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温度的改变对蛋鸡产蛋性能影响的试验
鸡具有特殊的热生理特性,主要表现在鸡相对于其它畜禽有较高的体温。成年鸡正常体温在39.6~43.6℃,明显高于其他畜禽的正常体温。
而且,鸡还具有很明显的昼夜体温节律性的变化。成年鸡体温在24点最低(达40.3℃),而在17点体温达到最高(42.6℃)。鸡的这种热生理变化与鸡的运动、光照时间的长短及周期,以及生活空间的环境温度等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其中产蛋鸡对环境温度的改变尤为敏感。如高温的外界环境极易导致鸡产生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蛋鸡的许多生理功能,例如鸡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保护功能会受到抑制,卵巢的功能被破坏,肠道的正常形态和微生物分区被改变等。这些正常功能上的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蛋鸡生产性能的变化,如蛋鸡采食量的下降、产蛋率的降低、畸形蛋的增加、蛋品质的下降等。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时,对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饲料利用率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低温和高温环境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实时影响,并对其影响的机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响水镇五河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采集试验样品,在相同的饲养管理环境条件下,从27周龄左右同群开产蛋鸡中随机抽取60羽蛋鸡作为试验样品材料。
1.2 试验方法
将抽取的60羽开产蛋鸡随机分成3个样本组,20羽/组,每个组分别安置在相互独立的、环境条件可控制的生产空间。
相对湿度为65%左右,通风换气量0.2m3/羽·min,光照时间14h/d,自由采食,每天控制一段时间内料槽空槽以增加食欲,保持安静清洁的环境。
第1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5~13℃,第2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13~23℃,第3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3~35℃。其它生产管理环境每个组完全相同。各组维持以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环境1周,从实验第1d起逐日记录生产数据,实验结束后进行统计结果分析比对。
2 试验结果
统计记录1周时间各组产蛋的情况数及蛋鸡状态:
第1组总产蛋105枚,产蛋率维持在75%左右。蛋鸡羽翅紧缩,运动量减少,采食量增加。第2组总产蛋128枚,产蛋率高达90%以上,产蛋率最高95%。蛋鸡的饮欲、食欲及运动睡眠状态良好。第3组总产蛋98枚,产蛋率在70%左右。产小蛋,蛋鸡呼吸频率加快,饮欲增加,采食量下降,运动量减少,翅膀张开。
经本实验观察,第2组的蛋鸡生产性能最佳。也就是说,在其他生产环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能充分提高并维持蛋鸡高产率的最佳适宜温度在13~23℃左右。高温或低温对蛋鸡的产蛋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高温影响比低温影响大。
3 讨论
3.1 环境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本实验说明,蛋鸡的适宜环境温度是保证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在鸡群产蛋率达50%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平均27~28周龄)即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高达90%以上。进入产蛋期,在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与比例的稳定的同时,必须为蛋鸡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蛋鸡的产蛋潜力。其中首要的是为蛋鸡创造合适的温度。
具体来说,温度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表现及原因有:(1)较低的环境温度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蛋鸡相对于其它动物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蛋鸡的皮下脂肪较多,能和被覆较厚的羽毛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隔热层,因而蛋鸡能够耐受较低的外界环境温度。但是,环境温度的过低也会对蛋鸡产生不良的影响。一般认为,环境温度如果持续维持在7℃以下,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量以及饲料利用转化率。较低的环境温度会使蛋鸡的维持需要的能量增加,料蛋比率提高,产蛋的数量减少,但蛋个体增大,蛋壳的质量一般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到-9~2℃的时候,蛋鸡很难维持正常的体温以及产蛋的高峰;如果环境温度降低到-9℃以下的时候,则蛋鸡的反应及活动则变得明显迟钝,耗料的量增加明显,生产性能下降。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环境中,如果气温日差在12.8℃和32.2℃的循环时,产蛋会比12.8℃的恒温时较高。虽然蛋的重量以及蛋壳的质量会下降,但仍会比32.2℃的恒温时要高。气温日差如果变得太大的话,会导致产蛋量下降,蛋壳会变得薄脆,蛋鸡采食的量会下降,体重也会逐渐减轻。这对于轻型的蛋鸡品种特别显著,但是对蛋的重量影响不大。(2)较高的环境温度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较高的环境温度是影响蛋鸡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温主要会引起鸡的热应激,导致产蛋性能的下降。由于鸡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无汗腺,被覆厚羽,故在诸多致应激的因素中,高温的影响表现得十分突出。环境高温较高时,蛋鸡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会受到抑制而降低,不但使热散失量减少,而且外界高温环境中的热能还会通过对流、辐射等热的传导方式进入蛋鸡体内,结果导致蛋鸡的体温明显升高。
另外高温本身也影响鸡的生理功能。高温时,母鸡体内的雌二醇水平降低,促黄体激素下降,同时孕酮分泌量降低,从而影响卵泡发育,使产蛋量降低。
一般认为,蛋鸡在产蛋期最适宜温度是13~23℃左右,临界的温度是0~30℃,而产蛋率最高的理想温度是15~18℃之间。如果环境温度超过适宜温度的临界值上限时,蛋鸡的产蛋性能会受到影响。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中,蛋鸡的产蛋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如果环境温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反而会使蛋鸡的产蛋率降低。
3.2 降低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舍内环境的适宜温度,从而能够保证蛋鸡的饲养取得较好的效益。蛋鸡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鸡舍要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如关好门窗,提高温度,防寒保暖。或者在鸡舍内生火炉或者火炕,条件许可的可以通暖气升温,避免蛋鸡的生产性能因低温而受到不良的影响。若室温过高,可采取在鸡舍地面洒水,加大排风、降低饲养密度、补足饮水等措施来降温。高温时补充电解质不仅可弥补矿物质的不足,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还能提高热应激时蛋鸡的生产性能。在蛋鸡鸡舍建设时,要选用性能较好的隔热材料建筑鸡舍,并可在鸡舍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提高绿化覆盖率,从而降低太阳光线的辐射强度。也可以在鸡舍内安装电风扇,加强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流通,促进蛋鸡机体散热。当前使用湿帘是最经济有效的降温措施,在北方地区使用能降低舍内温度7~10℃。在温度越高时使用湿帘效果会越好,可提高蛋鸡的饲养密度10%~20%左右,死亡率能下降到40%,产蛋率提高4~6百分点。
所以,要想获得稳产、高产、质优的畜禽及其产品,环境条件必须与畜禽特殊的生理机能相适应。在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尤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中,应尽量把鸡舍温度维持在13~23℃之间为宜。通过对生产及环境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饲养人员可根据数据指标及时采取适宜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蛋鸡的生产能力,保证蛋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响水县农业委员会,赵 杰)
上一篇: 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的优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