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畜牧兽医技术
首页>畜牧兽医技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于猪附红细胞体之立克次氏体寄生在猪的红细胞以及血液中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危害到生猪养殖场的养殖效果,同时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2016年弥渡县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某养殖户便发生了2起以猪厌食、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过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具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猪的血液寄生虫造成的一种贫血和发热症状。 该生猪养殖场内养殖生猪150头,疫情最初从幼猪开始,有2头幼猪出现了食欲减退和持续发热症状,同时眼睛有异常分泌物排出,尾巴处皮肤发紫。养殖户用抗生素紧急治疗无效,而且病情逐渐加重。

    2 临床症状分析

    病猪的体温持续上升,维持在42℃上下。食欲不振,身体发热,动作迟缓,偶尔咳嗽,呼吸急促,尿液呈血红色。发病初期病猪的皮肤整体发红,走路摇摆不定,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四肢抽搐等现象,从患病到死亡约半个月。

    3 剖检变化

    对2例患病猪解剖发现,生猪皮下出现大面积出血,同时肌肉水肿,腹腔内有严重的积水现象。心肌部位松弛,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胆囊内充满黑色的胆汁,膀胱黏膜增肥,并且膀胱内部有大量出血点。

    4 实验室诊断

   (1)新鲜血液的检测。将生猪静脉血置于载玻片上,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呈现点球状,并且红细胞呈现多角状及齿轮状。血液中的单个附红细胞体运动性较好,而且能够做出相应的活动。但是红细胞一旦聚集成团后则活力明显下降,甚至部分红细胞团没有活力。

   (2)血片染色检查。通过血片染色检查发现,猪的红细胞外表出现较多的椭圆状虫体,虫体具备一定的折光性,利用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后发现,虫体外表面颜色呈现紫色。

    5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对策

   (1)控制。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生猪受到外界细菌侵袭而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首先应当对生猪养殖场实施封闭养殖环境,同时严禁调入调出生猪,并且发生疫病之后,应当将生猪进行隔离饲养以及观察。同时对养猪场进行系统规范化的消毒处理,利用生石灰等进行彻底处理,对于患病死亡的生猪则应当采取无害化深度处理,未患病的生猪则应当接受疫苗防控,保证针头洁净,降低出现感染的概率。

   (2)改善饲养环境。在进行生猪饲养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生猪生存的环境恶劣也会造成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生猪养殖应当杜绝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一方面避免圈舍出现潮湿等现象,定期进行通风处理,保证猪舍环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另一方面重视对生猪养殖场内部的种猪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旦种猪出现阳性体质应当尽快淘汰,选择符合标准的种猪饲养。

   (3)隔离治疗方式。在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治疗方式是采用血病清进行肌肉注射,主要的剂量标准为根据生猪体重0.2mL/kg体重进行,同时采取清热解毒注射液来进行辅助治疗,清热解毒液主要包含当归、鱼腥草和苦参等物质,剂量控制与前述药剂相同。通过此类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的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土霉素拌料的方式治疗,将其拌入到相应的饲料当中进行饲喂,药物要持续喂养超过半个月时间,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

    6 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笔者主要分析探究了弥渡县发生的2例猪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治疗手段以及控制方式。随着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管理不当的现象。而一旦生猪养殖场发生严重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养殖户应当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对病猪进行隔离,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并结合药物治疗便能够达到有效的控制,促进生猪的规范化养殖。

   (杨或甙 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寅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站)

上一篇: 猪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下一篇: 春季猪疫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