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畜牧兽医技术
首页>畜牧兽医技术>对西青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西青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西青区作为天津市的近郊区,随着生猪价格的居高不下,生猪产业也实现了再次腾飞。近年来,我区生猪养殖业虽然不断发展,但相比生猪产业发达的地区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与本地养殖户的现状,找准发展方向,保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作为生猪肉消费大国,生猪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地位,在农牧业中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以西青区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生猪累计出栏13.52万头,存栏9.17万头,生产模式主要以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为主。随着土地流转、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我区生猪养殖业正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休闲观光化发展。同时继续重视生猪养殖和屠宰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证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 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发达国家的养猪场数量虽然不断减少,但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产业链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国内生猪市场的不断发展、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散养户的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而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其养殖数量大,可以对生猪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对动物疫病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保证生猪肉的产品质量。比如我区的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种猪养殖,公司占地72亩,建有标准化养殖猪舍32栋,面积1.4万m²,饲料加工车间、兽医化验室等配套设施1600m²。种猪场全部按照集约化养猪的方式设计,年生产优质种猪3000头,转育肥商品猪7000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15户。因此,我区应将规模化养殖场作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减少散养户的数量,保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2 引导生猪产业休闲观光化, 加快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的需求多样化,促使现代旅游业的触角不断向农业领域延伸,催生出一个新兴领域—休闲观光农业。生猪观光养殖业作为观光休闲农业的一个分支,能够利用农业及农村自然景观向游客提供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观光、休闲体验。西青区作为天津市近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养殖量大,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采摘庄园、观光园等休闲景点。游客可以与园区签订生猪认领合同,由园区派专职人员负责生猪管理,并把生长情况按时反馈给游客。西青区具有发展生猪观光养殖业的农业资源,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其潜在客源市场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3 加大生猪产业粪污治理力度,加快农牧业循环发展

    将牲畜粪便直接输送到农田或草地中,以备后续使用,这种农牧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力资源浪费,还能够使农业、牧业形成良性循环,也被称之为“生态化养殖”。随着我区生猪养殖场的发展,猪粪便、尿液已经成为主要的生态污染源,对周边环境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实现生态化养殖,实现农牧结合,构建无害化治理系统,实现种养一体化。

    4 加大生猪屠宰监管力度,确保生猪肉制品质量安全

    猪肉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猪肉购买量从1985年的16.68kg增长到2009年的20.5kg,猪肉购买量占肉类总购买量的59.13%。但猪肉产业链中可以影响猪肉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我区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升,管理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区猪肉制品质量安全形成隐患。因此,我区应继续对生猪屠宰监管保持高压状态,完善监管手段,从兽药饲料投入品、养殖到屠宰加工等方面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5 结束语

    我国作为农牧业大国,猪肉消费量超过50%。因此,加强生猪产业对我区人民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我们要以当今生猪产业的现状与问题作为出发点,充分参考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技术,取其精华,推动我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温鹏翔 史炳奎 曹建森 天津市西青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上一篇: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 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治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