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瘟的预防实验

猪瘟的预防实验

蒋沛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畜牧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养猪业实践中,猪瘟免疫是有效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猪场在仔猪 3-4 周龄首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猪瘟仍有发生,临床上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和非典型猪瘟隐性感染增多。1979年,法国学者 Coltheier 提出了超前免疫的理论,我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认为超前免疫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更有效地预防猪瘟疫情发生。 超前免疫在平顶山市已经应用多年,通过调查, 养猪场户对这一做法的效果反应不一。为了探讨超前免疫的实际效果,笔者开展了专项试验,以期为今后平顶山市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仔猪
    选择刚出生、未吃初乳的仔猪 47 头。

1.2 猪瘟疫苗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批号20100408。

1.3 试验方法
    47 头仔猪随机分成试验组 23 头、 对照组 24头。试验组在仔猪出生后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 头份, 注射 2h 以后才让其吃到初乳,在60 日龄做第 2 次免疫接种。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免疫, 仔猪 20 日龄首免 2 头份,60 日龄做第 2 次免疫接种。每组在出生后立即称重,在 60 日龄断奶时再称重,认真记录。经方差分析,仔猪初生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论是窝数还是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
    观察仔猪的发病情况和增重情况,对死亡仔猪进行猪瘟实验室诊断, 判断是否因猪瘟致死,其他饲养管理相同。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AS 软件 GLM 进行统计分析,数值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

2 试验结果
    仔猪到 60 日龄时断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93.2±14.33g 和192.6±1.73g, 经统计分析, 两组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4%、0、12.5%和 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

3 分析与讨论

(1)在试验期间,超前免疫的效果比较明显,仅1 头仔猪因猪瘟免疫失败,但并未发生死亡 ,而对照组有3 头仔猪发生猪瘟,其中 2 头死亡。 两组仔猪生长情况差异不显著,表明超前免疫对仔猪生长没有影响。 根据法国学者 Coltheier 超前免疫理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仔猪的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脾和淋巴发育较早,特别是胸腺,此时占体重的比例最大,若机体受到异源性抗原的刺激即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仔猪在吃到初乳 3 小时后可以检测到母源抗体,而在 6-12 小时之间达到高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至对感染猪瘟不能产生保护。母源抗体具有双重性,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
    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在哺乳前接种的猪瘟弱毒疫苗避开了母源抗体的干扰和中和,能使仔猪较早地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发挥主动性免疫。

(2)笔者对实施超前免疫的猪场失败原因做了调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超前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疫苗质量差,效价低,疫苗稀释不当;二是免疫抑制疫病的影响,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 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三是一些猪场的母源抗体水平高,盲目采取超前免疫。 超前免疫适宜在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或疫区内的猪只采用,母源抗体水平高的猪场不宜采用超前免疫。 四是药物的影响。 一些猪场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些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或对 T、B 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上一篇: 猪传染性肠胃炎的免疫方式总结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