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研究院院长于莹:千万头猪联网的大数据新价值
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农业部信息中心、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论坛于9月6日(周二)14:00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
猪联网现在有1800万头的商业猪。养猪业其实跟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养殖业经营效率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从业者的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生产方式也会造成成本过高,交易流通环节过多所以交易的成本也很高。金融方面由于没有抵押担保,所以金融的成本也很高。这种情况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猪联网也在探索生态圈的打造,首先是包括管理的生产数字化、业务电商化、发展金融化,通过这几化我们把饲料厂商、中间商、食品企业、养猪厂相关的主体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猪为中心的闭环。
这就是我们猪联网养猪人的快乐生态圈,首先是把全国猪场通过一套信息化的管理软件连接起来而且是免费的,一方面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生产绩效,一方面在手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醒。同时用了这个以后可以在平台上做交易,有了这个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的数据以后就可以在金融上形成一个信用担保,自动形成一个征信,然后来做风控,这样就实现了金融服务。通过猪管理、猪交易和猪金融打造一个跟猪相关的猪肉圈,现在已经囊括了差不多五十多万个跟猪相关的精准的经营主体,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把猪联网形成场景化和数字化,把原来的经验化养殖变为数字化、格式化、场景化的养殖。有了这些记录就可以形成各项的生产预警,还有免疫提示等等,有了这些就帮助他做生产的预警从而降低非生产的天数,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这个手机端这个猪小慧的服务,可以实时给猪联网的用户提供实时的问答。比如说某一个时间你猪场的存栏情况、总产仔数还有你当月绩效排名情况是多少,还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你的绩效指标、母猪存栏分析、给猪做B超等一系列的服务都通过猪联网来实现。
我们做了一个网上给猪看病的网上问诊平台,这也是免费的,一系列的问题回答下来就能自动完成给猪看猪病。我们做免费服务,对我们来说意义在哪里呢?我们就形成一个全国猪病的区域分布图,同时也相当于猪病疫情的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掌控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时间段某一种疾病问诊量达到一定的级别之后,就会造成疾病的高发,在平台上就可以看到,颜色比较深就是这个疾病在这几个区域问诊量比较多的。 这个是我们猪场监控的大数据,我们在后台做了一些截图,这实际上都是实时的。在后台点击每一个点就是一个猪场平台,一万多家猪场基本上规模都是一百到几百头,点击进去可以看到猪场场景。这是其中一个猪场,点击一个配种舍进去,就可以看到现在接入一些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远程查看,还可以点击操作进行远程物联网的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我们就形成了跟猪相关的全程约束的记录,相当于养猪业的ISO9000。这个猪从生到死的数据都会在这个平台上做留存,这个猪虽然比较惨从生下来就是为了被屠宰,但是所有的数据都会在服务器上面留存。用了猪联网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从2015年开始猪联网从全国推广到现在,就是今年7月份,可以看到我们全国用猪联网平台生产绩效的实时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6月份有一个高峰,就是猪场生产效率最直接的指标,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曲线上升的。
交易形成了全国生猪的流动地图,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全国实时的猪价,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分析,下一步我们做了金融,首先通过做征信猪场管理和交易的数据然后做一个贷款,贷款现在累计向全国放贷35个亿,也是跟养猪相关的,所以是产业里面的互联网金融。 我们其实有自己的农信云,希望通过农信云更好的经营农业、指导农业、提升农业,做农业的改造和升级,这也希望和大家一同共同努力来合作。
上一篇: 张大丙:我国鸭病的流行特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