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除臭技术 降低呼吸道疾病50%
环保是这两年猪场最关心的问题,此次创新大赛中也收到不好有关环保方面的技术创新点。其中,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的“猪舍微生态除臭技术”颇受复赛现场观众的关注。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属于首批国家核心育种场和首批国家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美系杜洛克单场生产群和优质基因资源库。公司现有6个种猪场、1个存栏316头规模的猪人工授精中心。存栏母猪5000头。
6月14日,在“2016中国养猪技术创新大赛”大上海区复赛现场,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步社向大家分享猪场废气处理除臭技术。据李步社介绍,通过饲料添加有益复合菌种、使用发酵豆粕、在猪舍中喷洒微生态发酵液三项技术联合使用来实现除臭增效。杜绝了抗生素、消毒剂及高温蒸汽的使用,保证了食品安全、减少了碳排放,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该项技术是一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物技术。“臭气等排泄污染物是猪场生产及环保方面的主要问题。”李步社告诉记者,猪场除臭的方法有多种,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经长时间实践,探索出了一套用微生态技术除臭的方法。使用该项技术,可以使猪场的臭气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改善了猪舍环境、促进了猪群的健康,并使猪只的料肉比、育成率得到明显提升。据悉,构成猪场臭气的物质有上百种,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氨气(NH3)。
“我们的微生态除臭技术是一项集成技术,通过饲料添加有益复合菌种、使用发酵豆粕、在猪舍中喷洒微生态发酵液三项技术来实现除臭增效。”李步社介绍,在三个月后,使用本技术的猪群健康及生长性能得到提升,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比未使用的猪群降低50%以上,成活率提升10%以上,料肉比也有12%以上的提升。
其中的第一项,饲料添加有益复合菌种,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经过实验筛选的包含乳酸菌等菌种的复合菌种在使用前进行发酵活化,活化一周后的菌种按每吨饲料一公斤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注意添加菌种的饲料不得使用抗生素,且不做高温制粒,采用常温冷制粒。
其中的第二项,使用发酵豆粕,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经过发酵的豆粕完全代替未发酵豆粕添加在饲料中。我们使用的发酵豆粕是自己发酵的含水量30%以上的新鲜发酵豆粕,豆粕发酵完毕后,不经过烘干脱水,直接在饲料中使用。我们的发酵豆粕,总酸含量大于2.6%,并含有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益生活菌,加入饲料后,不做高温制粒,采用常温制粒以保证其最大的生物活性。
其中的第三项,在猪舍中喷洒微生态发酵液,具体操作方法为:将经过微生态发酵的发酵液不做稀释直接在猪舍中喷雾。含有益生菌的发酵液将会在猪舍内的地板、墙壁、天花板上定植,持续发酵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使猪舍环境中的臭味物质减少,并通过有机酸抑制环境中有害细菌、病毒的繁殖,起到以菌抑菌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使用益生菌的猪舍都不得使用消毒剂消毒,以保证有益活菌在猪舍中的优势含量。
以上三项技术,在使用规程中,都必须严格禁用抗生素、消毒剂,并使用常温冷制粒、禁止高温制粒,因为抗生素、消毒剂及高温都会降低有益菌种的数量,影响到菌种的使用效果,其中抗生素、消毒剂还会进一步影响到猪只的肠道益生菌群数量,使猪只的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通过以上三项技术的联合,使用一个月后,可以观察到猪群毛色发亮、粪便变软、空气中臭气减少;使用三个月后,猪群的皮毛、粪便状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有较大改观,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使用本项技术的猪舍,空气中氨气的含量降到每立方8毫克以下,而未使用本项技术的猪舍,氨气含量每立方超过12毫克。
在三个月后,使用本技术的猪群健康及生长性能得到提升,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比未使用的猪群降低50%以上,成活率提升10%以上,料肉比也有12%以上的提升。
据悉“2016养猪技术创新大赛”由《农财宝典》新牧网、勃林格联合主办,旨在挖掘民间养殖高手,鼓励技术创新,口号为“进步从点滴做起”,力求分享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或节省时间人力的一线技术。此次大赛从3月启动以来,陆续收到了全国几百份报名资料,分大上海、大广州、大北京三大赛区,目前各地海选也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将在广州、北京、上海3大赛区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并评选出40名优秀创新点代表参加第一轮的复赛,计划到9月份,历经初赛(海选)、复赛、决赛,由专家评审委员会、猪场评委、网络投票等评分,最后选出全国技术创新十强。
上一篇: 整只投入72小时,死猪无害化处理好轻松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