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李兰春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
我国作为畜牧养殖大国,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养殖场粪便随地堆积, 污水任意排放, 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动物疫病的发生日趋复杂化; 违法添加、 药物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动物性产品的质量,因此动物的健康养殖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健康养殖的概念及开展健康养殖的意义
健康养殖就是以保护动物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实现畜牧业无公害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必须为社会所接受, 质量安全可靠 无公害, 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 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 而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
我国的畜牧业经历了由农业中的副业转变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农业经济、 保障肉产品供给的重要产业, 饲养方式不断变化, 由原来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但是, 广大畜禽养殖户受养殖传统观念、 资金、 发展环境及科学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建场时很少考虑生物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大多数畜禽舍和养殖设施比较简陋,在养殖过程中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由之带来的环境污染、 产品质量下降及药残等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因此, 要推动畜牧业健康稳定、 可持续发展, 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 引导养殖户更新饲养观念, 改进饲养方法,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养殖方式。
2开展健康养殖的必要性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产品市场化和人们对动物产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畜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畜牧业已成为环境治理减排的重要对象
动物的粪尿排泄量非常巨大。以猪为例,每头猪日排泄粪尿约 6 kg, 是人排泄粪尿量的 5 倍, 年产粪尿约达 2.5 t,一个千头猪场,年排泄粪尿达2500t。动物在呼吸、 嗳气等活动中还排出大量代谢产物,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 水源、 空气和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直接影响人类和畜禽的健康。
另外, 大部分养殖场采用人工投喂饲料, 技术粗糙、随意性强, 既造成饲料的浪费, 又污染养殖环境。目前, 规模养殖场的区域集中 (养殖小区) 已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部分养殖户的素质比较低, 不注重养殖技术的提高, 不能把动物养殖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显现, 引起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 减少规模养殖场的排污数量, 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治理环境的重要任务。
2.2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 直接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上海黄浦江漂浮死猪” 等事件的发生, 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焦虑, 对畜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疑惑,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发展。虽然国家出台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规范,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人员和经费, 加上养殖户自律意识缺失, 为不增加费用随意丢弃病死畜禽, 污染生态环境, 有的甚至流入黑加工窝点, 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2.3日益复杂的动物疫病使防控难度不断增加
由于养殖场在建设上的简陋和管理上的随意,不能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之长期处在不良的生态环境中,无疑增大了疫病流行的可能性。况且近几年来畜禽疫病越来越复杂,一些老疫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一些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疫病不断发生。由于管理不善等导致畜禽抵抗力下降,一旦外部环境变化等诱因出现,极易出现动物疫病的流行。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一旦发生后难以控制和净化, 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2.4养殖户的诚信自律意识不强, 投入品使用不规范
部分养殖场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畜产品质量, 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 抗生素、 防腐剂、 重金属添加剂和伪劣兽药,有的养殖场不遵守休药期制度,造成动物产品中有害物质和抗生素残留量超标,通过食物链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2.5动物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市场冷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果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 将会使消费者远离动物产品, 势必造成畜禽市场的大滑坡,畜牧产业将会受到重创。 “三鹿奶粉”事件对奶牛业的毁灭性打击便是很好的例证。
3推广健康养殖的策略
3.1培养从业人员的健康养殖意识
由于目前从事畜禽养殖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他们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法律意识淡薄, 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要不断对广大养殖户进行法律法规及养殖技术的培训, 依法增强科学养殖观念, 改变过去传统的饲养模式, 逐步树立健康养殖意识。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 普遍提高全民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依法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实现养殖环节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加快无公害产品生产示范区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全面推动无公害、 绿色产地认证工作, 形成从内到外的生产监管模式。
3.2推进健康养殖模式,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技术关键。畜禽养殖场要以保障畜禽健康为核心, 对传统的养殖模式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健康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良种化、 生产标准化、 模式生态化。将种植业、 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 对养殖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既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又收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 形成自然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建立健康养殖模式不单是为了畜禽的健康,更主要是为了实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不断推进健康清洁和生态规模养殖, 推广 “畜 - 沼 - 菜” 模式或 “粮–畜- 沼 - 果” 模式。 这些模式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生物技术, 实现立体生产和无废物生产,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逐步淘汰落后的传统养殖模式,改造提升与新建示范场同时进行,减少养殖场周边环境压力。目前的畜牧业生产由于盲目性大,极易造成大起大落, 除市场因素外, 与其规模结构有很大关系。要积极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使各个生产工序严格按照预订的标准进行, 技术质量可控, 产品质量有保障, 生产规模固定, 产量稳定。
3.3强化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养殖新技术
开展健康养殖,必须改善畜禽生长环境。科学地建造养殖场和畜禽舍,除了能提供畜禽生长空间和基本的防疫功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环境调控和净化功能, 能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减少畜禽应激。要强化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广全封闭畜舍、 自动调控温度、 自动调控湿度、 湿帘降温技术, 应用自动给料饮水、自动清粪等设备。不断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健全粪污的无害化可利用体系, 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3.4推行科学管理, 做好疫病监测
动物养殖场成败的关键是科学管理的水平。应加强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对能引起畜禽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自然因素的监控,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养殖场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动物防疫条件规范要求。在动物疫病防治上,应该用系统论和生物进化论分析畜禽生物系统,分析有害微生物与动物群体处于何等状态。加强养殖环境的生物安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全程监管,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注重抗体水平监测, 科学确定免疫时机, 保持动物群体的高免疫力。依法实施防疫检疫监管,实现畜牧业可持续、 健康发展。
上一篇: 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追踪
下一篇: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关爱山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