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金梅林教授、康相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在生猪和家禽养殖领域,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养殖业增效577亿元
金梅林教授40余年来始终围绕重要人兽共患病和动物新发突发疫病防控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阐明病原致病与免疫机制,解决动物生物制剂研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创制新型疫苗、诊断制剂等精准生物防控产品,实现成果转化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我国动物防疫事业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金梅林教授承担科研任务43项,主持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29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12项、临床批件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9件、国际专利2件。建立行业和地方标准14项。发表SCI论文229篇,他引4324次,H指数34,其中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PNAS、NatCommun.等杂志发表论文159篇;连续9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4部。自研成果转让59项/次,转让经费2.2亿元(合同),已到账4432万元。成果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养殖业增效577亿元。
金梅林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一2项,排二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排一3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排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三八红旗手等荣誉16项。
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 康相涛教授是我国地方鸡保护利用代表性科技人物。
康相涛教授38年坚守产学研一线,创新地方鸡保护利用理论与方法,丰富畜禽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提出了地方鸡精准分类和优先保护次序理念,首创单流向和通用核心系配套保护利用理论,创新分领域保护技术,创建“四位一体”多元保种模式。
康相涛教授创建地方鸡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破解优异性状发掘和新种质创制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构建青胫黄麻羽鸡F2资源群,搭建地方鸡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平台。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36项发明专利,形成了系统的地方鸡保护、新种质和制种模式创制“专利池”,创新兼顾高产与优质的快速平衡育种技术。
康相涛教授创建地方鸡种业产业化技术体系,主持培育2个国审新品种,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21个通用核心系,创制15套高效低成本制种模式,攻克地方鸡育种制种技术难题。主持培育优质肉鸡三高青脚黄鸡3号和特色蛋鸡豫粉1号,均为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
康相涛教授组装国际首个鸡泛基因组,将鸡基因组信息由单个红色原鸡扩展至全球37个品种664个个体;首次解析鸡生长大效应基因IGF2BP1致因突变,研发出首款地方鸡液相芯片“神农1号”,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将我国地方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地方鸡重要性状低成本检测和早期快速精准选育奠定了基础,亦为破解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上一篇: 某食品公司开出2万月薪招人啃鸡爪
下一篇: 美国在越南开展的十个非洲猪瘟实地研究项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