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后抗生素”时代促进仔猪生长的八种方式

“后抗生素”时代促进仔猪生长的八种方式

    2006年,欧盟国家已正式禁止将抗生素类药物作为生长促进剂。这一政策已经逐步在欧盟以外的国家实行,北美地区也已制定了停用的时间表。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养猪国家,中国在畜禽饲料添加方面的管理规范也逐步完善,不少生产企业也早已停止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在这一“后抗生素”时代,各国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试图找到能够取代抗生素的有效方法。这其中包括各种技术的使用,日粮中添加各种添加剂的实验研究以及管理方式改变等。很显然,单一的技术、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管理方式改变并不能够达到抗生素的效果。这些方法技术的协同作用才能起到加强仔猪肠道健康,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


1整体健康状况
    只有在猪群的健康状态较差的情况下,抗生素才会很有效。因此,通过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程序,改善清洁和消毒方法,稳定母猪群的整体健康是提高猪群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这也是减少抗生素使用的重要途径。


2断乳日龄
    在大部分欧盟国家,仔猪断乳时间一般是在24~28日龄之间,而在北美断乳一般在出生后的3周左右。好多年前就有研究和实验表明随着断乳日龄的提高,仔猪对于常见的一些断乳后疾病的应对能力也大大增加。仔猪的采食量增加,生长更好,主要是由于饲喂教槽料的时间较长,免疫系统发育更为完善。如今在欧盟的大多数猪场中使用教槽料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


3采食量
    断奶后采食量对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已有实验证实,即使是在短时间饥饿之后,肠道也会变得使各种抗原更容易渗透(特别是那些在豆粕中的病原体),也更容易受到细菌附着。抗原蛋白的过敏反应或由细菌性病原体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会引起仔猪腹泻。


4营养元素的消化率
    营养元素特别是残留在回肠末端未消化的蛋白质能够成为细菌在肠道中增殖的基质。尤其是大肠杆菌在未消化的蛋白质中生长良好。大量的细菌附着不仅能够使得动物不能有效利用营养元素,还有可能潜藏大量的潜在致病菌,如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由于病原微生物需要蛋白质来促进自身生长和繁殖,因此,通过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消化率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降低致病菌增殖数量。


5酶
    某些酶可以分解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例如谷物中的非淀粉多糖。这种作用方式是间接性的,能够减少微生物对基质(未消化的饲料)的利用率。蛋白水解酶可以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消化率来促进仔猪生长。还有研究显示,酶在减少肠道黏度的时候,随着食糜流动性的增加,致病性细菌的增殖也受到了抑制。


6有机酸
    由于大多数致病性细菌不耐酸。因此,使用饲用有机酸酸化饲料后使得胃肠道酸化有助于抑制胃肠道细菌的增殖。有些有机酸能够以非游离的形式到达小肠,被小肠吸收最终杀死细菌。不过,仔猪饲料中使用哪种有机酸酸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此外,生产实践中单独使用一种有机酸还是同时使用多种有机酸也存在争议。有研究称,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同有机酸同时使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7益生菌和益生素
    仔猪日粮中添加益生菌也能够起到抗菌作用。目前大多数的商用益生菌产品包含有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当然,益生菌不止上述两种。所选的益生菌菌株必须是耐酸性的,以便能够同酸化的日粮混合使用。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类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宿主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状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有:①同肠道的致病性微生物竞争肠道黏膜的结合位点;②提供营养;③通过产生有机酸以及抗生素样复合物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益生菌在回肠的尾部,盲肠以及升结肠较为活跃。益生菌通过提高益生菌的酶作用和食物的消化率来影响消化过程。同时也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促进肠黏膜再生。益生菌还可以提高免疫球蛋白产量,刺激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产生,同时对抗炎症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行调节。益生素是一种短链的碳水化合物(低聚糖,寡糖),其并不能够被猪消化,但可以被肠道菌群所利用。益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影响肠道内挥发性脂肪酸、乳酸以及氨基酸的浓度。短链脂肪酸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增殖。


8免疫球蛋白
    源自血浆或者高免卵黄抗体的免疫球蛋白通过维护仔猪的肠道健康来增加采食量,促进断乳仔猪生长。免疫球蛋白是抵抗疾病有效的自然防御机制。
    当前,并没有某种饲料添加剂或者某种生产管理方式能够直接取代抗生素。但是,上述多种方法和饲料添加剂的混合使用应该能够在后抗生素时代有效地促进猪业生产。

上一篇: 池塘鲫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