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浅谈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1猪口蹄疫

     1.1临床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口腔黏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1.2防制

     主要采用生猪“321”免疫技术加强对生猪的免疫预防;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后备母猪(4月龄)、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进行生猪免疫预防。

2猪瘟

     2.1临床诊断要点

     猪瘟又称烂肠瘟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前三种类型的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呈稽留热,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皆明显地减少。慢性型的则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理剖检变化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慢性型的则是在盲肠、结肠及回盲处黏膜上形成有扣状溃疡。

     2.2防制

     2.2.1做好猪瘟疫苗的防疫注射,重点是采取生猪“321”免疫技术预防猪瘟,否则,就会导致发生猪瘟。

     2.2.2猪场实行自繁自养,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应到无病地区选购并及时做好疫病监测和预防接种,到场后,隔离观察2~3周无病症后,方可混群饲养。

     2.2.3紧急防疫措施:(1)发现可疑的猪瘟病猪时,应立即严格隔离或扑杀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据许多实例证实,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紧急免疫具有控制猪瘟病的效果(每头猪肌注的参考剂量为4~15头份);(2)疫区应停止猪的买卖、外运、集市和屠宰,并停止猪肉产品的买卖和外运。

3猪蓝耳病

     3.1临床诊断要点

     大部分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一般在40~42℃以上。同样的疾病在不同品种的猪中表现出的病症不完全一致,共同的症状是双耳发紫。该病俗称“三高”,即发病率高,体温升高,死亡高。繁殖母猪感染本病后体温高至40~41.5℃,食欲不振、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少数病猪耳、乳头、外阴、腹部、腿发紫,以耳发紫较多,流产、早产死胎和木乃伊,还有的母猪有后驱麻痹、乳汁减少,分娩困难、重复发情等症状;新生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肌肉颤抖,后肢麻痹,共济失调、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耳尖、腹部及四肢皮肤发紫,以2~28日龄感染后症状最为明显,死亡率可达80%;肉猪发病时,开始表现为流鼻涕、眼屎增多,皮肤逐渐形成蓝紫色,特别是耳部和腹部皮肤最为明显,个别病猪表现喘吸症状、腹泻、便秘,其中有的病猪粪便呈黄色水样,少数病猪表现为四肢水肿的中枢神经症状。

     3.2综合防治

     3.2.1做好生猪免疫预防。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mL。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mL。种公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六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4mL。依照过去灭活疫苗使用后的抗体产生规律(油佐剂灭活疫苗一般注射15~20d产生保护性免疫),蓝耳病灭活疫苗使用多次、间隔合理的话,免疫保护抗体的持续期都显著大于仅免一次。一般情况下,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一次,20d到半个月再免疫一次,这样在配种时受精卵着床时抗体正值高峰期。

     3.2.2药物治疗。(1)仔猪发病治疗:首先用牲血素注射1mL/头,增强仔猪的抗病力;然后用长效土霉素或得米先注射0.5~1mL/头。并在每吨饲料加入清温败毒散(按说明)或利高霉素(40%)100g或泰乐菌素100g+强力霉素150g(或金霉素300g)或支原净(80%)125g+阿莫西林150g+强力霉素100g或支原净(80%)125g+氧氟沙星150g。(2)母猪及肉猪发病治疗:盐酸沙拉沙星10~20mL/头,同时用大剂量的疫苗15~20mL/头注射或泰牧奇30~40mL/头+安乃近10mL/头。并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80%)125g+金霉素300g+VE50%粉300g或清瘟败毒散+强力霉素200g+壮观霉素(按说明)或黄芪多糖(按说明)或支原净(80%)125g+强力霉素200g+VE50%粉300g或支原净(80%)125g+阿莫西林150g+清瘟败毒散(按说明)或磺胺5甲氧300g+甲氧苄氨嘧啶(TMP)60g+小苏打400g。

4猪链球菌病

     4.1临床诊断要点

     4.1.1新生仔猪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败血症、脑膜炎,但少见。

     4.1.2乳猪和断奶仔猪发生运动失调,转圈,侧卧、发抖,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脑膜炎)。剖检可见脑和脑膜充血、出血。有的可见多发性关节炎、呼吸困难。在超急性病例,仔猪死亡而无临床症状。

     4.1.3肥育猪常发生败血症,发热,腹下有紫红斑,突然死亡。病死猪脾肿大。常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内膜炎、肺炎或肺脓肿、纤维素性多关节炎、肾小球肾炎。

     4.1.4母猪出现歪头、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和子宫炎。

     4.1.5E群猪链球菌可引起咽部、颈部、颌下局灶性淋巴结化脓。C群链球菌可引起皮肤形成脓肿。

     4.2防制

     4.2.1治疗。给病猪肌注抗菌药+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经口给药无效。目前较有效的抗菌药为头孢噻呋(Cef-tiofur),每日肌注5.0mg/(kg体重),连用3~5d;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d。

     4.2.2预防。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2次,间隔21d。母猪分娩前注射2次,间隔21d,以通过初乳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可制作使用自家灭活菌苗。

5猪附红细胞体病

     5.1临床诊断要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为病猪体表苍白,高热达42℃,有大量的瘀斑,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母猪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弱仔。剖检可见病猪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实验室诊断:经耳静脉或前腔静脉采集高热期病猪血液,用生理盐水按1∶2的比例制成血悬液镜检,可见有星形绿色闪光小体在血浆中作摇摆、S线等运动。有时能看到红细胞的晃动或轻微移动。或将静脉血液制成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被感染的红细胞变形,出现皱褶、突起,呈齿轮状、星芒状的不规则形,其表面有淡紫红色的呈球形、卵圆形、环形等多形小体。

     5.2防治措施

     5.2.1治疗。(1)血虫净(贝尼尔)每次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间隔2d重复一次可见效。(2)新砷凡钠明(914)每次15~25mg/(kg体重)溶于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注射,2~24h后,猪附红细胞体从血流中消失;间隔2~3d重复一次,2~3次为一疗程。(3)对氨基苯砷酸(阿散酸)每吨饲料中加入180g,混合均匀。对病猪群连用一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4)长效土霉素,按0.2mL/(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3次。作为预防时,每吨饲料加入土霉素粉600g,连续饲喂一周可达到良好效果。(5)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10~15mg/(kg体重),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天用药二次,4~5d为一疗程。

     5.2.2预防。(1)蚊、蝇、蜢、虱等吸血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可用无蚊灵或除虫菊酯等在傍晚驱杀猪舍内吸血昆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2)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如依维菌素、敌百虫、左旋咪唑等药物。(3)注射时换针头,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

6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

     6.1临床诊断要点

     各种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本病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寒冷的冬天及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病初食欲正常,有咳嗽,次数逐渐增多,特别在早上及剧烈运动后和喂食时,发生连续咳嗽。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用力,严重的张口喘气。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少,身体日渐消瘦,皮毛粗乱,走路时拱背,步法缓慢,喜卧怕冷。一般病程较长,大多拖延2~3个月以上。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疫,这是促使猪喘气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剖检猪肺,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主要呈现水肿或气肿。

     6.2防治措施

     6.2.1土霉素针剂与0.5%普氯卡因针剂混合肌肉注射,剂量按说明使用,1次/d,连用1周为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6.2.2卡那霉素,按3~4万U/(kg体重)肌注,1次/d,连续5d为一疗程,必要时进行2~3次疗程,亦有疗效。

     6.2.3磺胺嘧啶20mg/(kg体重)掺入饲料,饲喂10d,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6.2.4每吨饲料加20~200g金霉素喂猪,或每吨饲料加入200g林可霉素,可预防猪喘气病。

     6.2.5用猪喘气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农业服务中心,贺伟)

上一篇: 浅谈中小规模生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