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产蛋率下降的防治方法
程祥琴 洛阳瑞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刘承栋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自 2011 年冬至今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蛋鸡均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伴随产蛋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此病不仅造成部分地区高达50%的死亡率,还使得鸡群产蛋率下降后恢复极其困难, 且蛋品质严重下降, 鸡场的前期投资大部分化为乌有。笔者经过大量调查,并结合自身经验,对鸡场产蛋率的下降做出了分析,并总结了一套防治办法,以供各位兽医同仁参考。
1 流行情况
1.1 流行时间 :冬春季节 ,特别是春节前后多发(1~4 月份)。
1.2 东北地区大面积普遍发生,特别是老养殖区域,发病率为 60%~80%,其他地区发病率低,约为 30%~40%。
1.3 新开产母鸡及产蛋高峰期母鸡易发病。
2 临床表现症状
2.1 临床呼吸困难症状严重,伴随采食量渐进性减退。 一般采食量下降 30%~50%,死亡率 5%~20%,发病 2~3 天后产蛋量开始下降,下降过程约 1 周,下降幅度约为 15%~40%,严重病例产蛋率下降至 30%左右。呼吸道症状缓解后,产蛋率长期低迷或略有上升, 发病 2 个月后一部分鸡群的产蛋率可恢复至 90%, 大部分为 80%左右,还有一部分徘徊在 60%左右。产蛋量下降时蛋壳质量正常, 病鸡恢复期和产蛋恢复后蛋壳质量极差,大部分为白壳蛋、砂壳蛋、 软皮蛋等, 粪道内有大量的软皮蛋跌落。
2.2 发病初期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或症状轻微,鸡群突然发病,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几乎废绝,病鸡鸡冠发绀,拉黄白绿色水样稀便或黏性粪便。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发病第一天死亡率 2%~3%,第二天达到 6%~8%,第三天可达 10%,死亡持续 4~5 天,总死亡率可达 50%以上;产蛋率下降至 15%左右。
2.3 发病鸡群临床上除产蛋率下降外,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采食量、蛋壳质量、精神状态、粪便均无异常,产蛋率下降幅度约为 30%左右,这种病例一般经过 3~4 周产蛋可恢复正常。 低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鸡群其产蛋常有代偿性恢复。
2.4 发病鸡群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病鸡排绿色粪便,产蛋率下降 5%~10%,开始出现零星死亡,病程约 5~7 天,经过治疗后,产蛋率基本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3 发病原因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初步诊断分别为:流行性感冒、鸡脑脊髓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或传染性喉气管炎。 造成重大损失的当属流行性感冒。确诊还需实验室病源分离、鉴定。引起流行性感冒发生的原因以及疾病的危害程度除与感染病原的种类及毒力有关外还与以下其他因素关系密切。
3.1 环境因素
环境卫生差,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密封的鸡舍在很长时间内不通风换气,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高,空气湿度大,对鸡呼吸道刺激严重,直接损害鸡只健康;管理粗放,不定期消毒,使得鸡舍内部病原微生物泛滥并持续攻击机体, 一旦鸡群抵抗力下降就会暴发疾病。
3.2 应激因素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与应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常与管理疏漏有关, 很多鸡场都是在一场大风后发生流行性感冒。 起风时没有很好的防风措施,或者是大风天气时无人看管鸡舍,在大风造成的剧烈温差或冷风直吹机体应激下鸡群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是必然的。 家庭式养鸡模式发病的严重程度远高于正常管理的鸡群。
3.3 鸡群年龄因素
即将淘汰的老龄鸡抵抗力明显高于盛产期的新母鸡, 这就是为什么新开产的鸡群比产蛋后期的鸡群病情严重的原因。
3.4 鸡群的健康状况
整体抗体水平较高的健康鸡群抗流行性感冒的能力明显优于抗体水平低和健康状况差的鸡群。 尤其是老养殖区,很多养殖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固执地沿用已过时的免疫接种程序和管理模式,常使疫苗免疫间隔期较长,鸡群出现免疫空白期或维持较低抗体水平不能完全保护鸡群,因此发病率较高。
4 防治对策
4.1 鸡群发生疾病后,要请专业兽医师准确诊断疾病,分清流行性感冒和非典型新城疫,不可混淆病情,如果措施不当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4.2 流行性感冒发生后,要及时抓住早期治疗时机,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损失。 治疗原则: 中药清热解毒、提升机体免疫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抗感染,尽量减轻疾病对生殖系统的侵害。 可以结合使用生物制剂如干扰素,配合中药瑞倍健(主要成分:板蓝根、大青叶、黄芩等)150千克水/瓶+甘草颗粒+泰瑞诺(主要成分:酒石酸泰乐菌素)200 千克水/瓶饮水, 并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混合或继发感染细菌病,以免造成更大的死亡率,同时使用维生素 C以及其他电解多维,并在饮水中添加鱼肝油等对生殖系统进行保护。
4.3 治疗时 , 笔者不赞成全群注射的治疗措施,因为注射不仅带来强应激,更易经注射针头人为传播病原,加速疫病在鸡群中感染速度。实际生产中有不少鸡场采取注射的方案,第一次注射后感觉病情稍微减轻, 第二次注射后就会发现病情恶化的非常快, 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4 在鸡群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后,如经调理产蛋仍不能明显恢复时, 可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疫苗免疫接种,对产蛋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4.5 疾病发生后的被动治疗只能减少损失, 但不能完全挽回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 因此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
4.5.1 加强饲养管理 ,制定科学严格的消毒制度,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更要注意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 这比较有利于对发病鸡群的隔离、消毒和净化。专家课题组对苯酚、消毒灵、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氢氧化钠、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百毒杀、福尔马林、漂白粉等常用消毒药物进行了体外杀灭病毒的试验。结果证明,流感病毒对上述消毒药物均比较敏感, 在推荐使用浓度下, 可以将病毒杀灭。 直接太阳光下,病毒也容易被杀死。
4.5.2 保证鸡群有健壮的体质。 平时加强鸡群保健,选用优质、营养平衡的饲料,严防饲料霉菌污染, 平时定期进行机体净化保健, 如饲料中定期添加荆防败毒散等可防止发病或减小疫病危害程度, 如东北某鸡场平时注意环境消毒和体内病原净化 , 鸡 群 发 病 后 产 蛋 率 从 93% 下 降 至83%, 病后经过一周的时间产蛋率就恢复到 90%,蛋壳质量也较好。
4.5.3 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和免疫工作,如新城疫,专家认为新城疫在我国依然是头号禽病, 拥有新城疫高而整齐的抗体水平的鸡群, 对流行性感冒的抵抗力也较强。
4.5.4 认真选择流感疫苗 ,在不清楚当地流行毒株的情况下, 可适当选用具备浓缩技术的 2~3 种主要血清亚型制备的多价疫苗。
4.5.5 重新审视和调整流行性感冒的免疫方案,特别是产蛋鸡开产以后的免疫。在以往的生产中,大都在开产前接种一次,整个产蛋期不再接种疫苗,鸡群也很安全;近 4~5 年采取的是开产前接种一次, 开产后 4~5 个月再接种一次, 也可以有很好的保护率。 但是最近 1~2 年发现还是以每 3个月接种一次为妥, 在疾病高发季节以 2个月或 2 个半月接种一次比较安全。
上一篇: 如何治疗肉鸡因感冒混感气囊炎与大肠杆菌病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