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混合感染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方法

混合感染猪瘟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方法

杨奉霞 山东省汶上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王广峰 山东省汶上县种畜场

    山东省济宁市某养猪场,饲养 160 余头育肥猪,发现一圈猪舍中两头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高热,次日相继另有三头出现类似症状。随后请当地兽医治疗,用解热、抗病毒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投药后病情好转,又复发,病程持续数天至半月不等,80%发病猪只转归死亡,随后到笔者处就诊。

1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迅速,病猪卧地不起,反应迟钝,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气喘,体温39.5℃~41.7℃;鼻镜干燥,流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有的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表现结膜炎症状。全身皮肤发红,毛孔变粗,背部毛孔有出血。耳廓边缘、尾尖、四肢末端发绀;尿呈酱油色,粪便便秘或腹泻,有的干燥呈串珠状,有的带有肠黏膜或脓血。

2 剖检变化
    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下颌淋巴结和全身其他淋巴结充血肿胀,外周出血,有的出现切面大理石花纹。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脾脏稍肿大呈暗红色,边缘呈现不规则的梗死点。胃底部黏膜大面积脱落,出血严重。十二指肠黏膜脱落、中段有溃疡灶;肠管出血,回盲瓣坏死,回盲口前后出现大面积溃疡。肾脏布满点状出血。膀胱黏膜出血严重,积尿呈深黄色。喉头、咽部肿胀,出血;气管出血,肺部呈现出血,部分内变。心包积液,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针尖状出血点,个别有黄染或少量出血点。

3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猪瘟和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4 防治措施

    4.1发现病猪,及时与健康猪群分开,隔离治疗,并对未发病的猪只进行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接种。其用量为标准量的5倍,一猪一针头,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2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每吨饲料中添加弓链优(主要成分: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1 千克+黄芪多糖 1 千克或者蓝耳瘟毒清(主要成分:黄连、黄芪、黄柏、桅子等)1千克+阿散酸200克连用5~7天。并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净(1 千克 / 吨)。

    4.3 对已发病的猪群的某些病情较轻的猪,应使用注射的办法进行治疗,可使用高热混感清(主要成分:蟾蜍、黄芪、白果、苦杏仁等(50 千克 / 支) +氟美(主要成分: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等(50 千克/ 支) 同时注射抗猪瘟血清和干扰素,连用3~5天。同时在水中添加葡萄糖高档电解多维全天饮水。对病情特别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

    4.4加强消毒,采用金优碘(主要成分:聚维酮碘)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喷雾消毒,每天2次,连续7天。

上一篇: 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问题

下一篇: "以养为主"成气候 ——广西钦州渔业养殖跨越发展纪实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