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畜牧养殖中常见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

畜牧养殖中常见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策略

1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动物疾病

1.1寄生虫病

     寄生虫通常包括蠕虫、节肢动物及原虫等,生长主要依赖于动物身上的营养物质。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多为蠕虫和原虫,节肢动物寄生在动物体外。通常寄生虫有固定的宿主,宿主的营养物质是其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其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等方式进行。

1.2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微生物病原体致病的一种动物疾病,微生物病原为该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诱发传染病的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及真菌等,传染病相对于寄生虫病来说更容易传染,治疗和预防传染病的难度较大。

1.3普通病

     常见的普通病有产科疾病、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等,种类较多。其中产科疾病较为复杂,根据生产时期的不同将疾病种类分为怀孕期、分娩期及产后期。外科疾病包括蹄病和外伤等。

2动物疾病的病因分析

2.1生长环境因素

     当动物的生长环境或活动环境中出现相对不利因素,影响动物正常的机体反应时,极易导致动物无法正常新陈代谢或出现各种不适,体现在其行为或生理上而表现出症状,而这一过程就是动物受外界环境影响染病的过程。往往环境因素是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

2.2人为原因

     (1)在动物疾病预防或治疗过程中,养殖人员盲目配药、给药,导致毒性增强或药效降低,产生不良副作用或未达到应有效果,甚至造成中毒。

     (2)养殖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选址不当等问题会导致养殖场出现脏、乱、差等现象,环境十分恶劣,致使动物极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3)未进行严格消毒。由于对养殖场管理不到位,未进行严格消毒或缺乏专业的消毒人员,在养殖场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引发动物疾病。

3畜牧养殖疾病控防措施

3.1加强养殖场管理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定期打扫,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干燥通风,并严格消毒,确保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

3.2制定完善的病疫检查制度

     制定完善的疫病检查制度,尤其是对从外面引入的动物种群,入群前必须进行消毒,严格检疫。制定严格的养殖场出入标准,对于外来人员和车场必须经过消毒、检查后才能够进入。

3.3保持空气畅通

     空气是动物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而养殖户应保持养殖场内空气通畅,才能够防止进入微生物病原而引发疾病。

3.4加强疫情处理工作

     在动物群发生疫情时,养殖户应做好疫情的处理和善后工作,第一时间对感染疫情的动物隔离或淘汰,防止因疫情的扩大而影响到其他动物。同时,合理配药,并采取一系列控制疫情的措施,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总之,动物的疾病非常复杂,为了阻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除了依靠疫苗或药物治疗手段外,还应科学采取疾病防控措施,才能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贵州省义龙新区鲁屯镇农业服务中心,鲁续勇)

上一篇: 畜牧养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