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新平县肉牛养殖场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新平县肉牛养殖场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09~2013年,新平县实施76个规模养殖场(户)建设,共完成新建牛棚厩35008m2,改造牛棚厩6339m2,新建青贮窖7574m3,建设饲草料地460.07hm2,总投资1712.0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36.78万元。结合养殖场建设,新平县大力推广肉牛实用技术。2013年,76个肉牛养殖场(户)完成种植牧草460.07hm2,推广青贮氨化饲料7393.2t、秸秆饲料14794t、精饲料3244.2t,肉牛良种杂交改良843头,其中,冻精改良545头,五号病免疫13784头、牛出败免疫13784头,驱虫14018头,牛死亡率为1.17%。通过实施肉牛养殖场建设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76个养殖场(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同时示范、带动和促进了全县肉牛生产的发展。

1 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1.1 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

     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甘蔗叶资源,积极推广青贮氨化技术,从青贮窖的建造到青贮氨化饲料的使用,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青贮窖选址要正确;二是要严格选料;三是将新鲜的玉米秸铡成2~3cm长的段后马上填窖,随铡随填,按0.5%的尿素用量均匀地撒入秸秆中,摊平后踏实,尤其对边、角,越实越好,直至高出窖口50~60cm为止;四是及时封窖,采用地膜从一端铺至另一端,宽度要余出30~40cm,以便压土,然后排除内部空气,上压10~15cm厚的湿土;五是青贮氨化饲料可长期保存,一般贮后30~40d便可开窖饲用,随用随开,每次出料足够喂1次或1d的即可,出料后立即将开口盖好;六是检查青贮氨化饲料的质量,好的饲料色泽鲜艳有酒香味或清香味,不好的饲料色暗霉变有腐臭味;七是青贮氨化饲料的使用量依牛的大小而定,一般在10~15kg,初次使用的牛,要从少到多逐步适应,同时使用新鲜秸秆和牧草的,按搭配比例减少青贮氨化饲料用量。

1.2 推广人工种草技术

     (1)选地与整地。皇竹草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种植前深耕、清除杂草、石块等物,将土块细碎疏松,并重施农家肥作基肥,每亩施足农家肥3000kg或复合肥100kg,最好实行开畦种植,有利于排水及田间管理。

     (2)种苗选育。采用成熟的皇竹草茎节为种苗,采取无性的方式栽培,利用茎节扦插方式,选购纯正的皇竹草种茎,在土壤、气候及管理条件较好时,直接在大田栽种。

     (3)栽培时间及规格。冬天无霜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有霜地区,一般在3~8月份为最佳栽培时期;栽培规格每2000~3000株/667m2,株行距为50×60cm或33×66cm。

     (4)栽培方法。一是开沟种植,在较平整的大田或地块上种植时,按不同的行距开挖种植沟,沟深14cm左右,沟底施入适量的农家肥或钙美磷肥为底肥,然后加盖7cm的细土,扶正踏实;二是开穴(塘)种植,在整理好的地块按种植不同规格开穴,若在山坡地块上种植,选择好种植点开穴,最好为鱼鳞状或整成等高梯田式开穴种植,种植方法与开沟种植方法一样,每穴1株;种植后浇足定根水。

     (5)田间管理。一是及时补苗,直到种苗返青,坚持浇水保湿;二是中耕除草1~2次;三是浇水追肥,晴天每隔3d在上午普遍浇水一次,在植株长到60cm左右高时,应追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在每次收割后2d,结合松土浇水追肥一次,一般追施氮肥(667m2用量20~25kg)或人畜粪肥。

     (6)病虫害防治。皇竹草抗病力较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偶尔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和白粉病,虫害有地老虎、蚜虫和粘虫(钻心虫),选择对上述病虫害理想的农药进行防治。

     (7)越冬管护。皇竹草宿根性强,可连续生长6~8年,在冬季应防冻保蔸,在海拔1100m以下,气温在0℃以上的地区,在最后一茬收割时,留荐10~15cm左右,可自然越冬;在海拔1100m以上,霜冻期较长的地区,应培土保蔸或加盖干草或塑料薄膜越冬,同时要清除田间残叶杂草,减少病虫害越冬场所。

     (8)适时收割。皇竹草全年收割时间,一般在3~11月,以间隔25~40d收割一次,可获得较高产和较好品质饲草,一年可割6~8次,收割时植株高为100~150cm较适宜。

1.3 饲料的青精搭配技术

     为了获取低成本、高利润的肉牛养殖技术,饲料的青精搭配是最主要的措施,经调查研究,项目建设的所有养殖场饲料均以青饲料(含青贮氨化饲料)为主,少量为玉米、酒糟等精饲料。青饲料基本不计成本,在当地玉米收获和砍甘蔗季节均可大量收集,成本主要为人工费和秸秆加工的电费。繁殖母牛及架子牛育肥期,每头每天需青饲料15kg、精饲料1.5kg左右,青饲料使用中直接利用秸秆和青贮氨化饲料的比例一般为1∶0.5左右,部分养殖户以青贮氨化饲料为主的,其生长速度和育肥效果更佳。

1.4 肉牛良种杂交改良技术

     多数养殖场(户)以购进架子牛短期育肥为主,部分养殖场(户)以自繁自养和购进架子牛短期育肥相结合,76个养殖场(户)能繁母牛843头占存栏数的18.2%,能繁母牛均实施良种杂交改良,其中实施良种本交占35.3%,冻精改良占64.7%,冻改受胎率达75%以上,有的高达90%。本交种公牛有婆罗门、文山高峰黄牛,冻精主要推广西门塔尔、短角牛品种。肉牛冻精改良的主要技术要点是:

     (1)严格按照《牛冻精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发情鉴定、精液解冻、检查和输精操作。

     (2)通过观察、触摸、检查卵巢确定输精时间,当母牛接受其它牛爬跨、粘液清亮呈节线状,直肠检查到卵泡液充满,泡壁变薄、柔软有波动时(有一触即破之感),为输精适时期。

     (3)观察母牛膘情。对于膘情中等以上的母牛,一旦检查发现卵泡成熟即可立即进行输精,对于膘情较差、饲料营养一般的可延后2h左右再输精。

     (4)初配母牛和第一情期受胎率不高的母牛,通过卵巢检查预测一下大致的排卵时间,在预计排卵时间前2h比较适宜。

     (5)对于连续3次输精未受孕的母牛,要进行详细检查,发现生殖道疾病即刻治疗,病变严重的淘汰母牛。

1.5 疫病防治技术

     主要预防五号病、牛出败和驱除线虫、吸虫、疥螨等寄生虫,预防工作主要由乡镇兽医站组织实施,驱虫工作由养殖场(户)自行实施。主要疫病防治技术如下:

     (1)牛五号病:每年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给牛注射口蹄疫三价苗(O型、A型、亚洲Ⅰ型灭活疫苗),每头3ml,颈部肌肉注射,免疫期6个月。育肥期在6个月以内的注射1次,育肥期6个月以上和能繁母牛等每年注射2次。

     (2)牛出败: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预防注射,100kg以下的牛每头注射4ml,100kg以上的牛注射每头注射6ml,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期8个月。

     (3)牛疥螨:体表用除癞灵按每10ml兑水3~5kg的比例涂擦皮肤患部;内服用伊维菌素粉、预混剂等,按其有效成分含量一次量0.3mg/kg给药;也可用伊维菌素注射液于颈部肌肉注射一次量0.01ml/kg。

     (4)吸虫:用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等,按一次量3~4mg/kg内服。

     (5)线虫:用丙硫咪唑驱除胃肠道、肺部线虫等,按一次量5~10mg/kg内服。

2 技术推广取得的成效

2.1 经济效益

     (1)养殖场(户)养殖效益可观:据调查,新平县肉牛养殖场建设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76个养殖场(户),2013年,存栏牛4634头,其中能繁母牛843头,出栏肉牛9847头,多数以购进架子牛育肥出栏,部分以自繁自养出栏,每头出栏牛平均售价10732元、纯收入1092元,共实现销售收入10567.5万元,获纯收入1075.56万元,户均销售收入139.05万元、纯收入14.15万元。

     (2)全县肉牛产值明显增加:通过养殖场(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县肉牛生产稳步增长,肉牛产值明显增加。2013年,全县牛存栏9.2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87万头、肉牛出栏3.71万头,比2008年分别增长6.2%、15.7%和32.5%;牛肉产量429.6万kg、肉牛产值12614万元,比2008年分别增34.7%和117.1%。

2.2 社会效益

     肉牛养殖场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培植了一批重点养牛大户,肉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的饲养模式,提高了肉牛出栏率,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肉牛规模养殖场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实施循环经济,既充分利用当地甘蔗叶稍、玉米秆等丰富的秸秆资源,又培肥地力,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肉牛生产的稳步发展,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为实施“菜篮子”工程起到积极的作用。2013年全县年出栏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发展到149户,比2008年的41户增加108户。

2.3 生态效益

     通过规模养殖场建设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场远离村庄,粪污集中处理基本达到无害化,使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改变了人畜共居、养殖场污染村庄的现状。项目实施种草养牛,主要以种植皇竹草为主,对保持水土、防止山体滑坡、绿化美化荒山荒坡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作用;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

(云南省新平县动物疫控中心,吕传友;云南省新平县水塘镇,邵勇闵;云南省新平县,普磊)

上一篇: 生物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