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猪病的防治浅谈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猪以及其附属产品的交易和流通的过程也越来越频繁,致使猪的疫病也越来越严重。因疫病的存在,对猪场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状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猪场倒闭。猪发生疫病的原因有很多,发生疫病的因素也十分复杂。笔者就冬季节如何对猪病进行防治问题谈一些看法。
1冬季猪流行病特点
1.1危害性越来越大
冬季猪流行病主要有猪口蹄疫病、乙脑、猪瘟、流行性腹泻、圆环病、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病、喘气病、水肿病等20多种疫病。传染性胸膜炎、猪蓝耳病、仔猪增生性肠炎、新血清型链球菌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等一些新型的疫病也在不断发生。很多猪疫病发生时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或产生的继发性的感染。例如像猪丹毒、猪瘟、蓝耳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在发病时常常都是3种或4种疫病同时发生的。
1.2呈现出非典型化
针对猪瘟疫病而言,由于在发生疫病时养殖户大部分都使用弱病毒进行防治,多发生的是非典型性的猪瘟。其疫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毒发生过程较为温和,且病势发展缓慢,发生局部的病变特征也不明显,在整体上呈现出非典型化的特征。
1.3呼吸道病形式多样
冬季猪极易发生呼吸道类的传染病,例如流感、接触性传染性胸膜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腺病毒感染以及喘气病等一些形式多样的呼吸类传染病。
1.4腹泻疾病的多样性
目前,导致腹泻的疾病有很多:副伤寒、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猪瘟、痢疾等多种腹泻疾病。
2防治措施
2.1科学免疫
首先,要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将携带病毒的猪淘汰,一旦查出携带终身病毒的猪,要立即进行扑杀,从而在根本上消灭传染源,避免扩散传播,搭建出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其次,对那些接种疫苗之后,抗体检测仍然不合格的猪,要进行二次免疫,若是二次免疫之后仍然不符合标准,要立即进行淘汰。
在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时,要对其母源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避免抗体残留对免疫的效果干扰。
在对疫苗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保证运输时的条件,活疫苗一定要在低温、冷冻的环境之下保存,灭活类疫苗要在4~8℃环境条件下进行保存。在对猪进行疫苗免疫前,要对疫苗进行仔细检查,观察疫苗瓶口有无破损情况的发生,在瓶口处是否封实,瓶子上的标签是否完整,以及是否超过规定的生产日期,并将疫苗生产厂家以及疫苗的批号等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备案查询。
2.2加强药物防治的力度
目前,有些猪疫病还没有确实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防治,针对这些疫病,可以通过药物预防来达到防治的目的。药物预防主要是针对寄生虫类以及细菌类的疾病,猪场可以依据实际的情况,对药物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3加强灭鼠和消毒的工作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中,要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来进行消毒,并定期对空气、场地、道路以及猪圈进行消毒。于此同时,还要多注意通风工作,在冬季时要严格按照有关的通风以及保温标准控制环境,避免猪发生冷应激。
2.4对病猪采取隔离措施
当猪发生感染时,要立即采取相关的隔离措施。对隔离开来的猪群,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饲养,且要保证饲养用具要专用,有关饲养的人员不能随便串场,从而防止病原的扩散。要依据传染病中潜伏期的时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若是没有异常状况的发生,经过严格消毒程序之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浙江省龙游县畜牧兽医联站,余一林,黄志建)
上一篇: 冬季地暖养猪技术的应用与探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