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季节性繁殖障碍
猪季节性繁殖障碍是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生产难题,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本文就什么是猪季节性繁殖障碍、发生季节性繁殖障碍的原因、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如何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损失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为养猪生产者提供参考。
1 猪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概念
猪季节性繁殖障碍是指在每年的特定时期,种猪群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因该现象具有季节性,通常发生在夏季和早秋,所以称作季节性繁殖障碍。
1.1 季节性繁殖障碍的主要表现
猪季节性繁殖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发情异常:主要表现为后备母猪初情期延迟,经产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期延长及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乏发情率增高。
2)早期妊娠失败率增加:最常见的是配种后25~35 d的母猪出现的不规则返情数增多(见表1,不同季节母猪的矫正分娩率对比)。
3)窝产仔数下降:季节性繁殖障碍的猪群还常表现为母猪(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产仔数下降。
1.2 繁殖障碍发生的阶段定位
Van Wettere等人通过对激素水平的检测来判断发生季节性繁殖障碍的猪群是否曾经真正受孕,如果确实曾经受孕,那么妊娠是什么时候中断的。研究表明,农场的现场记录与激素检测相对比,其判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激素检测的结果,基本上绝大多数没有正常分娩的母猪经鉴定是受孕失败(配种后3周返情)或者早期妊娠失败(25~35 d返情),而非妊娠后期出现的(即在生产实践中,有时准备将妊娠后期母猪转入产房时才发现该母猪为空怀母猪)。因此,为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应对配种后3周的母猪做严格规范的查情,同时对配种后28~35 d的母猪做超声波孕检,对妊娠中后期母猪复检并结合眼观方式以减少转入产房时才发现的空怀母猪头数(见表2)。
2 季节性繁殖障碍原因探究
尽管全世界对该课题做了超过50年的研究,但由于季节性繁殖障碍的不可预见性,目前研究者还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机理。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在某些年份基本看不到季节性繁殖障碍现象,而在有些年份季节性繁殖障碍对母猪分娩率和繁殖力又带来较大影响,而且季节性繁殖障碍可能仅仅发生于某个区域的部分农场,或者某个猪场内的部分圈舍里,而非全部猪场或圈舍内。
2.1 导致猪季节性繁殖障碍的主要环境因素
目前研究者确认季节性繁殖障碍一定是由于夏季和早秋季节光照时间延长或者环境温度较高所致。另外,根据苏格兰的情况(夏季光照时间特别长但气温较低)和澳大利亚的情况(夏季光照时间较短但气温很高),研究者认为光照时间延长和环境温度较高这两个因素都能造成猪群出现季节性繁殖障碍。
2.2 季节性繁殖障碍的高风险猪群
悉尼大学的Michael Bertoldo 博士等人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的高风险猪群有:6胎或6胎以上的母猪;断奶后5 d以上才发情的母猪;早期断奶母猪和断奶仔猪数少于8头的母猪。结合生产经验,每年其他季节这些猪群的繁殖和生产性能也较低,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更容易表现在那些存在繁殖问题或者对管理要求较高的母猪群。
在后备母猪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对发情刺激最不敏感的后备母猪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出现发情延迟。
群养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在群体中处于低等级序列的猪由于激烈的饲料竞争,更容易表现出季节性繁殖障碍问题。
3 季节性繁殖障碍最新研究成果
William van Wettere 博士和Professor Paul Hughes教授研究表明影响季节性繁殖障碍的2个关键因素是:母猪在夏季和早秋发情期的排卵时间可能更早以及发生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母猪配种后3~4周其激素对妊娠维持的作用可能减弱。
Bertoldo 博士等研究表明季节性繁殖障碍期间和每年的其他时间相比母猪的卵子质量较差,这可能导致受孕较差,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或者黄体形成较差,导致孕激素水平下降或不足。
4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损失
鉴于目前还不清楚导致猪季节性繁殖障碍的机理,我们应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带来的影响。除光照时间和环境温度因素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最大限度增加哺乳和断奶母猪的采食量。
2)对断奶后的母猪采用公猪刺激发情。
3)将断奶母猪和已配种母猪隔开饲养。
4)后备母猪或经产母猪群养时应确保根据体重和体型大小分栏。
5)确保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圈舍不要太拥挤。
6)将查情频率增加到2次/d,由于母猪在季节性繁殖障碍期排卵时间可能提前,所以不管断奶后几天出现的发情,一旦发现经产母猪出现发情应立即配种。第2次配种可按正常间隔24 h后复配。
7)在每天温度适宜的时间配种。
8)窝产仔数较低的母猪可在妊娠期饲料中添加甜菜碱2 kg/t。
9)将配种后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放在单体栏里,对大栏的母猪在配种前直到配种后至少4~5 d内不要转群(妊娠早期后备母猪的混群有较大风险,尤其是在配种4 d之后);对配种后18~32 d返情的母猪采取更频繁而严格的检查;对配种后4周的母猪做合理的妊娠诊断,并于3~4周后复检。
除以上措施外,应制定良好的生产计划,提前培育足够的后备母猪以应对可能的季节性繁殖障碍所带来的分娩率下降(但要避免后备母猪圈舍拥挤,确保每头后备母猪至少有1.8 m2的活动面积)。
最后,要确保有丰富经验的猪场生产人员管理夏季和早秋的猪群,以提前准备、及时处理和有效降低季节性繁殖障碍为猪场带来的生产波动和损失。备注:本文编译自Paul Hughes教授和 Will van Wettere博士的文章《Seasonal Infertility in Pigs》。
(1.安丘市畜牧局,于钦秀;2.PIC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赵西彪)
上一篇: 植物提取物在提高仔猪抗病力上的应用及作用原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