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畜牧工程学短板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市场机制、科技进步,带来了畜牧业的空前繁荣,以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为主体的畜牧业学科建设与进步,让畜牧业获益匪浅。当时间开启二十一世纪之门的时候,一些新的理念应运而生,用畜禽规模养殖,提升畜牧业效率、效益、质量、品质;用畜牧业机械化、自动化,让从业人员更省力、更舒适、更有尊严;用生态养殖,让人与自然更和谐。这些都需要畜牧与土木、机械、环境等交叉学科的支撑。学畜牧兽医专业的,不懂土木、机械、环境学科,学土木、机械、环境专业的,又不懂畜牧兽医学科,畜牧土木工程、畜牧机械工程、畜牧环境工程等交叉学科欠缺,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短板,补齐畜牧工程学短板势在必行。
一、补齐畜牧工程教学短板
畜禽规模养殖,资金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饲养规模几万甚至几十万,配套设施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高水平的专业设计,而现实却令人尴尬:学畜牧兽医的专业人员,画不岀圈舍设计图,建筑设计师又不懂畜牧兽医,即使二者合作,由于沟通理解因素,结果亦难尽如人意。类似尴尬亦体现在畜牧机械、畜牧环保方面。
因此,适当调整优化农业高校畜牧兽医相关专业设置,尤其是适当增设畜牧土木工程、畜牧机械工程、畜牧环境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补齐畜牧工程教学短板,有利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补齐畜牧工程学短板势在必行
二、补齐畜牧工程科研短板
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发展战略,更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是转型升级的灵魂,科研是创新的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畜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方面的进步,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完善的畜牧兽医科研体系、充足的科研经费及广大畜牧兽医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可以说,畜牧兽医科研工作,已经基本解决了如何养殖、如何防治的问题,而畜牧业转型升级,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机械化、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关的畜牧土木工程、畜牧机械工程、畜牧环境工程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却是制约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相关的科研机构少、科研经费短缺、科研人员不足。
补齐畜牧工程科研短板:一要建立健全相关研究机构,适当增设部分国家级、省级研究院所,或在现有畜牧兽医研究机构增设相关研究室,对已有畜牧工程科研机构,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予以完善。二要有相应的财政资金预算。三要强化科研队伍建设,从科研人员数量、质量两方面提升研发能力。四要鼓励、扶持民营畜牧工程科研机构的发展。
三、补齐畜牧工程产业短板
虽然畜牧工程学作为跨行业的交叉学科,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但与畜牧工程相关的产业不仅客观存在,且在摸索着前行,只是发展得不够快、也不够成熟。如畜牧机械产业总体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与飞速发展并快速普及的种植机械相比,无论在资本投入、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力度上,都存在巨大落差。畜牧土木工程产业,虽然畜禽圈舍的数量扩张十分可观,因缺少专业的畜牧土木工程设计师,其建筑实用性、经济性、科学性、协调性方面的欠缺显而易见。畜牧环境工程产业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补齐畜牧工程产业短板,需要出台鼓励和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用补贴农机生产与推广的力度,来促进畜牧工程产业的发展,要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畜牧工程产业的投入,只有补齐畜牧工程产业短板,畜牧业转型升级才能水到渠成。
(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委员会,周爱国)
上一篇: TMR饲养技术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