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蛋白质在畜禽中的应用

浅谈蛋白质在畜禽中的应用

1常见动物性蛋白饲料

     1.1鱼粉

     鱼类加工食品剩余的下脚料或全鱼加工的产品。其营养成分因原料质量和加工工艺不同,差异较大。水分、脂含量越少,质量越好,蛋白越不易变质,脂肪越不易氧化酸败。总的来说,鱼粉是一种高营养价值饲料,但作为反刍动物饲料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对奶牛、肉牛使用价值不如豆饼、棉籽饼等植物蛋白好。

     1.2血粉

     血粉是各种家畜的血液经消毒、干燥和粉碎或喷雾干燥而成。饲料用血粉为干燥粉粒状物,具有本制品固有气味,无腐败变质气味,颜色为暗红色或褐色。但血粉适口性差,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并具有黏性,过量添加易引起腹泻,因此饲粮中血粉的添加量不宜过高。

     1.3肉粉、肉骨粉

     肉粉是以纯肉屑或碎肉制成的饲料。饲料用肉骨粉是以新鲜无变质的动物废弃组织及骨经高温高压、蒸煮、灭菌、脱脂、干燥、粉碎后的产品。肉骨粉的钙含量在7%~10%、磷为3.8%~5.0%,是动物良好的钙磷来源。肉粉、肉骨粉一般用量低于7.5%~10%。多用于肉猪与种猪饲料,反刍动物一般不用。

     1.4蝇蛆

     利用蝇蛆鲜浆为培养基,选取酵母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肉骨粉等几十种益生菌,然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修饰和驯化,将培养好的菌种应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在严格的有氧或乏氧状态下制成发酵饲料的菌液,经液、固二次发酵而成的蝇蛆活性蛋白饲料,具有抗病、促进生长、平衡畜禽营养,改善肉蛋品质的蝇蛆活性蛋白饲料。蝇蛆干粗蛋白含量超过65%,含水量低于5%,不含盐分。

     1.5蚕蛹粉

     蚕蛹的钙磷比例约为1∶4,可作为配合饲料中调整钙磷比的动物性磷源饲料。所以,蚕蛹是一种高能量、高蛋白饲料,既可以做蛋白质补充料,又可以补充畜禽饲料的能量不足,但应用不广泛。

     1.6羽毛粉

     饲料用水解羽毛粉是家禽屠体脱毛的羽毛及作羽绒制品筛选后的毛梗,经清洗、高温高压水解处理、干燥和粉碎制成的粉粒状物质。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较高,但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低。养殖生产中,水解羽毛粉常因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低,适口性差,氨基酸组成不平衡而被限量利用。

     1.7虾粉、虾壳粉、蟹粉

     虾粉、虾壳粉是指利用新鲜小虾或虾头、虾壳,经干燥、粉碎而成的一种色泽新鲜、无腐败异臭的一类粉末状产品。蟹粉是指用蟹壳、蟹内脏及部分蟹肉加工生产的一种产品。其共同特点是含有几丁质的物质,并证实对于虾、蟹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供作蛋白质的凝聚剂和鱼类的生长促进剂。

2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

     2.1动物因素

     2.1.1种类

     对同一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同的动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不同种类动物各自消化生理特点的不同所致。如羽毛粉中蛋白质含量在86%,但仅有25%是可消化的,相比之下豆粕中的消化蛋白质为90%。

     2.1.2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消化道功能不断完善,对食入蛋白的消化率也相应提高。例如,仔猪胃内盐酸、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分泌,在2~3个月才能达到成年猪的水平。

     2.2饲粮因素

     2.2.1纤维水平

     纤维物质对饲粮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有障碍作用,随着纤维水平的增加,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排空速度增加,降低了其被酶作用的时间以及被肠道吸收的概率。有研究表明,饲粮粗纤维含量在2%~20%范围内,每增加1个百分点,粗蛋白的消化率降低1.4个百分点。

     2.2.2蛋白酶抑制因子

     一些饲粮,尤其是未经处理的或处理不够的大豆及其饼粕和其他豆科籽实,含有多种蛋白酶抑制因子。如生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马铃薯中含有糜蛋白酶抑制因子,这些成分降低了蛋白质消化率,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2.3粉碎程度

     粉碎程度因畜禽种类、饲料类别及年龄而有所差别,使用没粉碎好的饲料,会降低蛋白质消化酶的作用表面积,降低蛋白质消化率,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2.4非蛋白氮

     非蛋白氮一般是指简单的含氮化合物如尿素、铵盐等,可代替植物或动物来源的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以提供合成菌体蛋白所需要的氮源,节约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但尿素一类非蛋白氮,非反刍动物不能利用细菌来消化,因而它不能利用非蛋白氮。

     2.3热损害

     在生产、加工中,长时间的加热会降低蛋白质的可消化率。对大豆等饲料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能消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也能使蛋白质初步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有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3.1猪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动物进食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胃,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分子量较少的胨,然后随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一同进入小肠继续消化,蛋白质和大分子肽在小肠中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分解而成大量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在胃和小肠未被消化的饲料蛋白质以粪便的形式排出。

     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蛋白质,其吸收部位在小肠,而且主要在十二指肠部位,亦可吸收利用寡肽。蛋白质在体内不断进行分解与合成,无论是外源性蛋白质还是内源性蛋白质,均是首先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进行代谢。因此,蛋白质代谢实质上是氨基酸的代谢。

     3.2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猪: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在酶的作用下最终以氨基酸和寡肽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大肠的细菌虽然可以利用少量氨化物合成菌体蛋白,而不能大量利用氨化物。禽:腺胃容积小,饲料停留时间短,消化作用不强,而肌胃又是磨碎饲料的器官。因此,家禽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小肠,其特点大致与猪相同。

     马属动物和兔等单胃食草动物,盲肠与结肠相当发达,他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起重要作用,这一部位消化蛋白质过程与反刍动物类似,而胃的小肠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猪类似。

4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及其应用

     4.1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

     4.1.1瘤胃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微生物和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质,部分氨基酸亦可在细菌脱氨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饲料中非蛋白氮化合物亦可在细菌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可被细菌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4.1.2皱胃和小肠

     未经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接进入后部胃肠道,通常称这部分饲料蛋白质为过瘤胃蛋白质,亦称未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一同由瘤胃转移至皱胃,随后进入小肠,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单胃动物相近,靠胃肠道分泌的蛋白质酶将蛋白质降解。

4.2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瘤胃壁对氨的吸收能力很强,瘤胃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氨,除用于合成细菌菌体蛋白质外,经瘤胃壁黏膜吸收进入门静脉,据测定瘤胃中氨的浓度不超过10mg/L时,细菌对其利用性很高,当达到50mg/L时,大量氨被瘤胃壁吸收,被吸收的氨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大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部分可以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或通过瘤胃壁由血液又扩散回瘤胃,再次被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

4.3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

     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瘤胃,靠微生物的降解,其次在的是小肠,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也能很好地利用氨化物;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进行较大改组,通过微生物合成饲粮中不曾有的氨基酸;反刍动物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来源于瘤胃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和饲料过瘤胃蛋白质;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品质好,仅次于优质动物蛋白质,与豆饼等蛋白质相当,并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质。

5总结

     经过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在畜禽当中的作用及影响都非常的明显,蛋白质在畜禽当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给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正常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对畜禽产品的质和量都给予了保障,但畜禽对蛋白质在营养吸收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有可能使蛋白质的消化率再做提高,使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再优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烨,张水印)

上一篇: 科学和理性的淘汰能繁母猪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