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母猪正确接产五部曲

母猪正确接产五部曲

1母猪接产不规范将导致系列问题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应用,猪场的生产成绩日益改善,例如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转化率、产仔数等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猪场的健康问题却日益让人担忧,尤其是母猪的生殖健康问题更是日渐突现,如夏季子宫内膜炎频发、难产、产程长、分娩延迟、产后不吃、断奶后不发情、屡配不孕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繁殖障碍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养猪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我们面临安全、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养猪事业的重大难题。

     母猪繁殖障碍与分娩接产这个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做好母猪接产工作,如何在接产环节中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是我们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和猪场经济效益的核心所在。正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在接产环节中没有科学正确的生产程序与标准,母猪和仔猪才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重新思考和定位母猪接产工作及重新规范母猪的接产操作与护理措施迫在眉睫。

2母猪接产的狭义与广义概念

     那么如何定义母猪接产呢?笔者认为,平常我们在产房中接产是指产仔过程中对母猪的适当护理,及当仔猪从母猪产道产出体外后我们进行的对新生仔猪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与采取的措施,是狭义的接产 ; 而广义的接产不仅包括产中对母猪的护理和对新生仔猪的护理,同时包括对分娩母猪产前7  d 和产后 7  d 的各种操作与护理。要想母猪顺利分娩、仔猪顺利成活产出并保持健康,我们在分娩前、中、后都必须做出正确的操作与护理,特别是必须有科学的接产程序与护理措施才能确保在这一关键环节当中母仔都平安健康。

     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狭义的接产,当仔猪从母猪产道产出体外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传统的接产方法是当仔猪产出后顺势将脐带拉出,擦干仔猪口、鼻中的黏液及全身的黏液, 再将脐带血向仔猪肚脐挤一挤, 然后结扎脐带与掐断脐,涂抹干燥粉,放入保温箱,最后再进行哺乳和剪牙断尾、保健作。然而我们会发现这样接产仔猪多数站立不稳,活力较差,哺乳能力下降,仔猪产房的死亡率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接产操作出了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看一下我们的接产操作是否损害母猪的健康 ; 我们的接产操作是否有利于仔猪活力的搞高 ; 对于母猪和新生的小猪来说我们的操作是不是符合它们自身的生理需要。

3科学的母猪接产程序

     做好接产工作第 1 步必须了解新生仔猪的生理特性,了解仔猪出生后与出生前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仔猪由母体产出的一刹那,即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 1)气体交换 : 胎盘呼吸 -- →自行呼吸,由脐带供氧到仔猪肺的自主呼吸; 2)营养物质交换 : 胎盘营养 -- →自行吮乳、消化、排泄 ; 3)环境变化 : 子宫内环境 -- →外界环境,由恒温到变温,由无菌到有菌。并且在此阶段,新生仔猪还有着非常致命的生理弱点,消化机能不完善、极不耐低温,最重要的是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发生疾病。由于这些变化,应激丛生,使得仔猪出生至断奶时的死亡率高达 25%,特别是出生后 7  d 内死亡数最多,约占断奶前死亡数的 65% 左右。

     正是由于仔猪出生前和出生后发生了这些变化及新生仔猪具有以上这些特殊的生理特点,为了符合新生仔猪的需要,提高仔猪的活力,规范接产程序,对新生仔猪而言我们提出了正确接产五部曲: 一擦(擦净口腔、 鼻子及全身的黏液) ; 二断(断好脐带) ; 三干(干燥保温,假死、冻僵仔猪的救护) ; 哺(及时吃到足量初乳, 并固定乳头) ; 五剪 (科学剪牙、 断尾去势) 。

     第 1 步擦 (擦除黏液) : 仔猪出生后, 保留仔猪在母猪后,先用接产专用毛巾迅速擦干嘴巴和鼻子的黏液(图 1) ,并保持脐带连着。
     
     第 2 步断(断好脐带) : 当擦干嘴鼻的黏液,仔猪恢复自主呼吸后,再进行脐带处理,在距离仔猪肚脐端 4  cm 处先结扎后用两手的拇指与食指掐断脐带,并用 5% 的碘酒消毒脐带断端。

     第 3 步干 : (干燥保温) : 可在仔猪身上涂抹干燥粉,并放入保温箱进行保温干燥。

     第 4 步哺(及时哺乳) : 仔猪在保温箱干燥一段时间能自由行走后,就放出仔猪吸吮初乳,并固定乳头。

     第 5 步剪 (科学剪牙断尾与去势) : 仔猪吸到初乳 24  h 最少 6  h)后,剪掉上下颚 8 颗牙齿,确保剪平且不伤到牙龈 ;用事先预热好的电剪刀,在距离尾根 3  cm 处剪断尾巴 ; 然后将仔猪倒提,左手握住仔猪两后腿,用左手拇指挤压仔猪阴囊使两睾丸鼓起,用手术刀分别挑开阴囊皮肤,用右手食指挤出睾丸并扭断拉出睾丸及精索,在切口涂上碘酒消毒。
     
     由于猪胎盘结构的特殊性,母猪血液中的 r- 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因此,新生仔猪血液中不存在 r- 球蛋白,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母猪产后 24  h 内分泌的乳汁叫初。初乳不仅浓,营养物质含量高,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新生仔猪最需要的各种免疫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 G(IgG) :58.7  mg/mL,发挥全力抗菌作用 ;  免疫球蛋白 A(IgA) :10.7  mg/mL,黏膜抗菌作用; 免疫球蛋白 M(IgM): 3.2  mg/mL,抗病毒作用 ; 其中最初的 6  h 免疫球蛋白最为丰富 ;新生仔猪在出生后的 24  h 内,其小肠壁可以直接吸收这些完整子免疫球蛋白,从而发挥免疫作用。24  h 后,小肠壁通透性小,完整分子的免疫球蛋白不能被吸收。

     因此,在新生仔猪出生后 24  h 内,必须让仔猪吃好初乳,每头仔猪累计吸吮初乳必须在 40 ~ 60  mL 才能提供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基于这一事实,我们主张新生仔猪吸吮最少 6  h初乳,最好到第 2 天,才进行剪牙、断尾和去势工作 ; 无必须不做超免,其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新生仔猪应激,尽早吃好吃足初乳。吸吮初乳前,要把乳头中的积乳先挤掉,因为积乳往往已被污染,并常规清洗与消毒乳头。特别护理弱小的仔猪, 以救活更多的仔猪, 重要的是让其吃到尽可能多的初。母猪中间几对奶头乳汁充足,但母猪睡卧时,朝上面的位置较高仔猪够不着,朝下面的又通常被压住,弱小仔猪无力拱出奶头,同时也竞争不过较强壮的仔猪。人工协助吮吸初乳时,可将较强壮的仔猪先捉到一边不让吮乳,让弱小的仔猪在中间几对奶头先吃足初乳,或者人工挤出初乳灌服给弱小仔猪。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认为,人工协助仔猪奶头固定是暂时的,弱小仔猪始终都会被挤到最后少乳的奶头。

     另外对于传统的从母猪方拉出脐带和将脐带血挤向仔猪肚脐的做法,笔者认为并不科学,从母猪体内强行拉出脐带,一方面容易拉伤母猪胎盘即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伤口增多加剧,出血增加,延长子宫恢复时间,另一方面容易形成胎衣碎片,造成产后恶露不尽,产后炎症增多。而仔猪的脐带血是一种混合血,仔猪脐带有 3 根血管,2 根脐动脉,1 根脐静脉,脐动脉中的是静脉血,脐静脉中的是动脉血,也就是说脐带血中大部分是静脉血,是仔猪排出的废物居多,因而脐带一般都是暗褐色,把大量的有毒废物挤入仔猪的血液循环,对新生仔猪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对于广义的接产来讲,除了对仔猪进行护理外,对母猪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湖南兽药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母猪分娩三护理的理念即产前护乳、产中护娩、产后护宫,为过好分娩关,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提供了一条科学的途径。彻底解决了现有饲养方式下母猪的产力不足、难产、产程过长,产后炎症等棘手问题。只有同时有利于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接产的操作才是科学合理的,母猪接产五部曲基本解决了以往在操作中的各种争议,更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活力,向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水平迈出了一大步。
                                  
(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戴建华;湖北京山畜牧兽医局,罗碧毅) 

上一篇: 互联网时代规模猪场系统健康和营养管理方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