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焦银彩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因其在1957 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又被称为甘保罗病。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鸡群中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各级兽医需了解其成因及流行特点。

1 病原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 RNA 病毒科、禽双 RNA 病毒属,法氏囊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直径 55-65 纳米,无囊膜,单层核衣壳。 法氏囊病毒能在鸡胚繁殖,鸡胚适应的法氏囊毒株在鸡胚纤维细胞、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等各种细胞上生长良好,并产生病理变化。 法氏囊病毒有2 个血清型, Ⅰ型法氏囊病毒对鸡有致病力,Ⅱ型病毒对鸡没有致病力。近年研究表明,Ⅰ型病毒存在变异株和超强毒株(vvIBDV),能突破传统疫苗的保护。

2 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与 2-15 周龄的鸡,3-6 周龄最易感。 该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率为 3%-3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60%以上。另外,由于法氏囊发炎,使其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因而雏鸡经接种过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后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反应,甚至免疫失败。

    该病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增加鸡群的死亡率。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症、继发症多,间接损失大。法氏囊病病毒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 发病鸡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如果鸡群 2 周龄以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超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直接损失。

    免疫后仍然发病。 主要原因有三个:免疫时鸡群正处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此时免疫可加速该病的发生;免疫时苗毒被鸡群较高水平的法氏囊母源抗体中和,出现人为的免疫空白期;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感染。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北方每年 6-9 月份、南方4-10 月份多发。这一时期正是南、北方的多雨季节,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球虫病多发,往往鸡群在未免疫之前已经发生球虫病而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影响了法氏囊的免疫效果。另外,一种小粉壳甲虫可以传播法氏囊病毒,夏秋季昆虫传播疾病也增加了法氏囊病的感染机会。

上一篇: 药物治疗牛胎衣不下的方法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