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首届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19日开幕

首届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19日开幕

    9月19日,首届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拉开帷幕,可容纳1000人的会场坐无缺席。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和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院长Dr.Lisa K .Nolan出席了活动并致辞。据悉,本次大会为期三天,中美猪业顶级专家将为参会观众带来一场养猪技术的饕餮盛宴。





    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Dr.Jeffrey Zimmerman介绍了猪场监测数据的重要性。他表示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改变了病原的行为,这对养猪人和兽医发起了新的挑战。从美国养猪业的历史可以看出,随着养殖规模的变化,疾病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猪群规模化降低了群体的免疫力,增加了疾病暴发的频率和大小。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群体也使得病毒持续循环、更高频率以及大规模暴发创造了条件。

    因此,Dr.Jeffrey Zimmerman强调持续监测对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而持续性监测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以口腔粘液为样本。他还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了使用固定空间采集的口腔粘液和检测比随机采样更经济有效。

   “一个存栏1万头的猪场一年卖猪能赚150万,这还是行情好的时候,那如果把这些猪产的1500吨猪粪,通过生物发酵加工,能赚225万,你干不干?”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沈其荣则带来了生物有机肥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表示,未来养猪思路要转变,不能为了卖肉而养猪,应该把猪当成可以将饲料转化为有机肥的生物反应器,这样才能更环保,更赚钱。

    生物有机肥不是传统简单的堆肥发酵,还要加入微生物,氨基酸等,而同样让养猪人头痛不已的病死猪正好可以高温降解成液态氨基酸加入有机肥的制作,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而且,生物有机肥对改善土壤,增加植物根系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有望完全取代化肥。


    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分享了中国养猪业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影响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因素有几个,首先是没有市场定价机制,优质优价机制。我国活大猪市场定价机制依然是现货市场、眼观评分为主,交易渠道仍然是通过猪贩子和中间商为主,远期合同少见,尚无期货市场,负面影响是长期的,这些都是造成价格波动频繁剧烈,优质猪没获得优价,打击了养猪人的积极性。

    其次,与先进养猪国家相比,我们目前仍在大量运输活大猪,而不是冰鲜肉。实践证明,排酸的冰鲜肉不仅不影响烹饪口感,还可以更加保障食品安全。不断发展的冰鲜肉冷链运输,将迅速改变我国的养猪地理,从当前城市畜牧业、销区养殖业,过渡到资源优势区养殖。他认为饲料优势区不仅仅是当地生产,还包括饲料原料进口便利的地区。

    他认为,我国的猪肉市场将长期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长期竞争中发展和进步,因此养猪人应该将自己长远市场定位在国际市场。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周继勇介绍了主要新发和再发猪病毒病的防控。据他介绍,通过研究表明,猪圆环病毒不管先感染还是后感染均能抑制猪瘟和蓝耳疫苗病毒的复制,因此他认为防控圆环病毒应该放在首位。

    他还介绍了新发伪狂犬变异株的临床特点,变异株伪狂犬感染后均表现出体温升高41℃以上,而经典伪狂犬则体温一般不会超过40.5℃,可以将此作为评判之一。



上一篇: 如何实现“无抗日粮、减抗养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