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长,牛肉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促进了肉牛养殖业迅速发展。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是我国优势牛肉生产区,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区肉牛饲养量225万头,存栏量119万头(其中,能繁母牛45万头,占存栏数的37.85%),出栏106万头,牛肉产量17.86万吨,基本形成了环六盘山区和引黄灌区两个肉牛产业带,并形成了不同的肉牛生产经营模式和饲养规模。但是,在当前饲料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育肥牛饲养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增收压力加大等问题[1]。因此,了解育肥牛的生产经营情况,并进行效益分析,对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饲养规模,提高养殖效益,推动宁夏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宁夏部分育肥牛养殖场(户),对育肥牛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比较,为宁夏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育肥牛饲养状况调查
2013年3—4月对宁夏固原市、中卫市、银川市、石嘴山市部分不同规模的育肥牛养殖场(户)进行走访调查,育肥牛中75%为西门塔尔杂交牛,25%为利木赞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夏洛莱杂交牛,生产概况见表1。
1.1.1养殖户
以家庭养殖为生产单元,在自家房前屋后建有简陋的圈舍,一般饲养1~9头肉牛,来源于自家繁殖,可以充分利用自家的精粗饲料和青绿饲料,如麦麸、米糠、玉米、作物秸秆等,另购买少量浓缩料加入自产精饲料配合饲喂,劳动力均为家庭成员,卫生防疫工作由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指导开展。以出售育肥牛、架子牛或犊牛为家庭部分收入。这样的家庭养殖模式,可以将牛粪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同时减少农户家饲草料资源的浪费。
1.1.2养殖专业户
以大型家庭养殖为生产单元,根据资金、劳动力确定规模,在自家附近空地建造独立牛舍,配备青贮窖和简单的饲草料加工设备,一般饲养10~49头肉牛,来源于自家繁殖或周边收购。饲草料以自家生产的玉米、麸皮、米糠、作物秸秆为主,另购买浓缩料等配合饲喂。在饲草料不足的情况下,收购周边农户作物秸秆。劳动力均为家庭成员,卫生防疫工作由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指导开展。出售育肥的架子牛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牛粪作为有机肥还于自家田中。
1.1.3小规模养殖场
存栏肉牛50~499头,建有专门的牛舍,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离,配备青贮窖和饲草料加工设备,部分育肥场具有饲料加工车间和全混合日粮搅拌机械。育肥牛以外购为主、自繁为辅,精饲料和粗饲料主要从周边的农户家和粮食加工场购买。由场主自行联系架子牛的收购和育肥牛的外销,卫生防疫工作由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指导开展。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以出售育肥牛为主要收入。牛粪自用或作为农家肥出售。
1.1.4中等规模养殖场
以企业形式经营,存栏肉牛500~999头,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标准化肉牛场建设规范》[2]对牛场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配有青贮窖、全混合日粮搅拌车,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具有饲草料采购、架子牛收购、育肥牛销售、牛粪出售等稳定的业务网络,配有一定的土地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以出售育肥牛或屠宰加工销售牛肉为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5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组织具有肉牛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肉牛500~999头。合作社采取养殖户自愿的原则,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管理、分散饲养,自繁自育”,形成内带农户、外联市场的机制。通过建设饲草配送中心,充分利用自产的精粗饲料,实现统一加工、配送、饲喂,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养殖规模、组织化程度,建立了架子牛收购、育肥牛销售、牛粪出售等稳定的业务关系,可有效降低饲养成本,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1.6大规模养殖场
存栏肉牛1000头以上,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标准化肉牛场建设规范》[2]对牛场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配有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设备和全混合日粮搅拌机械,建立了完善的饲料供应、卫生防疫、信息管理体系,具有先进的相关配套技术。购买饲料原料自己加工精饲料,拥有牧草种植基地和饲草料加工贮存场所,保障粗饲料四季供应。聘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生产进行全程管理和技术指导,雇佣饲养人员。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架子牛收购、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的业务网络,实现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1.2育肥牛生产效益计算
1.2.1饲养生产成本计算
为了便于比较,本调查统计按照头均日饲养成本计算,包括粗饲料成本、混合精料成本、饲料总成本、饲养人工费用、饲养天数、固定资产折旧、架子牛成本、水电费、医药费、管理费设备运行费用、日饲养成本和总成本[3]。
粗饲料成本、混合精料成本、饲料总成本均根据各养殖场(户)提供的饲料价格、饲喂量及当地饲草价格计算得出。人工费用根据各养殖场(户)提供的家庭成员平均收入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员工资计算得出。
饲养天数根据养殖户、养殖专业户、小规模养殖场、中等规模养殖场(含养殖专业合作社)、大规模养殖场饲养育肥牛的预计日增重0.90、0.90、0.95、1.00和1.05kg,计算达到500kg的饲养日。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每头存栏牛平均投资3000元[4],10年折旧,净残值率按照原值的5%确定[5],年折旧率为9.5%,即285元/年,0.78元/头·d[1]。架子牛成本按8000元/头计算,活体采购价格为23.00元/kg,体重为350kg左右。水电费、医药费、管理费、设备运行费用是将养殖场(户)全年的水电费、医药费、管理费、设备运行费用,按饲养牛头数进行均摊。
1.2.2养殖收入计算
育肥牛出栏收入按14000元/头计算,活体出售价格为28.00元/kg,体重为500kg。其他收入是牛粪作为农家肥或有机肥原料出售所得。
1.2.3收入和利润计算
育肥期利润=育肥期收入-育肥期投入,育肥期投入=日饲养成本×饲养天数,育肥期收入=育肥牛出栏收入+牛粪收入,根据调查牛粪收入按0.60元/头·d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产成本投入分析
对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产成本投入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表2。通过对比发现,架子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基本一致,且在投入成本中占比例最大,达到67%~71%,饲料支出占总成本的25%~28%,其他支出比重仅占总成本的4%~6%。因此,架子牛的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最大,饲料成本次之,其变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由表2可见,育肥牛饲养总成本为小规模养殖场最高,养殖专业户次之,大规模养殖场最低,原因在于饲养管理条件不同,中等和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高,饲养管理水平较高、育肥牛日增重较高、育肥时间较短、饲养总成本较低、资金利用率较高。饲料总成本为小规模养殖场最高,大规模养殖场和中等规模养殖场次之,养殖户最低,原因在于养殖户和专业养殖户大部分饲草料来源于自产,价格相对较低。
2.2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产收入和利润分析
对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产收入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表3。养殖户、养殖专业户的牛粪未出售,作为农家肥自用,节约了部分购买肥料的支出,等同于牛粪销售收入。由表3可见,育肥期不同规模养殖场(户)肉牛出栏毛收入基本一致,但由于规模养殖场的饲养总成本(即育肥期投入)较低,因此通过育肥获得利润较高,依次为:大规模养殖场>中等规模养殖场(含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养殖专业户>小规模养殖场。在育肥期内,大规模养殖场每头育肥牛所得利润分别比中等规模养殖场(含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养殖专业户和小规模养殖场高149.74、272.44、426.08和435.12元。
3讨论
3.1育肥牛养殖盈亏平衡点分析
调查表明,影响育肥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架子牛价格和饲料价格。但是,通常在市场调节下,架子牛价格会直接影响育肥牛出栏价格,架子牛价格和育肥牛价格的消长基本同步,饲料成本则成为影响育肥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精饲料成本占日饲养成本的50%以上,与育肥收入呈负相关。因此,饲料价格的上涨可引起育肥牛生产成本的增加[6]。
由此可见,肉牛饲料投入和育肥时间直接决定育肥牛养殖的盈亏。调查结果显示,养殖户或养殖专业户的饲草料大部分来源于自产,使饲料总成本明显低于规模化养殖场,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较低,育肥牛日增重较规模场低,达到出栏体重的育肥时间较长,导致效益较低。对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育肥牛出栏体重为500kg计算,当育肥牛的育肥期超过260d或平均日增重小于0.58kg时,经济效益为负值。
3.2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实现规模经济
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生产收入情况来看,大中规模养殖场收入高于养殖(专业)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原因在于养殖(专业)户和小规模养殖场虽然生产成本低、投资小,但饲养技术相对落后,牛肉质量和出栏活重低,育肥时间长,导致养殖效益较低,而中等和大规模养殖场前期投入大,建有标准化牛舍,配有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及设备,应用了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肉牛育肥技术[7],建立了架子牛、饲草料等收购体系和育肥牛销售网络,育肥效益较高。随着当前劳动力和饲料成本的不断上升,养殖(专业)户和小规模养殖场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只有提高育肥牛饲养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户散养和小规模饲养逐渐向中、大规模专业肉牛饲养模式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6],未来的肉牛散养户将越来越少,小规模养殖户或者退出养殖行业,或者扩大养殖规模,呈现出户头减少,单位户头规模增加的格局[8]。
4结论
架子牛的购买和饲料成本的投入对育肥牛饲养收益影响较大,发展适度规模(存栏500头以上)的育肥牛饲养效益较好。综上所述,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集约化肉牛饲养,有利于推进肉牛生产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转变,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宁夏畜牧工作站,巫亮,洪龙,封元,罗晓瑜;2.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洪龙,封元,罗晓瑜)
上一篇: 羊颈静脉采血方法与注意事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