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母猪正变得越来越高产,导致生产出更多但更脆弱的仔猪。同时,母猪在哺乳期要承受较大的体重损失。通过稳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保持一个健康的胃肠道,这对母猪获得较高的采食量并产生充足的初乳至关重要。
经济形势促使养猪生产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猪肉。这包括使每头母猪能提供尽可能多的仔猪,以维持较低的仔猪成本。多年来,通过引进科学的育种计划和追求集约化的选育,母猪已经变得越来越高产了。它们应该能产下许多窝和每窝有大量存活数的仔猪。但现实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总是可行的。窝产仔数的增加往往会伴随着弱小仔猪的增多。其中有些仔猪可能太弱小了,以致它们很容易被压死,或没有足够强的精力找到母猪的乳房以摄取至关重要的初乳,结果很可能会导致较高的早期死亡率。
同时,对母猪来说,生产较大的窝仔数通常意味着妊娠末期会出现较低的采食量和哺乳期有较高的体重损失。这反过来会影响它们的总体身体状况,也会对下一生产周期的开始产生负面影响。
1 更多的小仔猪
在调查窝产仔数对仔猪初生体重的影响时,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Research,INRA) 的法国研究人员Hélène Quesnel 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窝产仔数越多,窝内仔猪的初生重就越低( 图1)。有趣的是,窝产仔数的增加会伴随着初生重低于1.4 kg 的仔猪数几乎会翻一倍。Quesnel 还发现,在窝产仔数低于9 头和高于16 头窝中,这些窝内初生重高于1.4 kg 的仔猪数是相同的。窝产仔数和胎次会影响仔猪初生重的这一变化,但母猪的年龄和怀孕季节也会产生这种影响。然而,最重要的是,仔猪的初生重与母猪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增加有关。
仔猪一旦出生,它们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开端。不幸的是,分娩带来的应激可导致母猪肠道菌群的失调,随后会影响新生仔猪的肠道菌群组成。前者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并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后果,尤其对那些初生重较轻的弱小仔猪。
2 改善肠道菌群
德国研究人员Julia Schmalstieg 博士研究了分娩期间和分娩后共生乳酸杆菌对母猪和仔猪肠道完整性的影响。她对粪便进行分析后指出,年平均产仔28 头的母猪其粪便含有较多的梭状芽胞杆菌,而年产仔33 头以上的母猪其粪便含有较多的乳酸杆菌。总之,具有健康肠道菌群的母猪更有可能会生产出较大的窝仔数。由于较大的窝往往有较多的弱小仔猪,因此母猪健康的肠道菌群对仔猪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在仔猪正在发育的肠道中,其菌群的组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母猪粪便中的微生物菌群影响。这表明在分娩前合理调整母猪肠道菌群的组成非常重要。
在过去,这可以通过提供抗生素来实现。但由于抗生素使用的减少——往往迫于政府法规的限制,因而必须采用替代性策略。因此,Selko 饲料添加剂公司和Nutreco R&D 公司开发了Presan 添加剂—— 一种包括稳定肠道菌群、增强黏膜屏障特性,以维持母猪肠道完整性,从而提高母猪哺乳期采食量的综合性方法。田间试验表明,这种饲料添加剂的复合混合物(Synergistic Blend of Feed additives,ASFD),可促使母猪粪便含有更多的乳酸杆菌和较少的梭状芽胞杆菌( 表1)。因此,更为平衡的肠道菌群可预防母猪便秘,促进初乳的产生。猪场员工还报告了链球菌问题的减少和仔猪较高的均匀度。
3 更佳的开端与结束
在加拿大完成的4 项对总共1 000 多头小母猪和经产母猪(1 ~ 6 胎;丹育和杜洛克品系) 进行试验后显示,在母猪分娩前一周开始饲喂一种由酚类化合物、缓释型C12、定点释放型丁酸、中链脂肪酸和有机酸(Presan) 组成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可稳定其胃肠道功能的潜力。对母猪,特别是分娩期的母猪而言,它对母猪拥有有稳定菌群的健康肠道非常关键。
健康的肠道能够促进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 图2),从而可以增加泌乳量,进而增加仔猪的断奶体重。
第一项试验测定了每头仔猪的体重。尽管仔猪的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1 356 kg 对比1 385 kg),但提高较大断奶仔猪( 体重介于6.0 kg ~ 7.0 kg 范围) 的母猪数增加了173 % ( 图3)。哺乳期430 g/d 的较高采食量还显著降低了母猪体重和背膘厚度的损失( 表2)。如Quesnel 报道的一样,这可以为母猪下一个生产周期提供一个更好的开端。类似的结果在温暖天气条件(+25 ℃ ) 下进行的试验中也见到了。
4 结语
基于这些试验可以得出结论,给母猪饲喂饲料添加剂复合混合物(ASFD),可维持母猪的采食量以及随后的体况。哺乳期较高的采食量能使母猪更好地照顾好仔猪,从而可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和随后的技术性能。
翁善钢 译自《Pig Progress》Vol.30 (2014),№ 5:24 ~ 25
王晶晶 校 陈 琳 制图表
上一篇: 美国在扩群,猪周期仍然有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