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析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

浅析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

     高职教育以紧密围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选择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其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和畜牧业领域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提供的高技术和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但目前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诸如内容陈旧、办学模式陈旧、学生职业能力差、稳岗率差等。职业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加快对畜牧兽医教育的建设和改革,培养学生职业化能力与素养,加快畜牧兽医领域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1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
  
     畜禽养殖生产一线需要大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从专业培养上看,畜禽养殖生产一线需要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复合型人才,而3年培养体制的高职教育使学生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集“养、料、病、药、销”为主的畜牧兽医广泛又各具特点的知识体系。其次从职业素质上看,学生抱怨畜牧兽医行业条件艰苦、单调、枯燥,工资福利水平不高,个人发展潜力不大;企业认为学生综合素质差、技术技能水平低,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这些均显示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化教育脱节,从而使得学生的职业化程度不高,社会生存力和竞争力差。

2 职业化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要求
  
     职业化就是专职化或专业化。它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从含义上看,职业化主要包含职业化技能、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素养3部分。

     职业化技能指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指你有没有能力来担当工作任务。大致可以包括职业资质和职业通用管理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执业资质的基础,畜牧兽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下面几点:掌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训技能,掌握畜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形体质及生产能力的鉴定,掌握畜禽的疾病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掌握畜禽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掌握家畜的选种选配的改良方法和杂交优势应用的措施,掌握对家畜生产与经营中的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及生产性能的鉴定及经营方法。畜牧兽医学历认证是学习过畜牧兽医相关课程后获取的畜牧兽医相关技能鉴定证。做繁育的,必须拥有繁育证;做兽医的,就要拥有执业兽医资格证,除了这些有证书的认证外,现实中没有证书的社会认证才实质性地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领域的资质。

     职业化行为规范多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职业形象。畜牧兽医的就业岗位很多,如饲养员、技术员、兽医、宠物医师助理、美容师、助教、营销员、化验员、检疫检验员助理、售后服务、实验员、场长助理和办公室文员等,每个岗位都有每个岗位的行为规范,另外每个企业又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但作为一个未来的畜牧兽医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应要求学生注意自己仪表整洁、谈吐文明、举止稳重等方面。

     职业化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具体事情上主要表现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畜牧兽医工作者需要对企业忠诚,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养殖户敬心,做到耐心主动、服务周全、服务大局。

3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化的培养与塑造

3.1 职业化教学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展开。首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指导学生夯实职业能力,提高学习应用发展能力,从而形成基本职业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深入行业、企业和生产岗位一线,了解社会对应职业的职业标准,归纳学生就业和发展所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应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兽医技术人员、畜禽养殖员、兽药饲料销售人员、饲料兽药检疫技术人员等,学校应按照各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着重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趋向于生产化。学校应尽量立足校内,利用有限的实验场地,整合内部资源创造出生产化的教学条件,使学生的在校所学能直接面对生产实际,掌握一线生产服务的实用技术。但由于畜牧兽医行业特点,很难在校内完全开展实验实训,所以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校外的真实环境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等,为其就业后迅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才打好基础。

     除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素养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条件。教师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道德教学放到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从业兴趣,为其明确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奠定基础。引导学生从职业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在求职中的抗挫折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以职业者的道德要求培养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要在实习实训环节中,应重视学生的职业形象培养,使其有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及职场角色的意识和规则等方面的体验,以达到与真正企业的“对接”。在实习、实训活动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对实习人员的具体要求,并且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并反思各种角色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及时地找出差距,如工作流程、外表打扮、作息时间遵守等是否符合企业管理制度,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能尽快适应企业要求。此外,还可将企业文化的调查加入到学生的实验实训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调适能力。

3.2 职业文化培养
  
     学校可通过定期联合合作企业和社会名流开设以“企业形象与精神文化、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人际交往”等为内容的必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知识结构,为就业于其他岗位进行了知识储备,理解企业的本质及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提高职业化素养的目标。专业培训主要包括: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如畜牧生产工艺、行业信息发展、疫病防治技术、兽医诊疗新技术、岗位操作等内容,关注专业发展动态和行业时事,了解新兴技术和就业岗位需求,让学生形成有目的地训练自身专业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培训主要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校开始,针对专业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明确今后职业方向、职业定位和人生规划,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疏导其心中的困惑、迷茫,避免了毕业后就业的盲目性。就业指导培训能在礼仪与修养教育、行业法规教育、职业方向定位、就业观念、职业角色转换、健康情绪的调整及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指导,传授学生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使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能够知己知彼,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为职业竞争做好心理准备,最终将期望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职业化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职业化教育,使其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学习面,多掌握点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力,增加发展的机会,尽快地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过渡。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尹宝英)

上一篇: 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