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郧巴黄牛系我国长江以北、秦岭以南、巴山地区的优良黄牛品种,属粗壮型役用牛,最早发现于竹山县得胜镇的庙垭,故原名“庙垭牛”。
1974年,原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童碧朱研究员专程到竹山对庙垭牛进行了实地详细调查,认为“庙垭牛”是一大优良地方品种,并写出调查报告在《湖北科技》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县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同年,原县农业局在庙垭建立庙垭牛配种站,派畜牧技术人员对该牛进行饲养试验,体尺测定和提纯复壮等工作。1981年—1982年3月,省畜牧局高级畜牧师黄元洁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童碧泉、白眉(已故)两位研究员及华农大教授邓蔼祥等先后对庙垭牛再次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资料载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2年6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原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邱怀(已故)教授带领川、鄂、陕三省畜牧专家16人一行亲临竹山对庙垭牛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一致认为,该牛的牛体型较大,粗壮结实、紧凑,肌肉丰满、行动敏捷,适合于山区饲养、耕作,是优良的役用牛。因竹溪、房县、郧西、郧县、丹江口市等地黄牛体貌特征与庙垭牛类似,又都位于巴山余脉、分部较广、故将庙垭牛定名为郧巴黄牛,列为巴山黄牛之粗壮型。1985年郧巴黄牛被录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从而使郧巴黄牛名扬省内外,引起了邻近省市的行政领导和国家畜牧专业同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2002年—2003年,省畜牧局又一次组织专家教授对竹山县郧巴黄牛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测定,2004年6月再次登录《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6年9月—2007年3月又完成了第三次郧巴黄牛遗传资源调查,拟上报国家力争纳入国家畜禽品种名录。2014年,经竹山县政府向国家质监局申报,获批国家地理标志称号,属优良地方保护品种。
毋庸置疑,郧巴黄牛是一大优良地方品种,发现于竹山、主产于竹山,是竹山具有特色的一大优势产业。竹山是山区农业县、除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外,工业不发达,只有通过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优良品种资源,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品品牌,大力发展郧巴黄牛,把郧巴黄牛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领头雁,引领畜牧业大发展,建立农民增收和长效产业才是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大力发展郧巴黄牛的有利条件
1、基础好。具2015年专业年报统计、全县郧巴黄牛饲养量达到10.4万头,其中出栏2.4万头,存栏8万头,能繁母牛达到5万头,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在得胜、大庙、秦古、竹坪五乡镇建立了郧巴黄牛纯种繁育基地,建立了保护区;在文峰、深河、上庸、官渡、溢水等乡镇建立了肉牛生产基地,形成了肉牛生产区。全县具有养牛大户444户、其中千头牛场3户,100头牛场18户,50头养殖大户155户,竹山县郧巴黄牛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2、饲养资源丰富。竹山县草山草坡面积大,适宜郧巴黄牛放牧。全县共有草场面积227.6万亩,可利用面积164.8万亩,千亩以上草场26块,主要牧草有28科85个种类,草质优良,亩产鲜草最高达1248公斤,最低为320公斤,载畜量7.3万头,年产农作物秸秆1.5亿公斤,可养牛9.3万头,累计可养牛16.6万头。同时还有充足的粮食作为牛的精饲料补充。
3、适应性强。耐粗饲:郧巴黄牛适应放牧,啃吃各种青草,放牧季节无需补饲精料,在寒冷和大雪(雨)天气辅以舍饲,可饲喂干草、玉米秆、玉米壳、豆秆、豆壳等干粗饲料。劳役牛全年需精饲料65—75公斤,仅用于农忙和越冬补料。适应山区饲养与使役:郧巴黄牛蹄质坚实、行动敏捷、善爬坡,因而适合水、旱、坡地耕作和山区拉车运输,也适合山坡及沟壑放牧。抗寒耐热:郧巴黄牛抗寒耐热能力强,山区牛栏简陋,即使在“三九”严寒的冬季,仍能安全越冬,在炎热的夏季,气温高达39度左右仍能正常劳役。搞病力强;郧巴黄牛除流感外,尚未其他流行性病发生,发病率仅占5.7%,且大多是普通病,死亡率仅占0.4%左右。
4、优点多、优势大。郧巴黄牛身高体大、力强、肌肉丰满、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鲜美的特点,不仅是山区农田、旱地、坡地耕作不可缺少的役力,而且牛肉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对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需求量日益剧增,牛肉不仅肉质细嫩、味美色鲜,而且蛋白质和氨基酸成份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特高。牛肉具有易消化吸收的特点,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多,可为人体提供8种必须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钾、钠、钙等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E、B6、B12等。牛肉对人体具有温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消水肿的作用,对腰酸软、身体无力、畏寒怕冷等极为有效。常吃牛肉能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的身体虚弱和病后恢复有特好帮助。因此牛肉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营养食品。在生活需求市场上,牛肉作为滋补营养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看好,且供不应求,销售市场广阔。
二、大力发展郧巴黄牛的目标
全县新建郧巴黄牛养殖小区10个,郧巴黄牛专业村100个,50头以上郧巴黄牛养殖场(户)1000个,到2019年选育饲养能繁母牛达到15万头以上,使全县郧巴黄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以上。
三、大力发展郧巴黄牛的措施
1、大力发展郧巴黄牛能繁母牛。能繁母牛是郧巴黄牛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郧巴黄牛,必须首先要大力发展能繁母牛,确保郧巴黄牛快速持续发展。发展能繁母牛要着力建设母牛繁育基地,抓冷冻人工授精配种,提高受胎率、繁育率和犊牛成活率。通过冻配、鲜配,选育能繁母牛达到15万头以上,全面提升能繁母牛存栏的总体水平,努力实现在“十三五“期间将竹山县建成全省能繁母牛示范县。
2、积极开展郧巴黄牛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郧巴黄牛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湖北兴庸牧业有限公司郧巴黄牛保种场(溢水镇五房沟)、得胜五道河郧巴黄牛原种场、郧巴黄牛繁育场(深河乡井泉、茅坝村)和麻家渡镇万头奶牛场为繁育基地,建立两个冷冻配种及鲜精配种中心。把大庙、得胜、竹坪、秦古、深河、双台、上庸七个乡镇作为郧巴黄牛保种繁育区,分设六个鲜精配种点,其余乡镇作为郧巴黄牛开发利用区,分设若干个冻精配种点,覆盖全县,实行人工受精。同时采用同步发情和药物崔情技术,提高配种率、繁育率。
3、狠抓郧巴黄牛养殖大户(场)的培育。养殖大户(场)是郧巴黄牛发展的载体。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宣传发动、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整合各方面资金,鼓励养殖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要大力招商引资,吸纳有钱老板来竹山兴建郧巴黄牛养殖企业,号召村官、大学生积极投入到郧巴黄牛养殖行业。通过对养殖大户的培育,使全县50头以上养牛大户达到1000个,全县新建郧巴黄牛养殖小区10个,专业村100个,使郧巴黄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以上。
4、抓好郧巴黄牛的开发与利用。郧巴黄牛作为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它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目前已在得胜、大庙、秦古、竹坪、深河五乡镇建立了郧巴黄牛纯种繁育基地,确立了保护区,对其他乡镇郧巴黄牛开发利用时机成熟。开发利用方向,就是通过杂交改良,使郧巴黄牛由役用型向役肉兼用型转变,甚至向肉用型转变。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形成特色经济和长效产业。郧巴黄牛开发的重点就是要进行经济杂交,引进外来品种实行杂交改良。一是要建立以文峰、深河、上庸、官渡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形成肉牛生产区;二是要在肉牛生产基地建立人工配种站点,利用外来优良品种进行鲜精和冻精配种,使郧巴黄牛由役用型向役肉兼用型或向肉用型方向发民,生产更多、肉产量更高的肉牛,把郧巴黄牛培养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长效产业,一大优势产业。
5、加大郧巴黄牛产业的投入。一是冻配、鲜配站(中心)点建设的投入。县政府拿出100万元作为冻配、鲜配站(中心)点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站点房舍建设及冻精、冻精储存罐、冻精运送罐、鲜精保鲜罐的购置。二是选购基础母牛繁殖群的投入。按照能繁母牛发展目标,至少还需购进基础母牛群500头以上,约需资金400万元,需要整合各方面资金予以解决。其中由县政府筹资100万元,争取项目,实行项目倾斜筹资100万元,其余200万元由养殖场和养殖农户自筹。通过加大产业投入,夯实郧巴黄牛的发展基础。
6、落实优惠政策。一是建立能繁母牛激励机制,实行能繁母牛奖励政策。县畜牧兽医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对每年新产仔的母牛逐户逐头登记。县财政部门到年底核实后除落实国家补贴外,县政府每头补贴100元,对养殖50头郧巴黄牛的场户给予5万元奖励,对60头至1万头的郧巴黄牛场户将按国家政策给予项目专项支持。二是建立能繁母牛保险制度,把能繁母牛纳入社会保险。畜牧部门和保险公司要切实做好能繁母牛保险的组织、参保与理赔工作,确保能繁母牛意外伤害和死亡得到合理赔偿。三是落实郧巴黄牛发展小额贷款,对年发展10头以上郧巴黄牛养殖场(户)提供5万只以上贴息贷款。四是积极培养示范场(户)和养殖科技人才,养殖明星户,对每年前10名养殖能人给予1-5万元奖励。通过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郧巴黄牛的发展。
7、加强组织领导。郧巴黄牛的发展是一项艰巨而繁杂的工作,顺利实施这一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畜牧兽医、财政、发改、招商、国土、林业、水务、农机、交通、工商、供电公司、科技、信用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郧巴黄牛发展领导小组,指导、组织、协调郧巴黄牛的发展。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成立郧巴黄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导检查,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指定分管领导搞好协同和配合。通过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郧巴黄牛产出大县目标。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