率, 降低了死淘率, 距离健康养殖进了一大步。 要实现健康养殖还要做到因地制宜、 因需制宜、 适当规模、 质量安全优先、 环境保护为要等,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也为实现水禽健康养殖模式、 水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 颗粒饲料三种典型霉变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 饲料行业人才合理流动、 合法竞争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