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4年,辽宁省大力实施畜牧业改造升级项目,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生产监测预警预报,畜牧产业整体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全年除生猪生产低谷徘徊外,家禽、牛羊生产均平稳向好发展,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市场供给充足。
1生猪生产艰难前行
1.1价格持续低迷
生猪价位从年初开始反常下降,五一后触底反弹,目前低位震荡。1月份生猪价格12.9元/kg,到4月降到10.5元/kg,累计降幅18.6%,同比下降9.8%。5~8月有所回升,到8月份生猪价格达到14.9元/kg,同比仍下降8%。9~11月相对稳定,保持在13.5元/kg,同比下降13.3%。
1.2养殖严重亏损
前11个月养猪一直亏损,猪粮比价一直处于6.0:1盈亏平衡点之下,平均猪粮比价5.4:1,出栏1头育肥猪平均亏损150元,全年亏损已成定局。猪价下行时间之长、下跌幅度之大、行业亏损之重为近年来所罕见。
1.3产能整体下调
从监测情况看,能繁母猪、生猪存栏自今年3月开始下降,到10月份240个生猪监测村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13.2%、3%,87个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猪、生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7.4%、0.8%。因散养户补栏意愿低,仔猪、二元母猪销量减少20%左右,不少养殖场户主动淘汰性能差、胎次高的母猪以降低成本。预计到年末,全省能繁母猪存栏280万头,同比下降2.5%。生猪存栏2570万头,同比下降1.4%;生猪出栏4100万头,同比下降0.5%。
1.4行业洗牌加速
由于本轮生猪养殖亏损时间较长,加上人工、饲料等成本不断上涨,不少散养户、小场资金链断裂,退出不养。但规模猪场仍在坚持,有的甚至抄底补栏,乘势扩张,期待自己“剩者为王”,在“大浪淘沙”后捞金。据监测,10月份240个监测村养猪户由去年18687户调减到16400户,减幅达12.2%,但87个规模场一个未少,仍在正常生产。一方面是资金投入较大,退出不易;另一方面是熟悉价格波动周期,猪价低时能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节本增效生产。辽宁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
1.5生猪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主要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动的集中体现。2007年以来,全国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保持连续增长态势,到2013年末,全国生猪出栏达到7.2亿,猪肉产量5493万吨,“每2人消费1头猪”,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40.6kg。辽宁省生猪出栏4000万头,扣除外调1200万头,基本是“每1.5人消费1头猪”,超出全国平均供给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消费猪肉(不包括猪肉制品)只有27.1kg。今年又受宏观经济放缓等影响,餐饮采购、工地工厂等团体猪肉消费普遍下降30%~40%,猪肉需求不旺,消费潜力受限,供过于求导致猪价深幅下跌,效益亏损。
1.6后市预测
从农业部监测走势看,全国范围内生猪产能过剩正在得到加速削减,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下降明显,到10月份同比下降11.3%。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到位,生猪供应渐趋合理,四季度末生猪价格有望迎来上升期,在春节前出现小高峰,节后季节性小幅回落,明年下半年猪价将全面回升。
2蛋鸡生产平稳向好
2.1蛋价上扬效益可观
从年初开始,鸡蛋价格全年一直保持上扬态势,先后有两波涨价高峰期,分别在端午节和中秋节之前,节日效应对鸡蛋价格拉动较大。年初鸡蛋价格8元/kg左右,到5月份上涨到10.3元/kg,累计涨幅28.8%,同比增长29.2%,端午节后价格小幅回落。下半年鸡蛋价格继续上涨,从6月份的9.3元/kg上涨到9月份的11.3元/kg,累计涨幅21.5%,同比增长19.5%。10月份以来虽然价格回落,但仍在10.5元/kg左右高位运行。目前鸡蛋成本为8.0~8.2元/kg,下半年每千克鸡蛋盈利2元左右,全年每千克鸡蛋平均营利1.3元左右,每只产蛋鸡平均获利22元,处于较高盈利水平。
2.2规模养殖稳定增长
去年蛋价低迷,养殖亏损,散养户大量退出,今年鸡蛋价格虽一路上涨,但资金短缺、成本上涨、防疫等压力,难以提振散养户入行信心。10月份全省35个蛋鸡监测村养鸡户数同比减少24.9%,产蛋鸡存栏量同比下降24.4%。规模养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前10个月全省80家商品代蛋鸡监测规模养殖场平均存栏量同比增长1.8%,鸡蛋产量同比增长1.3%。规模养殖场补栏增加,拉动蛋鸡雏全面上涨,从1月份的2元/只,涨到10月份的3元/只,累计涨幅50%。预计到年末全省蛋鸡存栏2.82亿只,同比增长1.0%。全省鸡蛋市场供给基础稳固,后市供给有保障。
2.3蛋价大幅上涨原因分析
由于去年和今年年初部分省受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影响,蛋鸡存栏大幅下降,加上蛋鸡生产恢复期较长,导致全国性鸡蛋供给明显趋紧。据统计,2013年末全国产蛋鸡存栏同比下降4.3%,仅为11.5亿只。根据经济学原理,以12亿只产蛋鸡供需平衡为基础,数量每变化5%,价格就会反方向变化30%。今年1~10月,全国蛋价普遍上涨25%以上,吻合数量价格变化规律。辽宁省是禽蛋生产调出大省,全国性鸡蛋供不应求导致全省蛋价逐步走高。
2.4后市预测
据农业部监测,10月份蛋鸡主产区产蛋鸡存栏量同比下降6.6%,全国性蛋鸡产能缩减影响仍在持续,预计鸡蛋高价位运行态势将持续到春节前。辽宁省蛋鸡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5月份的补栏高峰,缓解了全省鸡蛋供应不足,鸡蛋价格在年前难以再次明显上涨。根据9月份的蛋鸡养殖补栏高峰期推算,到明年2月份鸡蛋价格将明显回落。
3肉鸡生产快速复苏
3.1价格逐渐攀升
肉鸡收购价格由1月份的7.9元/kg上涨到8月份的10.4元/kg,居历史最高水平,月均涨幅4.5%,同比增长18.5%。9~10月份肉鸡价格有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10元/kg左右,高于H7N9禽流感事件报道前的9.6元/kg。
3.2效益合理趋稳,养殖户补栏积极
一季度商品代肉鸡场出栏1只肉鸡亏损1元左右。5月份价格回升,养殖户补栏热情较高,肉雏鸡价格涨势明显,到10月份全省肉雏鸡价格为2.9元/只,较年初增长190%,同比增长45.1%。下半年种鸡场生产1只商品代鸡雏约盈利0.5~0.8元/只。肉鸡生产效益在1.5~2元/只,好于前两年平均水平。10月份全省50个商品代肉鸡监测规模场出栏量同比增加37.3%。预计全年肉鸡出栏12.1亿只,同比增长4.0%。
3.3肉鸡快速复苏原因分析
一方面H7N9禽流感对肉鸡产业负面影响逐步淡化,与去年相比公众在消费上更加理性,不再“谈鸡色变”,鸡肉消费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辽宁省肉鸡产业化程度较高,加工企业订单、合同鸡比例达到90%以上,龙头企业承担了禽流感冲击造成的大部分损失,带动肉鸡产业走出低谷,快速恢复。
3.4后市预测
从全国走势看,1~10月份累计出栏同比减少18.3%;10月份存栏量同比减少5.4%,与正常生产水平还有差距。年底消费旺季到来,预计后期价格走势稳中有涨。
4奶牛生产快速增长
4.1奶价走高效益较好
一季度,全省原料奶平均收购价格由1月的4.4元/kg,上涨到3月份的4.6元/kg,累计涨幅达到4.6%,同比增长32%;之后奶价一直在4.6~4.7元/kg平稳运行。据对养殖户调查,奶牛养殖效益好于去年同期,目前规模养殖场年产6t奶牛头均获利4000~5000元,处于较好水平。
4.2规模养殖发展迅猛
在奶价上升效益增加的拉动下,规模奶牛场新建和扩建明显增多,全省现有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532个,其中今年新建84个;存栏35万多头,同比增长16%。全省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乳业龙头沈阳辉山乳品公司在已建59个自营牧场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0个亿,在铁岭西丰新建自营牧场6个,新增入栏奶牛2万头。5个现代化乳品加工厂全面建成,年加工能力达70万吨,成为推进全省奶业发展的加速器。预计到2014年末全省奶牛存栏56万头,同比增长10.2%。
4.3奶牛生产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奶类供需平衡总体吃紧,刚性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奶业的快速发展。①新增人口拉动。每年我国新增人口600万,拉动乳制品消费增长4%~5%。②城镇化带动。随着城镇化加快,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1.2个百分点。据测算,1个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其乳制品消费会增加1倍。③居民收入增长拉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幅7.5%,相关研究显示,7.5%的收入增长可以拉动奶产业6%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34kg,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预计到2020年我国乳制品消费量增长1倍,将达到6000万吨。
4.4后市预测
根据农产品“蛛网理论”,当前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下一期农产品产量,牛奶是典型的“蛛网农产品”。从3月份奶价上涨以来,奶农开始加速购入奶牛扩大生产,原料乳供紧问题在有所缓解,但奶源缺口短期内无法填补,奶价仍将居高不下,奶牛生产保持强劲势头。
5肉牛生产走向良性发展
今年以来肉牛价格较为稳定,生产效益相对合理。肉牛存栏降幅明显收窄。虽然牛源供给偏紧的局面未得到扭转,但母牛存栏下滑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5.1肉牛价格稳中有升
今年前11个月,肉牛价格由26.5元/kg上升到27.1元/kg,累计增长2.2%,同比平均增幅3.7%。牛肉价格由59.7元/kg上升到60.4元/kg,累计增长1.1%,同比平均增幅7.9%,每千克牛肉同比上涨4~6元。今年肉牛架子牛育肥获利1300元/头左右,散养母牛效益4500~5000元/头,分别比去年增加300元和500元,效益合理趋好。
5.2存栏降幅收窄,母牛数量增加
今年架子牛售价同比提高10%左右,“买不到牛育肥”问题仍较突出,单纯育肥模式难以为继,加上饲养母牛效益提升,育肥场开始转向发展自繁自养,肉牛母牛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在法库、黑山、西丰、昌图、凌源等养牛大县,养母牛100头以上的育肥牛场就达40多家。肉牛存栏虽略有下降,但降幅相比往年明显收窄,出栏小幅增长,生产总体向好发展。据对省内15个肉牛监测村监测,10月份肉牛存栏6875头,同比下降1.6%;母牛存栏4387头,同比增长8.5%。预计全省肉牛存栏430万头,同比下降1.5%;肉牛出栏350万头,同比增长1.8%。
5.3肉牛价格延续涨势原因分析
主要是牛肉消费增长迅速,而肉牛业发展缓慢,牛肉供不应求。数据显示,我国肉牛存栏从2000年的1.2亿头下降到2013年的1亿头,出栏也是增长缓慢,15年来仅从3800万头增加到4800万头,年均增幅仅3%,而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4%,产量增长明显滞后于消费增长,造成牛价“牛气冲天”。
5.4后市预测
随着膳食结构调整升级,牛肉消费增加是大趋势,供给偏紧的格局近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牛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生产整体向好发展。
6肉羊、绒山羊生产基本稳定
今年春季辽宁省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省间活羊禁止调运。夏季又发生严重旱灾,饲草料成本增加。在不利因素影响下,肉羊价格小幅下降,效益略受影响,但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到年末全省羊存栏760万只,同比增长1.5%;羊出栏785万只,同比增长2.3%。
据到阜新、朝阳等市调研,下半年以来肉羊平均收购价格达到21元/kg左右,同比下降10.0%;绒山羊羯羊均价30元/kg,同比下降6.7%;肉羊、绒山羊价格同比均下降2元/kg左右。规模养殖场饲养1只母羊年盈利400~600元,较去年减少150元左右。架子羊育肥每只羊营利在50元以下,较去年减少100元。羊肉价格自年初以来保持在67.0元/kg左右,同比增长5.0%;羊绒价格460元/kg,同比持平。随着省间活羊调运的解禁,预计到年末肉羊价格保持平稳上行态势,或可上升到去年同期水平。
(辽宁省畜牧兽医局,汪春乾,张晨阳,郑丽杰,雷骁勇)
上一篇: 罗非鱼调查报告:广西钦州养殖面积4万亩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