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畜牧研究概述
王大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以仔猪腹泻为代表的动物细菌性肠炎频发,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引起了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及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益生菌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 肠道菌群
肠道是机体最重要的营养吸收和免疫调节器官,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废物的排泄、抗体的产生、机体免疫调节等作用。人或动物的肠道在生理学上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其中栖息着大约 30 个属、500 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好氧菌等,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保持动态平衡,如消化道 pH、含氧量、离子浓度以及饮食、压力、药物等。菌群的分布从胃到结肠之间逐渐增多,十二指肠细菌主要包括革兰氏阳性好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少量的厌氧菌,种类和数量较少;空肠部位的细菌以需氧菌为主,菌数约 104CFU/mL;回肠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较多,菌数达 103~1010CFU/mL,回肠末端细菌数增加到 1010CFU/mL,以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为主。盲肠、结肠和直肠部位细菌量明显增加,最多可达 1011~1012CFU/mL,厌氧菌占 98%以上,细菌种类也达 300 多种。肠道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2 益生菌和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是一类通过调控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而有效地促进宿主动物健康和生长的微生物活菌制剂,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具有广阔开发和应用前景。肠道中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质和量上的生态平衡,健康状态的动物消化道内有特定量的有益菌,以维持消化道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当该平衡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病原菌的大量增殖,引起临床病态。要改善肠道菌群状况,需采取增加有益菌的量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的措施。人们通常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来抑制甚至杀死有害菌,通过减少有害菌的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该疗法曾经风靡一时,但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引起了动物胃肠道内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及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反而增加了治疗难度。
针对这一弊端,近年来提出了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人体、动物、植物体内寄居着数量惊人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与其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共生关系。为了保持这个平衡或调整微生态失调,提高宿主(动物、植物和人类)健康水平或者增进机体健康状态,人们将这些正常微生物的某些成员、其代谢产物或其生长促进物质制成微生态制品,一般将其称作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三个部分:
(1) 益生菌是指含活菌(或死菌)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旨在黏膜表面处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
(2)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能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几种结肠内常驻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着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3)合生元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合并使用的制剂,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持久。
Parker 等首次提出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为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和物质。研究指出,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调整和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刺激物质的制品。微生态制剂通过益生菌的拮抗作用、干扰作用、屏障效应等机制来实现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它不仅能克服抗生素治疗时的缺点,没有药物制剂的某些刺激作用和副作用而且能对机体产生许多其它方面的有益作用,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上一篇: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