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周光明 陈天宝 王小强
四川省畜牧总站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近年,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 区域化特征明显, 在畜牧产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肉羊生产以散养为主, 饲养量有所降低, 但羊肉产量逐年增加,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羊肉消费量逐年增加,羊肉价格上升, 市场潜力巨大。四川省肉羊产业以肉用山羊生产为主, 属于我国西南部肉用山羊优势产业带, 2011 年四川省存栏山羊和羊肉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10.06%和6.07%, 分列全国第 4 位和第 6 位。
1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1.1遗传资源丰富
四川省羊遗传资源丰富, 目前有羊品种或类群 20 个,其中培育品种 3 个,引进品种 3 个。培育品种有南江黄羊、 简州大耳羊、凉山半细毛羊。山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川南黑山羊、 川中黑山羊、 成都麻羊等; 绵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藏绵羊、 贾洛绵羊; 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 努比山羊、 吐根堡山羊。大多数品种生产性能优良,为全省实施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保证。
1.2科技水平高
据统计, 1985~2010 年,全省养羊科研和生产方面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23 项, 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2 项, 省部一等奖 4 项, 居于全国前列, 取得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社会效益, 展示了四川在养羊科研和生产方面的较强实力。
1.3区域优势突出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肉用山羊优势产业带,具有地方特色的黑山羊, 品种多, 群体规模大, 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南江黄羊、 简州大耳羊、 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取得成功, 其生产性能优良, 种羊需求数量大。杂交羊生产区域优势明显, 波尔山羊改良四川本地山羊效果显著,波杂一代羊 6 月龄体重达 25~30千克, 比本地山羊提高 40%~80%。 对带动周边省市肉用山羊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 四川省已涌现出了四川正东农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 开展肉羊标准化生产, 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养羊专业合作社, 推动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1.4科技人才队伍健全
目前已形成以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畜牧总站、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为引领的、地方科技人才为基础的专门从事羊业研究、生产和技术推广的人才队伍, 为羊产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2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策扶持力度较弱
四川先后实施了农业部 “948” 项目波尔山羊推广应用和优质肉羊生产配套技术推广项目, 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肉羊生产缺乏大的扶持政策,导致基础设施较差,优良品种的繁殖场少, 种源生产供不应求, 无法满足现代养羊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2.2对优良地方山羊品种的选育力度不够
品种退化, 品质下降, 主要表现在胴体产肉率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 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影响肉羊产业的正常发展。
2.3舍饲养羊与适度规模养殖技术有待提高
在饲养管理、 繁殖、 饲料营养、 疫病预防、 羊舍建筑等方面研究较少,尤其在现代养羊业向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的形势下, 技术储备不足, 将制约羊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伴随着国家限牧、 禁牧带来的饲养方式转变, 养殖成本增加, 效益降低。羊的饲草 (料 ) 供给不平衡, 营养不全面, 饲料加工调制技术较落后。
2.4羊肉产品深加工较薄弱
生产的肉羊主要以活羊形式进入销售市场,羊肉加工产品种类少, 数量少, 更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3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制定并实施相关惠农政策
制定发展肉羊生产的优惠政策, 实施良种引进、 品种保护、 繁殖场建设、 人工授精站建设等补贴政策, 在实施国家良种公羊补贴的基础上, 尽快开展品种保护及选育、 繁育场、 人工授精站建设补贴; 对集体、 个人建办规模羊场, 优先提供技术服务, 优先安排生产发展扶持资金和惠农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土地征 (租) 用条件, 并将饲料加工机具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3.2建立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
按照发展现代养羊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肉羊生产, 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实现种羊繁殖、 肉羊饲养、 饲料生产、 屠宰加工、 市场销售、餐饮文化和技术服务等一体的发展模式, 为市场提供绿色、 优质的羊肉产品。因此建议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在四川建立 1000 万只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五年后形成简州大耳羊、南江黄羊、 川南黑山羊、 川中黑山羊等品种的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
3.3建设优良品种的繁育场
加强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立以核心场、 扩繁场、 商品场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川南黑山羊、 川中黑山羊、 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扩繁工作。同时加快天府肉羊、 川南黑山羊新品系、 南充黑山羊等新品种 (系 ) 和地方资源选育工作: 对已形成的地方山羊新类群, 加大扩繁力度和开展性能测定,尽快完成新品种选育工作; 充分利用波尔山羊这一优良基因, 开展杂交制种工作, 在有条件的种羊场应开展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为了保护羊遗传资源, 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某一生产性能突出的地方品种或类群, 要建立保种场 (区 ) , 为肉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3.4加快研发推广肉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
加快日粮均衡配比与供给、 疫病防治、 羊场建设等肉羊舍饲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通过建立示范场、 示范户,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现场交流等活动, 推广肉羊优良品种、 经济杂交、 圈舍改造等配套技术, 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在有条件的县 (市 ) 积极开展肉用山羊三元杂交, 生产高品质的山羊肉, 满足市场需求。
3.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在肉羊主产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 能为农民提供服务、 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增强羊肉产品的供给保障、 市场竞争和出口创汇能力。积极扶持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组织化程度,完善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肉羊主产区建立较大规模的肉羊交易市场,促进肉羊销售与市场流通, 提高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 宜春九鼎优秀员工吴根平访谈录
下一篇: 南充工业饲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