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乙型脑炎(JE)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性
曹齐树 华中农业大学
乙型脑炎(JE)最早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日本,此后每隔1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流行。在自然情况下,马、猪、飞鸟、蝙蝠等都可以感染乙型脑炎病毒(JEV),人也易感。其中最易感的是马属动物,猪、人次之,而其它动物感染JE后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
在国内的很多畜牧养殖场,均有JE的隐性感染,其中猪、马、牛等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在正流行地区能高达90%。但只有携带高滴度病毒的动物才对JE的传播起主要作用,这些带毒动物在带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阶段可成为传染源。
猪在散播JEV方面是十分危险的,首先是因为其养殖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各个年龄的猪都可成为易感群。另一方面文献报道JEV感染猪后能在其体内大量地增殖,并且能持续较长时间的病毒血症。同时猪和人的关系密切,所以认为猪在JEV由蚊子向人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JEV的重要贮存宿主。人是JEV的终末宿主,因为人感染JEV后出现低水平的病毒血症并且持续时间短,不利于JEV的再次传播。
本病通过蚊虫的叮咬而传播的,主要是以库蚊为主,而库蚊尤以三带嚎库蚊在正的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JEV的主要传播媒介。这些库蚊的地理分布是和JE的流行区域相匹配的,且其活动时节也正是见的流行季节。在蚊子体内,正V不仅能够繁殖和越冬,而且能经卵传代,而这些带毒的蚊子又可以在次年叮咬人和动物使其感染。另外一些带毒的候鸟、野鸡、蝙蝠在传播JEV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候鸟的迁徙给JE的散播提供条件,而蝙蝠体内也分离到了JEV。
JE主要分布于亚洲国家,流行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这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正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曾占世界发病总人数的80%以上。除了青海省以外,中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JE的发生。并且一些特别寒冷的北方省份在近些年来也报道有JE病例,如新疆省08年就报道分离到一株JEV(刘昊等,2009),而2011年也报道在西藏分离到 JEv。这可能与现在候鸟的迁徙或者其它JE疫区省份动物产品的流入等因素有关。调查研究表明JE的爆发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呈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一般7、8、9三个月是JE流行的高峰期,这三个月也是蚊虫比较活跃的季节,为JE的流行提供条件。而在热带地区JE全年都有可能发生,这与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近些年来,随着候鸟的迁徙和全球气候的变暖等因素,JE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流行趋势。阴影区域是现在JE的流行区域,而箭头所表示的是JE有向其他各大洲扩散的趋势,澳大利亚在1998年就发现了JE病例,最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报道了2010年在美国发现了两例JE,而非洲、欧洲都有发生JE的可能。
JEV主要是侵害幼儿、老人或免疫力低下等体质虚弱的人群,病死率高达66%左右;JEv感染后能引起怀孕妇女或母猪发生流产,胎儿出现死胎。另外该病毒可以冲破血脑屏障引起脑炎的发生。人主要是由于带毒威的叮咬而感染工EV,而大多数JEV感染者都是隐性感染,发病率低,发病者主要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沉郁、高热等现象。但兀的病死率很高,即使有效治疗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根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整理出中国55年来人感染JE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可以看出近年来由于JE疫苗的计划接种,我国的JE发病率己控制在0.2一1/10万左右,病死率也下降到4%左右,像2001和2002年都己下降到了2.5%左右。
JEV对猪养殖业也造成了重大危害,所有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该病。一般只有仔猪感染JEV后会因出现脑炎而死亡,其它年龄的猪群感染JEV后主要是引起繁殖障碍。感染正V的母猪会出现流产,而公猪则易发翠丸炎。这样会严重影响猪群的数量和质量,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并且是持续性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 新生犊牛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