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例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主要存在于猪上呼吸道,主要侵害4~8周龄断奶仔猪。2016年3月24日,河北省某检测中心接诊附近某猪场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
1、病例情况
河北省某原种猪场饲养基础母猪1 200头,仔猪转到保育舍后陆续发病,保育猪发病后死亡率达5%。猪场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免疫情况如下:1日龄滴鼻免疫猪伪狂犬活疫苗;7日龄免疫支原体疫苗;14日龄免疫猪圆环病毒病疫苗;21日龄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40日龄免疫猪瘟疫苗;54日龄免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60日龄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70日龄免疫猪口蹄疫疫苗;90日龄免疫猪口蹄疫疫苗;120日龄免疫猪口蹄疫疫苗。
2、临床症状
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咳嗽、不愿站立。
3、病理剖检
病猪全身有多发性浆膜炎,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胸膜和腹膜上,呈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见图1A;胸腔、腹腔积液增多;腹股沟淋巴结积液呈淡黄色胶冻样,见图1B;肺脏与胸膜黏连;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坏死,见图1C;肾膜坏死、发黑,见图1D;膀胱有少量出血点;喉头有出血;扁桃体充血。
图1 病理剖检结果
4、实验室诊断 4.1、病毒性病原检测 采用PCR和RT-PCR法对仔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检测。无菌采取发病仔猪心脏上纤维素性渗出物、扁桃体、肺脏、肾脏、脾脏等病变组织,研磨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仔猪副猪嗜血杆菌、蓝耳病病毒为阳性,猪瘟病毒为阴性,猪圆环病毒为阴性,即从纤维渗出物和组织中检测出副猪嗜血杆菌和蓝耳病病毒。
4.2、细菌分离培养 用注射器无菌采取心包纤维素性渗出物,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细菌分离,分别接种到麦康凯琼脂、SS琼脂、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24h培养箱培养可见到细菌的生长,见图2A~C。用接种环挑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电镜下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见图2D。
图 2 结菌分离培养结果
4.3、诊断结果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发病猪为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表明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
5、防治措施 1)及时隔离病猪,防止病猪与健猪接触,同时采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防治,如盐酸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克林霉素。
3)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在发病期间坚持每天消毒1次,同时保持栏舍通风,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执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消毒。
4)仔猪出生后用盐酸头孢噻呋(10mL/瓶)保健3针,预防断脐、剪牙、断尾、断奶过程中因伤口或应激引起的细菌感染:第1针于仔猪1日龄时肌肉注射盐酸头孢噻呋0.3mL/头,速康注射液(干扰素,10mL/瓶)0.5mL/头;第2针于仔猪7日龄时肌肉注射盐酸头孢噻呋0.5mL/头,速康注射液0.5mL/头;第3针于仔猪断奶时肌肉注射盐酸头孢噻呋1mL/头,速康注射液1mL/头。
5)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的有效保健措施:①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300 g/t+10%氟苯尼考500 g/t+强力霉素300 g/t,连用7d。②支原停(盐酸沃尼妙林)按750 g/t拌料;阿莫西林按400 g/t拌料;磺胺类药按100 g/t饮水。
(孙晶 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社)
上一篇: 新型猪圆环病毒(PCV3)在患有心脏和多系统性炎症病猪中的首次鉴定
下一篇: 音乐对猪福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