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新疆泌乳牛蹄病的治疗及防控

新疆泌乳牛蹄病的治疗及防控

    前言

    奶牛蹄病是规模化养殖场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由于各个养殖场的情况不同,蹄病的发病率也不同。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繁殖情况和利用年限。蹄病通常主要分为三种蹄病,蹄叶炎(包括“草莓蹄”)、蹄部溃疡、变形蹄,奶牛一旦患上蹄病,轻者影响产奶量、增加药费,重者不能治愈而被迫淘汰,即使能治愈,治愈后的多数奶牛的产奶量也不能恢复,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绿成奶牛一场为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场泌乳牛进行修蹄保健工作,同时记录完整的数据便于分析牧场蹄部原因。通过了解分析之后采取修蹄治疗手段,也对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整,在后面的一段时间内实时监控,第二年将根据修蹄结果反馈,一段时间内蹄部监测,通过比较修蹄前后的情况得出结论,从而反映修蹄工作的效果。

    蹄部的组成,蹄是指(趾)端着地的部分,由皮肤衍生而成。每肢的指(趾)端有4个蹄,其中第3、第4指(趾)端的蹄发达,直接与地面接触,称为主蹄;第1、第2指(趾)端的蹄很小,不着地,附着于系关节掌(跖)侧面,称为悬蹄。蹄由蹄匣(表皮)、肉蹄(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保健修蹄主要是人工干预处理第3指、第4指,修剪蹄匣表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新疆克拉玛依绿成公司奶牛一场的泌乳牛。


    2、主要药物

    高锰酸钾、甲紫、白芨膏、利凡诺。

    3、蹄病检查

    站立姿势的改变,站姿是最早最易能发现异样的时机,也是人工检测的主要步骤,牛在吃料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频频提脚,前脚交叉,喜踏水,蹄冠红肿。

    步态,患蹄病的牛一旦步态明显跛行一般就进入后期症状,步态呈现比平时行进速度减慢,步履蹒跚,起卧困难,口沫分泌增加、拱背等症状,就需要提早监视及时治疗。

    发展到后期,病变位置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见坏死或表面性溃疡,且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变黑,叩诊有痛感,修蹄时有乌灰色和乌黑色的恶臭浓汁流出。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患牛会出现明显全身症状,跛行加重,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产奶量骤减,生产性能丧失,蹄壳脱落、腐蹄变形。

    蹄叶炎

    牧场主要有三种蹄病情况,蹄叶炎(腐蹄、草莓均属于此类)、变形蹄和蹄部溃疡。

    蹄趾间腐烂俗称蹄叶炎(腐蹄、草莓均属于此类),为奶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分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犊牛、育成牛和成年乳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

    腐蹄为蹄部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之中的一侧或两侧。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成年乳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

    蹄变形

    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

   (1)日粮配合不平衡,矿物质饲料钙、磷供应不足或比例不当,导致奶牛机体磷钙代谢紊乱,钙磷比例失调,引起蹄变形。

   (2)为了追求产奶量,在饲料中过量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粗饲料采食过少、品质太差,饲料精粗比例不当,使奶牛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引起蹄叶发炎,导致蹄变形。

   (3)饲养管理不当。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尿清扫不及时,牛蹄长期在粪尿和泥水中浸渍,致使蹄角质变软、变形。生产中不重视牛蹄保护,不定期修剪,也易引起蹄变形。

   (4)蹄变形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如果公牛有先天蹄变形,则后代也极易患该病。

    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高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跨”。

    蹄部溃疡

    尖硬异物引起牛蹄外伤,病初创口不易发现,跛行不严重,一段时间创口能自行愈合,但是蹄内部可能已经发炎化脓不易察觉,这种情况多数是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蹄底角质部变黑,叩诊有痛感,修蹄时有乌灰色和乌黑色的恶臭浓汁流出。患肢负重不起或各肢交替负重,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

    4、修蹄

    修蹄主要是针对蹄壳(蹄匣)进行的,其目的是恢复其形状及生理功能。建议有条件的牧场每年预防性修蹄两次,在新疆地区4月和9月修蹄较为合适。除每年两次保健修蹄外,平时检测到不正常蹄第一时间进行修整治疗。我场每周一到两次定期对蹄病进行治疗,夏季治疗换药3~5天为宜,冬季5~7天为宜。夏季气候干燥药物吸收较快,换药间隔时间较短;冬季寒冷湿滑药物吸收慢不利于创口肉芽生长,换药时间间隔时间长;同时在需要对患病蹄肢进行包扎时根据情况采用防水绷带,这样有利于创口肉芽生长。

    5、治疗

    药物治疗

    市场上治疗蹄病的药物比较多见,根据本场蹄病的种类,我们主要有三种蹄病情况,蹄叶炎(蹄疣“草莓”)、变形蹄和溃疡。通过近几年对蹄病治疗,目前已从数十种药物中筛选出三种主要治疗蹄病的药物,相对性价比较高。在治疗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病灶分别进行治疗用药,选用的药物主要是甲紫、白芨膏、利凡诺。首先,将患牛赶入修蹄架中,在赶牛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病牛只的跛行情况,确认患病蹄肢。用粗绳将蹄肢固定,术者站立于修蹄的外侧,先用修蹄刀清除蹄壁、蹄踵及趾间的粪渣和杂物,同时查看导致跛行的原因。如蹄部发生轻度蹄叶炎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后,再用甲紫溶液喷洒患部,轻度蹄叶炎喷洒一次即可痊愈;变形蹄治疗,变形蹄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两胎以上)没有及时修理导致,先用修蹄刀沿趾间纵轴线修去多余的角质,使趾间间隙空间扩大,随后沿两趾底面轴测蝶形线去除任何蹄底过长的角质(先外侧蹄,再内侧蹄),最后用剪子剪去过长的蹄尖,修蹄完成后,蹄角控制在45度左右。腐蹄及溃疡治疗,先将创口清理干净,再用白芨膏和利凡诺(防腐药)涂抹最后用防水绷带进行包扎。个别严重病例可采取全身疗法进行治疗,静脉注射营养液,肌肉注射抗炎药和镇痛药。

    蹄浴

    每次集中修蹄结束后,在固定地点设置蹄浴池,蹄浴池内配制4%硫酸铜浓溶液,保证每头牛在蹄浴池站立15~20分钟。根据相关文献调查报道,4%硫酸铜是经济又有效的消毒防腐浓度,蹄部侵入蹄浴液深度不低于10cm为宜,冬季在奶厅甬道设置生石灰干燥浴蹄,根据甬道宽度设置5米长10cm厚即可,湿冷环境可以考虑每月1~2次干燥蹄浴,产房是每星期消毒两次,地面采用戊二醛、苯扎溴胺消毒。

    6、牛舍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控制

    牛舍及运动场的地面排水系统要好;粪便及时清理,防止滑倒,增加奶牛舒适度,减少站立时间;定期对圈舍用烧碱或者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整理牛舍、运动场和通道,清理硬物、尖锐物和杂物等,保证牛舍和运动场的干净、整洁、平坦、干燥。
    
    7、防治措施调整

    根据本场蹄病情况,2016年开始对泌乳牛进行修蹄保健,平时夏季保持牛舍干燥及时清理粪污,避免圈舍潮湿问题;因为含氮量高可使蹄角质含水量增多,角质软化,降低牛蹄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同时注意奶牛卧床、运动场的舒适度问题,休息时间越长站立时间越短,蹄病发生的概率自然就越低;在冬季寒冷潮湿的季节尤其注意及时清理粪污,消毒,在奶厅甬道采用石灰干燥防腐。

    从营养上的调控

    为防止蹄叶炎的发生,需要按母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饲喂,不能随意改变。在干奶期时,首先应饲喂较少精料或不喂精料,而给予优质粗饲料;其次在产后精饲料逐渐增加;某种程度的酸中毒也会造成奶牛跛行;日粮配合不平衡,矿物质饲料钙、磷供应不足或比例不当,导致奶牛机体磷钙代谢紊乱,钙磷比例失调,也会引起蹄变形。蹄变形病与乳牛的产奶量有一定关系,一般单产高的牛,发病率较高。规模化的饲养为了追求产奶量,在饲料中过量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粗饲料采食过少、品质太差,饲料精粗比例不当,使奶牛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引起蹄叶发炎,导致蹄变形。

    修蹄

    每年进行修蹄。每年有两次全场保健修蹄,平时对异常牛蹄进行检修。建立奶牛蹄部问题监测制度,实时关注奶牛蹄病,固定时间段治疗蹄病。

    结果

    从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对本场奶牛蹄病监测。蹄病的高发季节为夏秋季,本研究在进行修蹄后检测到的数据明显下降。本场蹄病种类主要是蹄叶炎(蹄疣)、变形蹄和腐蹄及溃疡。根据本场2016年10月集中修蹄339头奶牛,修蹄前后的对比得出结果。

    讨论

    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格尔盆地西北边缘。克拉玛依地区大部分为戈壁荒漠,土壤分布为棕钙土、荒漠灰钙土和灰棕色荒漠土,土质低劣,遍地砂砾,不少地方土壤含盐量高,因缺少雨水的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土壤盐碱化。克拉玛依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成为本牛场蹄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顺产和利用年限。修蹄主要是对蹄壳进行修整,蹄壳是角质化的表皮,相当于指甲,会不断生长不断磨损,人都需要剪指甲,更何况是牛。蹄壳生长速率和磨损速率不一致时,就容易出现各种蹄的问题。

    硫酸铜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能硬化蹄壳,具有收敛作用。长期浴蹄可以消灭蹄部病原微生物,增加蹄壳硬度。高锰酸钾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杆菌,低浓度具有抗菌、收敛、止血、除臭等功效。甲紫具有杀菌作用,用于皮肤和黏膜的化脓性感染。白芨膏能消肿化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利凡诺是杀菌防腐药,防止激发感染化脓生蛆,用于各种创伤,渗出、糜烂的感染性创口。

    奶牛蹄病不仅需要修蹄和浴蹄,也要在饲料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管理。精料饲喂过多容易造成瘤胃酸中毒,导致血液中乳酸和内毒素等物质过多,加重蹄部炎症。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素的比例,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能提高蹄角质化。此外牛场环境也是极其重要,牛舍内有软土地,减少起卧时的摩擦,导致外伤或蹄部负担;牛舍设计有防滑痕,防止牛滑倒导致蹄部问题;牛舍、运动场和通道排水良好,地面干净、干燥、平坦、整洁。该牛场饲喂密度良好,奶牛活动空间大,奶牛运动量充足,促进了血液循环,有助于蹄部的正常组织代谢,有利于减少蹄病的发生。

    人工管理方面,现调整为一年两次的全场预防性修蹄和一周两次的蹄病治疗,对于人工检测蹄病也加大了力度,实时监测有蹄病奶牛和及时修整治疗。经过三大方面的整体调控预防,治疗得到全面提升,降低了蹄病在高发季节的发生和非高发季节的发病率。

    同时修蹄过程中的人畜安全及隐患也是我们一直在意的环节,在修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人畜的安全,作为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用具,眼罩、口罩、工作服、劳保鞋(鞋头带钢板)、橡胶手套,工作前检查机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赶牛过程防止踩伤、踢伤、挤伤,当然也要注意牛本身的安全,遇到调皮暴躁不安的牛只,切不可强行驱赶或者暴力驱赶,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修蹄本是为奶牛提供的福利,若是修完蹄之后这牛体表出现很多擦伤或者多处出血,这样的修蹄只会是事倍功半。安全也是生产的重要一环,往往这一点也是很多牛场容易忽视的。

    蹄病防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性因素,在调整防治措施后,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比如天气的影响,奶牛胎次的问题,但还是有很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后面的蹄病防治中,也需将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其中,将会取得更好地效果。

   (孙路 邹阿玲 杨武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克拉玛依综合试验站)

上一篇: 国内外资本竞逐宠物医院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